為何我們就不能單挑美國人—為何我們的人均收入不能超越美國人?


為何我們就不能單挑美國人—為何我們的人均收入不能超越美國人?

公號:Free-is-not-free

時間:2019.04.09

想必很多人已經看過這個視頻。甲骨文創始人拉里埃裡森曾在18年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中國是美國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最大的威脅/競爭對手,不能任由中國培養出比美國還多的工程師。他表示如果過讓中國經濟超過美國,中國將有更多科技公司,培養更多工程師,不久軍事也將超過美國。

為何我們就不能單挑美國人—為何我們的人均收入不能超越美國人?

為何我們就不能單挑美國人—為何我們的人均收入不能超越美國人?

若如此說話的他是某個小癟三,我想大家不會有多大的感觸,但他是鼎鼎大名的甲骨文公司的老闆埃裡森。

19世紀,美國發生過一場嚴重的排華運動。排華由民間興起,而後1882年美聯邦國會通過了著名的排華法案。

下面容我再摘錄當年就“排華”議題國會舉行聽證會時一個名叫Frank·M·Pixley的“排華”代表(以下簡稱Pixley)的發言。

(問:作為一個勞工階級,他們的性格怎麼樣?)

Pixley答:他們是有耐性、勤勞、而辛苦工作的奴隸,由於畏俱而尊重我們的法律,為了維持他們自己的生活而被迫從事勞動。

(問:從社會方面說,他們是不是一個比非洲種族要優秀的種族?)

Pixley答:不,先生。他們並不比非洲種族優秀。在我看來,他們比上帝所創造的任何種族都要低劣。

(問:據我瞭解,你剛才是說,中國人在上帝所創造的一切有智慧的動物中是最低劣的?)

Pixley答:我認為,再沒有象中國人這樣低劣的了。在非洲的若干地區,智力的標準比較低,但是道德的標準比較高,就是說,他們是比較誠實的。這些人卻已經達到了四千年的罪惡的頂點,達到了一種文明—這種文明是由於人口過剩產生的—罪惡的頂點。

……

李鴻章曾提出嚴重抗議,然無濟於事。

1882年的法案只是排華法案的序曲,1884年,1904年,1924年,1930年又陸續通過了新的排華法案,杜絕華人進入美國。

直到二戰期間,中國成為美國同盟國,經羅斯福總統提議,美國國會1943年通過了《麥諾森法案》——或稱排華法案廢除案,才廢除排華法案。該法案允許已經在美居住的華人成為已歸化公民,並且不會受到驅逐出境的威脅,並限額每年105名華人移民。

排華的原因是因為華人比黑人還“劣等”麼?

當然,不是的。

排華的真正原因,那位Pixley先生已經說出來了半部分:華人“是有耐性、勤勞、而辛苦工作的奴隸”。而他沒有說出來的半部分是:因為他們耐性、勤勞、辛苦工作,搶了我們底層白人的飯碗。

(黑人比華人更早來到美國。目前,美國華人4百多萬,黑人4千多萬,黑人是華人的10倍。在美國出生拿到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的華人有3個,而黑人0個。若按人口比例的話,黑人應該30個。諾貝爾獎只是一個小指標,華人在高科技領域的優勢有目共睹,和黑人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的。再透漏一個讓“班農類白人”不爽的統計事實,當下華人的平均收入已經高於白人的平均收入。這肯定是當初那位Pixley先生絕對不曾想象的場景。)

為何我們就不能單挑美國人—為何我們的人均收入不能超越美國人?

今天的排華其實是歷史的部分重演。

包括川(總)普(統),蓬(國)佩(務)奧(卿)在內的美國白人這次更直白,中國人(偷)搶了我們的飯碗,導致我們製造業失去競爭力,導致我們有了鐵鏽區,導致了我們的失業。

他們也不是第一次如此,二十多年前,在中國還只是大規模生產衣服鞋子時,他們就這麼說了。

如甲骨文老闆艾里森所示,當下的指責有了一些新的內容:中國已經不太生產衣服鞋子了,而在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領域開始挑戰美國。艾里森不會像100多年前他的前輩們那樣認為中國人只會從事一些體力活了,而認為中國有很多有天賦的工程師。

