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從零開始的勇氣,亦要有歸零的決心

信息時報訊 (記者 成小珍 通訊員 羅志娟 羅剛 龔鈺成)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白雲機場疫情防控指揮部就設在運控中心……今年1月24日除夕,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原本的春節假期轉為繁忙的“戰時”狀態。兩個多月以來,運行控制中心運行部經理兼黨支部書記馬發濤,經歷了從零開始參與疫情防控工作,到用“歸零”毅力和決心抗擊病毒的70多個“白雲戰疫”日與夜。

從零開始認真梳理

防控工作開展以來,白雲機場運控中心AOC大廳是抗擊疫情的實時戰場——每天這裡從最開始做好疫情航班處置,到保障援鄂航班出港,再到“外防輸入”入境航班保障,馬發濤一直奮戰在航班運行保障的“第一線”。他已記不清保障了多少航班、擬定了多少預案、帶領團隊熬了多少個日與夜。

“疫情期間,運行部不僅要管好日常航班運行保障,更要根據公司疫情防控總體要求和部署,落實好與航班相關的防控措施,打好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馬發濤還記得,疫情發生初期,突如其來的疫情防控,大家都沒有經驗,很多程序還不完善,要從零開始認真梳理。

最開始,白雲機場對重點進港航班進行定點測溫,航班抵達後涉及機位安排、旅客引導、車輛調度、流程銜接等多個環節,實際操作是否流暢、特殊情況處置是否高效安全,靠的就是他們在“後臺”跟進指揮。“大家請注意,首架重點航班已進位。通知急救中心、飛管部做好準備,跟地服確認擺渡車是否到位……”航班落地後,他與同事通過視頻監控全程監測,一一記錄每個保障節點,事後更不斷覆盤總結完善。正是他們認真負責的態度和積極跟進的做法,使得白雲機場疫情航班處置程序日臻完善。

建立“航班計劃預通報機制”

馬發濤曾多年從事危機處置工作,這次疫情防控他也發揮所長、提前做好疫情影響預估工作,並與危機管理部的同事一道,共同探討、參與制定疫情發生地航班保障流程,指揮AOC各崗位開展相關航班的處置。他說,“危機處置做得好,首先在於預案要完善。要實現這個目標,則要要做好的準備和最壞的打算……”他所在的AOC運行部團隊,根據疫情防控風險,做了“應急力量”、“最低配置”等排班安排,確保萬一發生內部感染,也要確保有足夠的後備力量來應對“突發事件”。為了發動骨幹力量,馬發濤更帶領運行部成立黨員“先鋒隊”、“雲安戰疫”青年突擊隊,設置“疫情防控黨員先鋒崗”。

考慮到疫情期間航班變動快、特殊情況多,他配合領導與信息管理項目組一道分析運行態勢、主動與航空公司溝通,建立了“航班計劃預通報機制”。即從2月4日起,運行控制中心每天增加一次“次日航班計劃編排”工作,於每天下午17:00提前發佈,為各單位科學精準保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疫情爆發後,本場航班執行量驟減,停場過夜飛機數量與日俱增,創歷史新高。馬發濤又與多個單位同事一道協商停放解決方案,通過拖飛機、啟用緩壓機位和啟用未開放的西南站坪等方法來完成保障任務。

找保障流程瓶頸點提優化建議

2月26日來,國外疫情蔓延,外防輸入成為了白雲機場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馬發濤按照白雲機場重點國家及地區航班保障方案,組織AOC大廳席位人員熟悉保障方案,開展航班保障節點監控工作,對入境旅客下客、流調採樣、邊檢入境等環節進行逐個分析,找出保障流程的瓶頸點,提出優化的建議,作為疫情指揮部和公司領導調整優化流程的決策參考;同時帶大家前往實地觀摩保障流程。他說,“只有到現場才能掌握最全面的信息,開展重點航班保障時才能夠正確、及時處理”。

隨著境外疫情防控的不斷變化,重點航班的保障方案不斷更新,這給AOC大廳席位的保障工作帶來巨大壓力。但連日來,他與團隊一起,以“歸零”毅力和決心抗擊疫情影響,順利完成430多班重點國家及地區航班保障任務。

馬發濤的妻子張玉珍也是運控中心職員,疫情防控以來,他們兩人一直堅守在崗位上。春節至今,他們無暇照顧父母、陪伴孩子,彼此堅守在各自的“戰場”上,他們說,雖有內疚但無悔於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