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不論是真價投、未入門的價投還是偽價投,談及股票分析無不一幅“尊性攘量”的感覺,彷彿定性分析是政治正確一般。正好看到《巴菲特的第一桶金》中介紹當年巴菲特投資迪士尼(DIS)的案例,結合前段時間《華杉講透孫子兵法》裡一些有意思的戰例,有了一些想法。

背景是這樣,巴老在1995年致股東信中也提及此事(因為這一年迪士尼收購了伯克希爾持有的大都會,通過換股巴菲特第二次持有了迪士尼),1966年因為音樂劇《歡樂滿人間》過於成功,反而導致華爾街對迪士尼後勁的擔憂,迪士尼股票市值還不到9,000萬美元,而前一年度(1965年)的稅前淨利高達2,100萬美元,通過實地去樂園考察、電影院調研以及親自會晤了沃爾特迪士尼本人等調研,巴菲特合夥企業投資了迪士尼400萬美元,持股5%(平均成本約0.31美元/股),第二年迪士尼股價大漲,巴菲特全部出售(約0.48元/股),收回了620萬美元,一年時間淨收益55%。無論如何都還算是一筆還不錯的投資。

遺憾的是,巴菲特在信中也提到,“現在的股價大概是66美元一股”(指1995年)。“1967-1995年,迪士尼的股價約上漲了138倍”。(書中原圖為復權價格)

也談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雖然畢竟早些年的股神戰例均為中短期持有後就賣掉,不能代表後來其成型後的投資體系(長期持有)。但也正因為如此,早年的案例也才更有一些煙火氣,也更有借鑑意義,更難看到企業定性分析之難;要知道1967年的巴菲特,已經是連續十年戰勝道指年度複合收益率30%的成熟投資人。

話分兩頭,這個為什麼又和《孫子兵法》扯上關係了呢?我前些天讀孫子,越加感覺孫子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價值投資大師,一部孫子兵法的核心價值觀就是不勝不戰,或叫先勝後戰(基本面,基本面,基本面)。所謂不勝不戰(打不過就不打或者說算好了能打贏再打),恰恰就是格雷厄姆提到的第一原則“安全邊際”,也是巴菲特開玩笑式的兩個原則“第一,不虧錢,第二,記住第一條。”

可是難在什麼地方呢,恰恰是運用上。因為一部兵法放在那,人人都可以解讀,人人都可以應用,但是“一上了戰場,兵法全忘了”(毛澤東語),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戰例之一是曹操徵張繡。

在《軍爭篇》中有2句,分別是“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和“ 用兵之法,歸師勿遏...窮寇莫追...”。第一句講的是避開敵方的銳氣,等他放鬆的時候再打他; 第二句講的是撤退的不對不要是遏止他,人人歸心似箭,以防對方和你拼命。看起來很矛盾的兩段,偏偏都在《軍爭篇》裡。曹操還在同一場戰鬥中一正一反做了2次示範。當年曹操打張繡,耗在那想撤退,結果劉表派兵救張繡斷了曹操的退路。曹操腹背受敵,就趁夜撤退,並設了伏兵等張繡。張繡這邊的謀士賈詡勸張繡不要追擊,必有埋伏,結果張繡不聽,追過去中了埋伏吃了敗仗。回來之後問賈詡,”光知道會虧錢有什麼用,你得告訴我時候時候能賺錢啊”,結果賈詡說,就是現在,趕緊追。張繡馬上殺了個回馬槍,果然得勝歸來。用華杉先生的解讀第一次曹操勝是因為“歸師勿遏”,第二次張繡勝是因為“擊其惰歸”。

你看看,就連曹操都能中招,這(定性分析)多難!!!(之所以用曹操這個案例,除了這個案例很有意思之外,還因為曹操恰恰是古今批註《孫子兵法》第一人,可見他對孫子可是爛熟於心的)。


也談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那定量呢? 巴菲特的各種DD(盡職調查)看到了迪士尼的前景做了各種定性,下手的重要考量還是因為估值低(5倍PE左右),結果轉手賺了點錢就跑了。還是孫子實在,“算算賬,能賺錢再買,有風險就先別下手”。

之所以扯的有點遠,看起來八竿子打不著,恰恰是因為我在實操過程中也碰到了這個問題。做VC時基本上是定性分析為主,和創始人聊起來都是星辰大海,一看數據一坨屎,真正跑通成功的企業其實也並不多;而PE項目定性分析半天,而決策考量的反而基本上是那麼幾條,有沒有法律瑕疵,利潤多少,增長多少,市盈率多少,價格合適過的概率就高,價格高了就很難過會。

所以我基本上自我安慰(精神勝利法)式的理解就是,在實操中,看不清的,定性分析出不來,拿不準的,管他好壞,首先定量看看價格合不合適,寧可錯過,不可虧錢,還是得留出足夠大的安全邊際(定量分析約等於測算安全邊際);定性要悟,要鑽,急不得,別說新手,就算是老炮也很難保證每次都能分析到位,所以不要定性分析做不好就一杆子打死,更不能所謂的列出個一二三的觀點就當成定性分析了。


算好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