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青國:龍泉青瓷的前世今生

中國陶瓷工藝歷史悠久,從古至今誕生了無數的絕世佳品。龍泉青瓷是中國傳統制瓷史上一朵璀璨的明珠,故宮陶瓷專家陳萬里曾這樣評價龍泉青瓷:“一部中國陶瓷史半部在浙江,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龍泉。”足見龍泉青瓷在中國陶瓷史上的地位。其燒製出粉青和梅子青釉,把美薈萃於如玉的釉質和優雅的造型,代表了中國青瓷燒製技藝的最高水平。

青城青國:龍泉青瓷的前世今生

龍泉青瓷


唐五代以前(形成時期):

龍泉青瓷的歷史可以上溯到魏晉南北朝時期,龍泉人利用當地優越的自然條件,製造出青瓷,開創中國陶瓷美學的新境界。從南北朝到唐五代以前這都屬於龍泉青瓷的早期發展時期,早期發展是緩慢的。因為當時的龍泉窯是以土窯為主的,燒成溫度和技術還有欠缺。

到唐代以後,慢慢地受到甌窯、越窯、婺州窯的影響,特別是越窯的影響,初步形成規模,並追殲形成淡青的釉色,為兩宋龍泉青瓷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北宋(快速發展期):

龍泉青瓷在北宋是快速發展時期,宋初越窯開始衰落下去,龍泉青瓷就擔當起中國青瓷精髓的傳承重任。這一時期,龍泉青瓷逐漸成熟起來,主要生產刻畫花產品,裝飾以刻和畫為主,刻是斜的,有厚度、有寬窄,畫是直接畫過去。釉層開始逐漸的成熟起來,比較透明,“如冰類玉”的特色已經顯現出來了。

青城青國:龍泉青瓷的前世今生

龍泉青瓷的珍貴文物

南宋(巔峰時期):

南宋是龍泉青瓷發展的巔峰時期,也中國陶瓷史發展的黃金時期。當時,龍泉青瓷的釉採用了二元配方,即瓷石加紫金土發明了晶瑩如玉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這兩種被認為青瓷中最經典的釉色。南宋後期受官窯啟發的薄胎厚釉器物最被推崇,胎色有白和黑灰兩種。白胎器造型豐富,有當時風行的種種樣式,也有仿古的許多品類,釉色有粉青、豆青、梅子青等,素面器物流行,帶裝飾的也趨於渾樸,刻畫花消失,堆貼、浮雕較多。黑灰胎器物的面貌與官窯更接近,其釉色以粉青居多,也有蟹殼青等,普遍帶有開片,紫口鐵足。

以龍泉窯粉青、梅子青為代表的厚釉變傳統的石灰釉為高溫下粘度強的石灰鹼釉,以多次施釉的工藝,令釉層滋潤柔和,猶如美玉,把中國青瓷的釉色之美髮揮到了極致。

元代(繼承和發揚期):

元代龍泉青瓷的器型都很大,因為蒙元時期的統治階層是馬背上的民族,是從草原過來的。元代也是快速擴張的時期,當時國家的疆域比較大,對外貿易比較發達,外銷規模很大,龍泉青瓷在元代也比較繁榮。

龍泉青瓷在元代時的裝飾也很豐富,有堆貼的、漏胎的,元代統治階層——蒙古族“重九惡七”,所以裝飾也很繁複,還有各種零部件組成。青色在蒙古族也是尊貴的顏色,龍泉青瓷得到了統治階層的重視。

明清(逐步衰落期):

明代時的龍泉青瓷,器型也比較大,延續了元代的風格,這時候的釉色比起元代弱化很多了,大部分時豆青,豆青的顏色比較豐富。裝飾主要是刻畫花,還有印花,題材還有祥龍瑞獸、人文故事、文字等等。整個龍泉青瓷從明中期開始逐步衰落。

清代時,龍泉青瓷逐漸衰落下去,釉色不不太純正,釉也很單薄,刻畫花做工很粗燥,沒有神韻,已經失去巔峰時期的光澤,龍泉青瓷在中國陶瓷史上已經沒落,但沒有堅持的生產。

民國時期(復甦期):

龍泉青瓷在民國時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也可以說是一個復甦的傳奇時代。此時,龍泉青瓷的釉色非常純正,黑胎較多,力求厚釉,普遍帶有開片,和南宋的風格很接近。造型充滿生活情趣,有各種各樣的動物形象,如八角的蟋蟀盤等,基本上時在仿造宋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