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裁員三萬,科技替人的陽謀

碧桂園裁員三萬,科技替人的陽謀

碧桂園裁員三萬,科技替人的陽謀

整個中國的地產界,都飄揚著碧桂園的簡歷。
有獵頭打開郵箱,發現塞滿了碧桂園前員工的簡歷,求職者不要double不要升職,但求一份工。
全面復工復產之際,一張“調整部分中心和區域”的通知又將碧桂園推上了風口浪尖。 這份由總裁莫斌簽發的文件,對位於長三角區域、華北、西北以及華中等地的29個區域公司進行重新調整,共涉及30多名高管崗位發生變化。將兩個人數龐大的部門——投資策劃中心和設計管理中心合併為投資策劃中心。
碧桂園裁員三萬,科技替人的陽謀

碧桂園為何大手筆調整?畢竟相比萬科年報的“平平無奇”,碧桂園的年報可謂是靚麗至極。手握2683億現金,淨利潤612億元,同比大漲26.1%。

但真正讓所有地產人感同身受的,則是碧桂園在用人方面的殺伐決斷: 2019年,整個碧桂園集團裁掉了近三萬名員工。

碧桂園裁員三萬,科技替人的陽謀

而對於大裁員,碧桂園並不避諱,反而再三強調:未來屬於高科技,建築機器人的研發、製造、應用將是大趨勢。

在銷售環節,人山人海的線下戰術已經被淘汰。疫情期間催生的VR看房、線上賣房則彰顯了房地產線上化的進程。 顫抖吧,每一位因循守舊的地產人! 在房地產“存量化競爭”的新時代,一場新科技大變革的大幕正在徐徐拉開。


01-裁員三萬行政費用不降反升


實際上,在2019年初,就有消息稱碧桂園要大裁員。而碧桂園也多次回應,稱是正常的組織架構調整。 如果說萬科的關鍵詞是“活下去”,那麼碧桂園的key word就是“行穩致遠”。 不論是集團層面的部門,還是一線區域和事業部,“是否符合行穩致遠”成了裁撤與否的核心依據。

大手筆的裁員,是否有效?

2019年,碧桂園集團總收入為4859.1億元,扣掉雜七雜八各種成本後,毛利1266.4億元。也就是說,成本總計3592.7億元。

在綜合利潤表中,我們可以看到,碧桂園將三千多億元均計了銷售成本。 那麼十萬餘名的員工的人力成本,則分別以行政費用、研發費用、營銷及市場推廣成本等名目從毛利中扣除。

碧桂園裁員三萬,科技替人的陽謀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儘管碧桂園整個2019年大刀闊斧裁員,但各項成本依然大幅增加。

僅營銷和市場推廣一項,2019年就比2018年多了38.32億元! 和人力成本最息息相關的行政費用,2019年也比2018年多了9.37億元。 研發費用,也多了7.49億元。 整個年度裁員近三萬人,為什麼行政成本不降反升呢? 答案是:低薪者被淘汰,新招聘的高薪者更多。 來自碧桂園的報道稱,2019年,集團將部分輔助性、勞動密集型崗位如案場服務、保安、保潔以市場化方式提供服務,這部分相當於轉崗,大約2.5萬人。

簡單來說,就是傳統意義上的保安、保潔,將不再屬於碧桂園集團,而是被外包出去。在市場化招標的環境中,這樣更能提升基層的服務水平。 對於高端人才,碧桂園則非常重視。可謂是不惜血本。 截至2019年底,集團在職博士超過1000位,其中34位已晉升為區域總裁/副總裁以上級別的核心管理人員。如今公司團隊專業高效,包括「未來領袖」以及「碧業生」在內的人才培養計劃中已培養出超過34名區域總裁/副總裁,未來可期;集團副總裁級核心管理團隊成員穩定,平均年齡46歲,正值當時,人才競爭力歷經週期考驗。


