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法印詳解

三法印詳解

———演明法師

法印的意思是佛法的檢驗標準,好比支票必須有印章才會生效。否則就是假支票。我們都知道佛教經典卷帙浩繁,許多佛弟子沒空閒時間的,窮極一生可能都不能讀完,如此的經典、說法,倘若沒有一個標準來判斷某部經典是否如法,想必會更加讓人無所適從。

就是說,假如某人在談論佛法,我們就可以通過三法印驗證他的說法,倘若與三法印契合,我們就認為他說的如法;倘若他的說法與三法印相悖,我們就認為是外道之說。所以三法印就是為後世佛弟子建立起來的一個判斷標準。 三法印究竟是否為如來所說法呢

“三法印”三個字,是大乘教法的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中提出來的,但是其實佛陀住世時,已經有過關於它的說教,而龍樹菩薩將其稱為三法印,也是為了方便說法。 能否為這個觀點從經典找到依據呢?當然是可以的,在聲聞法的律部《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就有這樣的記載:“諸行皆無常,諸法悉無我,寂靜即涅槃,是名三法印。” 也就是說在大乘教法第二次興起之前,在最原始的佛教律部當中,已經用到了“三法印”,也就是說在聲聞律部,三法印的名相其實早就存在的,這也就是說三法印並非後人憑空杜撰,而是真真切切的如來所說法。 另外在《阿含經》中也可以為這種觀點找到依據,《雜阿含經》第八十經,佛陀說:聖法印,可令修學佛法之人知見清淨。只不過佛陀在這裡解說聖法印的時候,所談到的是空三昧、無相三昧、無所有三昧,有許多佛弟子認為佛陀談的只是三三昧,而沒有談三法印。 事實上,三三昧即三法印的意思,不過是後世的不同翻譯方式。查閱《阿含經》和其它的經典,比照三三昧的內容,發現非常多關於三三昧,即空三昧、無相三昧、無所有三昧,是“空、無相、無願”,或者“空、無相、無作”的解釋,也就是說,三三昧就是三法印。

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及寂滅涅槃,此三是法印。

佛教不是消極的講苦,講無常等,佛教其實是為了讓眾生,認識和了解,什麼是苦,什麼是空,什麼是無常,瞭解也就是要知道真相,佛教是對真相的揭秘,對真理的探索與發現。

而三法印正是印證佛法的重要依據,通過三法印,可以讓我們明白,世間萬物,都在剎那間遷流變化,沒有一樣事物,是常住不變的。也就是諸行無常。

萬事萬物皆因緣起,緣聚,緣散,也就是因緣和合而成,因緣而生的事物,就會因緣而滅,這種無法把握的生滅現象,我們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他,那就是無常。

瞭解了一切無常之後,還要知道,一切法無我。我,可以理解為,有一個具體的主宰和實體,能夠稱得上我,就說明有一個存在的獨立的,恆常的東西。而事實上,我並不是真實存在的,我其實是虛幻不實的,就好比一輛汽車,金屬外殼,有玻璃,有橡膠輪胎,有電瓶電線,有汽油,發動機,這樣組合在一起,才有了汽車。

而汽車本身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各種因緣的聚合,因為一切事物,皆因這種因緣聚合才產生,這種聚合而成的事物,是沒有獨立本性的,也就是空無自性,所以佛教才說,諸法無我。

其實並沒有我的存在,我們之所以會感到種種痛苦和煩惱,就是因為在我們心中,有個我執,因為有了我的觀念,所以,才有了一切煩惱和痛苦。學佛要知道,一切法是無我的。

最後佛教又講,瞭解了無常無我之後,該如何才能解脫,如何才能遠離痛苦?所以佛又提出,涅槃寂靜。

涅槃可以理解為,苦集滅道的滅。滅諦就是破除貪嗔痴。斷滅一切煩惱和痛苦,最終達到究竟清淨,充滿快樂和光明,以及自由自在的境界。

佛說的涅槃與死無關,而是達到一種圓滿清淨的境界。這也是修行者,嚮往和要追求的目標。

瞭解了三法印,也就瞭解了佛教,大概講了什麼,其實無非就是要我們,知苦,解苦,最後離開苦。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這就是三法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