正如100多年前Pixley先生(以及當代清華大學教授秦暉等等)正確觀察到的,華人經濟的核心競爭力:

在於我們是“是有耐性、勤勞、而辛苦工作的奴隸”;

在於馬雲等人還沒丟掉常識而敢於稱讚“996”精神;

在於眾多根本不知道“996”為何物而實際上更“996”的老闆和工人;

在於我們有更多迎難而上學習數理化工程的理工科男女;

在於我們的父母從小孩幼兒園起就不希望他們輸在“起跑線”上;

在於我們的英語、數學、廚師、電焊等教育培訓市場紅紅火火

……

只有這些東西才能真正使得我們製造的東西物美價廉而極具國際競爭力,只有這些才能使得我們跳出與黑人體力勞動者的競爭,只有這些才能讓我們在面對自己的鐵鏽區時及時轉換升級而非指責他人搶了我們的飯碗——現在東南亞、非洲確實在“搶”中國中低端製造業工人的飯碗。而國企、補貼、技術偷盜絕對不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中國沒有像歐美前輩那樣依靠武力在全世界殖民獲得自然資源和市場,中國更沒有全世界販賣奴隸,暴力壓榨奴隸的勞動果實。

經常看英語新聞的人應該瞭解,甲骨文老闆艾里森的觀點其實在當下的美國非常普遍。艾里森是其中直率的一個,更多的美國人只是在不經意中透露他們的傲慢和西方種族優越感——美國理所當然應該科技、經濟世界第一,中國超越美國?不,那不可接受。

為何不可接受呢?

美國人肯定會否認是自己的種族優越感得到了這一直覺,而搬出文明制度云云來回答為何不可接受中國超越美國。

我想,很多中國“跪族”已經幫他們找到了理由:因為中國的制度不好,而美國有世界最好的制度,所以中國不配超越美國。

我想反問的是,如果這個制度真的如此不堪,那麼,我們怎麼可能激勵如此多的人“996”,怎麼可能激勵如此多的小孩學習數理化工程,怎麼可能產業升級如此之快,怎麼可能不用槍炮而讓我們的產品行銷世界?中國也有自己的“鐵鏽區”,一個更好促進鐵鏽區產業工人就業的制度比僅指責別人搶飯碗的制度更差?一個失業更高,吸毒,自殺,兇殺發生率更高的制度是一個更好的制度?

中國現在的制度確實有很多問題,但只要它依然還能讓經濟、科技快速提高,我認為就是一個好制度。實際上,我是以制度的實際績效來定義好與壞的。除此之外,我不知道如何定義好制度壞制度。

如果真如很多中國製度的批評者所言,中國經濟只是曇花一現,在現有制度下不可持續,那麼,他們根本就不應該擔心中國經濟、科技超越美國,因為它不會發生。你們為何對一個依據你們的邏輯根本不會發生的事情而焦慮呢?

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越來越多精神正常的中國人相信,我們在經濟總量上是很可能超越美國的。

然而,極少有人相信,中國人均收入也可能超越美國——這是一個更不可接受的想象。

為何不可接受呢?

因為我們的人種劣等?因為我們的文明不行?因為我們的制度不行?

人種劣等,文明劣等都很難改。所以如果硬要歸因於這兩個原因,那作為整體的中國人就認命吧,我們自己我們的子孫註定依然要一代代“享受”白人骨子裡的優越感。

我想,作為一個有骨氣有自尊的人,肯定不能接受這種極端悲觀的歸因。

沒錯,這種歸因是不可接受的。無論它是否有道理,都不可接受。因為接受這種歸因,就意味著我們毫無希望,意味著那些對此作出歸因的人就會如願以償——我們果真會給自己套上人種、文明劣等的枷鎖而永世不得翻身。

只有否認它,我們才有希望。

而一旦我們從內心真正的否認了它,我們對制度變遷也不會那麼悲觀。制度無非是一些當代人制定的規則,變起來並不難。

最近兩年美國種種言論和舉動清楚的表明,中美膚色、民族、文明的直接對抗必將愈演愈烈。然而,當下大部分國人要不還沒意識到它的種族/民族性質,要不還沉浸在和平的幻覺中,要不內心已經習慣性的舉起了白旗。

我想再問一句:

為何我們就不能單挑美國人——為何我們的人均收入不能超越美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