02-多元佈局


碧桂園青睞博智林 大刀闊斧裁掉輔助性崗位的同時,對於多元化佈局,碧桂園則是大刀闊斧招聘。 其中,最青眼有加的,莫過於機器人項目。 提到碧桂園的機器人,相信很多人會想到今年肺炎疫情期間,為武漢醫護工作人員提供煲仔飯的機器人。

這種可以全自動提供煲仔飯的機器人,是碧桂園2018年成立的全資子公司——千璽機器人餐飲集團,主要做的就是面向終端消費者的全自動機器人。 截至今年3月,機器人餐廳已有5家實體門店正式對外營業,2020年單體煲仔飯機器人將細化量產計劃,並向全國拓展。 而能造房子的機器人,則是碧桂園的心頭肉。


碧桂園裁員三萬,科技替人的陽謀

年報顯示,碧桂園博智林機器人項目自2018年7月啟動建設以來,重點聚焦建築機器人研發、製造與應用,共招募國內外優秀研發人員超過3000名(不含博士)。公司現有在研建築機器人50款,其中32款已投放工地測試;累計遞交專利申請1843項,獲授權 327項。

目前,圍繞著智慧建造各個方面,博智林從研發到工廠已經有6000多名員工。 在招聘網站上,博智林開出的招聘待遇則非常優渥:以產品經理崗位為例,招聘條件為統招本科,待遇則為15-30K*15薪。 有獵頭告訴嗨牛君,因為疫情原因,再加上最近兩年的互聯網資本寒冬,不少原本正在計劃招聘的互聯網獨角獸公司都暫緩了招聘,甚至有公司轉而開始裁員。 2019年初碧桂園明確地產、機器人、現代農業是未來三大重點業務,同時提出碧桂園是“為全世界創造美好生活產品的高科技綜合性企業”的新定位。

而2019年全年,碧桂園在機器人業務方面的研發費用約19.7億元,後續將視實際情況投入。

03-疫情催生線上營銷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重視線下拓客的房地產行業瞬間冰封。
碧桂園公佈的營運數據顯示,在疫情最為嚴重的1月份和2月份,銷售金額相比於2019年同期,均連續走低。


月份 合同銷售金額(億元) 同比

1月份 329.2 -0.44%

2月份 209.2 -49.97%

3月份 470.4 4.23%


早在2019年6月,碧桂園就推出名為“鳳凰雲直營購房平臺”的小程序,定位於一站式全週期購房服務體系,使客戶可以在線購房,並享受直營的特惠價和售後服務。 不僅是碧桂園,萬科、恆大、融創等房企也先後發力線上賣房。

以恆大恆房通為例,推薦他人購買的,可獲得1%佣金及萬元獎勵;同時還出臺了專門針對兼職銷售員的激勵政策,兼職銷售員通過邀請好友註冊賺取獎金,每邀請1位新用戶可獲10元獎勵等。 融創的幸福通同樣具備一鍵推薦客戶,成交享佣金的營銷手段。

可以說,相比於耗資不菲的線下營銷,龍頭房企已經通過全員線上營銷,打通了從項目推薦、鎖客、認購、成交、售後服務等多環節的線上售樓處。 而全員營銷後,線上售樓處正在最大程度調動員工、業主、合作伙伴的積極性,以裂變的方式迅速攬客,促成成交。 這一次,又會有多少線下的營銷人員惶恐不安?


最後


按照經濟學上“免費搭車者”的理論,若想在行業發展中不掉隊,只需要免費搭上最快速的車。

碧桂園、萬科、恆大等第一梯隊的房企,堪稱行業風向標。它們正在籌劃和實施的戰略,正預示了行業的發展趨勢。

而這一次,碧桂園用實際行動明明白白地表示:勞動密集型、輔助性的邊緣工種,在房地產行業即將被淘汰。 只有成為知識性的專業人才,才能享受房地產行業下一個十年。 注:本文所有數據均來自碧桂園官網發佈的2019年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