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色彩瓷的色彩鑑別法

瓷在整個收藏熱中是收藏者最關注的一門藏品。就因為它歷史悠久、藝術水平高、觀賞性強、經濟價值大而倍加受人青睞。


鑑定古瓷的方法很多,說它難確實能難壞許多收藏者,說它不難對有些悟性好的人來說也並非高不可攀。但總的來說“實踐出真知”,若要學會鑑別的本事就得從實物著手。多看多摸多學多比,功到自然成。我常說一句話“看不到真的辨不了仿的,沒見過仿的比不出真的,什麼都沒見過也就什麼也不知道。”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道理。

清代色彩瓷的色彩鑑別法


我這裡談的是色彩瓷,是指清代的單色瓷和彩色瓷。單色瓷有紅色釉、藍色釉、黃色釉、豆綠色釉、茶葉末釉、仿生釉……等等。彩色瓷又分三彩、五彩和粉彩。鑑定彩類瓷的真偽可僅僅從色彩方面去鑑定,可以做到去偽存真的目的。


傳統的鑑定方法要許多方面去辨別才行,這樣對收藏者來說感到太複雜了,有些顧此失彼,反而抓不住要點。何況,如今的仿造者已經識破了人們鑑別的要求,他們可以按照習慣的要求去盡力仿得一模一樣,這並不為難。


如大家常關心的要點:有沒有底款?字體和筆畫對不對?大器有沒有接口?足圈是不是泥鰍背?轉足處有沒有二層臺?繪人物是不繪製頸部?等等等等。這些工藝、書寫、繪畫的要求和習慣是完全能夠仿得“可以亂真”的水平。因此從當今仿製水平和工藝條件來說,對傳統的鑑定方法是一個挑戰。再強調那些傳統觀念去鑑定古瓷,已經跟不上形勢了。


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儘管你有仿造的高招,假的就是假的,真的是無法仿造、怎麼仿也仿不出來的。這就是“色彩之別”。


古瓷的每一種色彩,都是由古代瓷藝技師常年積累、用汗水和智慧研製成功的秘方,每一個色有一個秘方。這些秘方一般是傳不下來的,基本上完全失傳。所以過去有過的單色和彩色現在是配製不出來的。現在配製的色也不可能與過去的色彩一樣。色差的存在是不可能輕易消除的,因為每研製出一個單色釉的時間至少也得幾年十幾年,其代價非常巨大。所以利用這一差別是鑑別真偽的最好辦法。


清代色彩瓷的色彩鑑別法


單色瓷比較法:


霽藍:真品為深藍,藍中偏黑,有玻璃光澤。仿品為純藍,偏灰色,也有玻璃光澤。


天藍釉:真品藍中帶灰白色,淡幽的藍色極美。目前未見仿製,很難仿得出。


豇豆紅:為康熙代獨有的紅釉,色澤幽雅清淡,鮮嫩明快,有綠色或綠白色彩斑出現。因仿製太難,仿品尚未見過。


仿生釉:是乾隆時期獨有仿古銅、仿銀器、仿竹木器等釉,很逼真、很美。仿品有一部分,但很不像真的,也不美,一比就知道。


康雍乾的五彩瓷是瓷藝的高峰期,這個時期的彩釉達到了爐火純青、美不勝收的地步。以後任何時期都無法仿製出這個水平的釉色來。


清代色彩瓷的色彩鑑別法


彩色瓷的比較可能抓住以下幾個方面:


五彩瓷(暫不談粉彩):


五彩瓷中有三種以上的色彩,包含紅彩、藍彩、綠彩、黃彩、黑彩等。根據現代仿製技術和色彩的比較結果,僅憑兩種主要色可以辨出真仿的區別。


真品五彩中的紅色為紫紅(又叫胭脂紅),即紅中偏深紫,色調極鮮美明亮。


仿品的紅色為深紅偏暗(又叫上紅),色調沉悶不鮮。


真品五彩中綠色為果綠(又叫嫩綠),色淡,為明快的嫩綠色。


仿品綠色為深錄偏藍,如松枝色。


清代色彩瓷的色彩鑑別法


掌握此二主要色之外,還要以看白釉及色彩之外的地方是否有彩虹似的“蛤蜊光”?一般真品都有“蛤蜊光”,仿品則沒有。


真品的色調協調,並都有光澤。仿品色調沉悶且無鮮美的光感。


這幾個主要方面達不到要求,便可以否定它不是真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