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姆•克魯斯《雨人》:從心理學角度解讀“雨人”的孤獨世界

有一群孩子叫“星星的孩子”,承受著旁人無法探知的內心孤獨,他們是一群有自閉症的孩子,自閉症,又稱孤獨症,近些年來關於自閉症的話題很多,社會也逐漸開始關注,我印象深刻的是由湯姆•克魯斯主演的一部電影《雨人》,該片曾獲得1989年奧斯卡最佳影片。

湯姆•克魯斯《雨人》:從心理學角度解讀“雨人”的孤獨世界

影片主要講述靠倒賣汽車為業的小商人查理與父親不和,分手多年。某天突然收到父親的死訊。三百萬元遺產正好可以幫他渡過生意上的難關,無奈父親卻把這筆鉅款留給了他從未謀面的哥哥雷蒙。雷蒙是一個自閉症人士。查理將雷蒙從精神病院拐出,試圖從雷蒙監護人那裡敲詐這筆遺產。原本只是功利地“綁架”哥哥希望爭取撫養權,卻在一週的相處過程中暴躁、冷漠的查理逐漸被治癒,真摯的手足之情取代了查理原先的只求一己利益的私心。

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個“雨人”,他像一面鏡子深沉地映照出我們自身的浮躁及親情的可貴。本文將從童年創傷、自我防禦機制及學者症候群三個角度對“雨人”刻板行為和超能力的分析與探討。

01童年創傷

弟弟查理剛出生不久,父母在多年前誤以為哥哥雷蒙要傷害查理(其實雷蒙只是想要保護仍是嬰兒的查理在洗澡時不被燙傷而表現得很焦慮和異常),所以把雷蒙送進了護理院。從此他幾乎與世隔絕,喪失與親人聯繫與情感交流,他嚴重缺少父愛母愛。童年時期親情的缺失,使得雷蒙利用隔離、退縮、否定的心理防禦機制拒絕接受外部任何異於他內心意識層的信息,將難以接受的事實從意識層中隔離出去。但同時他又固化的心理來滿足潛意識中童年對愛的需求,電影中雷蒙那句“不要打開水龍頭,那會傷到寶寶”話語,這句童年時期充滿父母關愛的話讓雷蒙固執地記住了幾十年甚至可能一輩子。

湯姆•克魯斯《雨人》:從心理學角度解讀“雨人”的孤獨世界

弗洛伊德說過:“人的創傷經歷,特別是童年的創傷經歷會對人的一生產生重要的影響。悲慘的童年經歷,長大後再怎麼成功、美滿,心裡都會有個洞,充斥著懷疑、不滿足、沒有安全感……”

童年陰影就像往杯子里加了一勺鹽,時間可以把它衝的越來越淡,但始終不會變甜。童年的創傷經歷影響著小時候的雷蒙,同時對成年的雷蒙的自我評價、情緒管理、以及人格成長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02自我防禦

在《雨人》中,霍夫曼扮演的哥哥雷蒙是自閉症人士,但是他的症狀似乎不那麼明顯,對於別人的提問,他會回答,哪怕只是簡單的“yes”或“no”。他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有著自己的規則,固執地處理自己的生活,比如十點一定要看某個節目;吃魚排必須是固定的數量;十一點一定要上床睡覺;堅持在K市場購物等。可能在外人看來,他們是愚蠢的,智力缺陷的,只是因為不瞭解,不能按照他們的軌跡去生活。

湯姆•克魯斯《雨人》:從心理學角度解讀“雨人”的孤獨世界

但對於孤獨症的孩子來說,他們的自言自語通常是不受控制的,是他們的一種“自我防禦”的機制,藉助“自言自語”,孤獨症孩子能夠將自己“封閉”在自己的世界裡。他們的一些固化行為,由於長期不接觸外界,不理解這個世界及其變化,他們缺乏安全感,使他們在生活、學習中的種種舉動顯得過激和不可理喻。

03學者症候群

人們常說上帝在關上一扇門的時候必定會打開一扇窗,部分自閉症患者會具備超出常人的記憶、數學運算、音樂、繪畫等方面的能力。影片中多處表現了雷蒙的超能力,比如能夠快速將三四位數字相乘、快速算出牙籤數和牌號以及賭博中能同時記憶六張牌。

美劇《生活大爆炸》中被中國觀眾親切地稱為“謝耳朵”——謝爾頓·庫珀,他也具備這方面的天賦,堪稱物理學天才,14歲時他攻讀博士學位,並以“14歲半”的年紀成為史蒂文森獎最年輕的獲得者,15歲時曾在德國海德堡學院做訪問學者,拿到了他的第一個哲學博士,16歲時在研究扭量理論。同時他的交流障礙和刻板行為,也讓他成了孤獨症代言人。

湯姆•克魯斯《雨人》:從心理學角度解讀“雨人”的孤獨世界

孤獨症人士中有10%會表現出“學者症候群”的特徵,絕大部分孤獨症人士仍然只是一個不懂交往、不會融入,甚至生活也無法自理的普通人。在家人眼裡,孤獨症的孩子心性單純,他們都是一個獨特的自我。大多數孤獨症人士的家庭只是夢想有一天自己的孩子也能獲得一個工作,獨立生活,有自己的朋友,或許不像謝爾頓那樣精彩。

結語

目前,中國至少有超過1000萬自閉症人群、200萬自閉症兒童,而這個數字還在以每年近20萬的速度增長,這個暴增的數字背後是一個個無奈的家庭。比疾病更可怕的是冷漠與歧視。一位孤獨症孩子的母親說:“我只想和孩子一起去死,活著好累……看不到希望,還有更多的不理解與歧視。”,多一些理解,多一些關愛,對於孤獨症人士及其家庭,最大的需要是包容、友善的環境,其實我更想說,孤獨症並不是一種病,而是一種特殊的需要。

家長朋友們要堅定信念,學會接納孩子的“不完美”,既然無法選擇和逃避,那就齊心協力共同面對,幫助孩子更好的康復。同時肯定他們的強項和長處,併發掘及栽培他們的特殊天分。在此,我呼籲全社會也要加大對孤獨症的科普宣傳,消除對孤獨症人士的偏見和歧視,用正確方式去關愛這個群體,為孤獨症人士營造和諧有愛的社會氛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