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能源系列:動脈衝系統:馬克•韋斯林的“超級”發電機

由馬克•韋斯林提出的一個發電機的設計據稱具有特別高的性能。在這裡軍哥只是把它作為一個概念提出來給大家探討,因為據我所知,這一臺設備目前並未建造出來。 在馬克•韋斯林的這個設計中,在主轉子上裝有四個或多個小轉子,而小轉子是用了獨立的小型高速電機來驅動的,如下圖所示:

自由能源系列:動脈衝系統:馬克•韋斯林的“超級”發電機

我們剖開來看,小轉子與大轉子的佈局關係如下圖所示:

自由能源系列:動脈衝系統:馬克•韋斯林的“超級”發電機

永磁體必須牢固地固定在小轉子裡以防止轉子在高速旋轉時被甩出來。

自由能源系列:動脈衝系統:馬克•韋斯林的“超級”發電機

馬克•韋斯林的這一種設計主要是利用了楞次定律拽引效應:當小轉子旋轉時,會在撿拾線圈產生電流,而這時,在產生電流的同時,楞次定律拽引效應會引起磁體運動方向的抵抗。但是,由於磁體是安裝在小轉子上,並且,小轉子被安在大轉子上,這個反推力會驅使大轉子向相反的方向運動。如果小轉子順時針旋轉,那麼大轉子將向會反時針方向運動。而消耗的電流越大,大轉子的轉動會越大快。

我們可以預計大轉子自旋速率可能變得過快,因此為了使它產生額外的輸出功率,並且速度可控,主(大)轉子軸被延長,並在軸上安裝了另外一臺普通的磁體/線圈發電機機構。

自由能源系列:動脈衝系統:馬克•韋斯林的“超級”發電機

事實上,每個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理念去優化轉子磁體和撿拾線圈的之間的距離。在使用不同類型的設計和不同強度的磁體時,都會對間距的產生影響。有人認為間距在12 mm左右是最合適的,可以給產生最佳的性能。而有的人則認為磁體和線圈的間距越小越好。我們只有自己通過試驗才能找出最佳間距,所以,建議結構設計時允許每套磁體和它們的配套線圈之間的間隙是可以調節的。為此,可以考慮下面這種結構類型:

自由能源系列:動脈衝系統:馬克•韋斯林的“超級”發電機

自由能源系列:動脈衝系統:馬克•韋斯林的“超級”發電機

馬克對他的設計進行一種更先進的改進。我們來看一下,他的改進方法是使用圓筒狀磁體,其磁化方向是沿圓柱的軸心磁化的。這個設計使用了8個安裝在轉子上的小直流電機,空載轉速為每分鐘8000轉,每個磁體都安裝在電機軸上,如下示:

自由能源系列:動脈衝系統:馬克•韋斯林的“超級”發電機

自由能源系列:動脈衝系統:馬克•韋斯林的“超級”發電機

其它部分的電源撿拾收集方式不變,如前幾張圖片所示。這個最新設計建議採用空芯線圈(但最好要通過實驗來確定)。電機轉速約為每分鐘2500轉,因為磁體轉動非常迅速,而每個旋轉都會導致電機軸上的磁場反轉。磁體的磁場非常強勁,所以應該會對線圈產生很大的影響,而轉子運動只移動了30°便從一個線圈精確地移動到了下一個線圈上,那麼在此期間的位置上同樣會有一個相當大的磁效應產生。

馬克是這樣評價這種設計的:主轉子將只以每分鐘數百轉的速度旋轉。這將拉動通過線圈的電子(與傳統線圈的推動電子相反)。這種行為將把楞次力加到轉子軸上來作為主轉了的轉矩。這種設計的好處是,轉子旋轉時電機軸處於一相,而之前的設計因為有180°的相位差而減慢了電機速的度。此外,小轉子上的迴轉力在轉子旋轉時也很大,而這種新的設計每旋轉一週都將會使磁場100%作用到線圈上。

好了,本文到這裡又要說再見了,在軍哥看來這一個裝置成功的可能性相當大。還請各位大神們批評指正。近期將持續發佈自由能源技術相關技術文章,喜歡自由能源技術的網友們,請記得關注《軍哥帶你看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