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檢監察幹部扶貧手記:邊境點燒防火隔離帶

4月15日晚,我正在負責扶貧駐紮的陳旗巴彥哈達蘇木駐地整理扶貧工作檔案,這時蘇木達阿拉坦巴根來找我,提起他們明天要起早去中俄邊境“打防火道”,當過森警的我趕忙告訴他,一定要把我帶上。

“打防火道”是這裡牧民稱點燒防火隔離帶的俗語。每年春季,為防止中俄邊境草原發生火災,巴彥哈達蘇木幹部群眾都要到邊境點燒防火隔離帶。

聽到要去“打防火道”的消息,20年前當兵時火場的味道和同戰友“打火”的畫面還依稀浮現在眼前,有時候真想再當一次兵、再“打一次火”。這不,機會來了!

凌晨三點,我和65名蘇木幹部群眾披著灰濛濛的天色出發,吉普車在邊防公路上顛簸了一個多小時,終於到達了陳旗八大關邊境線。下車後,蘇木書記趙飛和阿蘇木達分兩路指揮,立即組織幹部群眾開始分段點燒。此時的草原上都是去年留下的枯草,點燒手用點火器輕輕一劃,霎時,一條熊熊燃燒的“火線”舞動在草原上,燒出300米寬的防火隔離帶後,主機手拿起風力滅火機再把火打滅。

紀檢監察干部扶貧手記:邊境點燒防火隔離帶

遇到牧民的蒙古包必須繞過去,以保證牛羊和草垛的安全,點燒時要時刻注意風向,不能讓風改變火勢走向......不知過了多久,渾圓的太陽才懶懶地冒出了地平線,發出了刺眼的光。為趕在最優氣象條件下完成這100多公里的點燒任務,巴彥哈達幹部群眾已經在邊境奮戰了三天三夜,累了就席地而坐,餓了就吃一口乾糧,風向允許就立即行動,甚至晚上睡覺時都在喊“什麼風?什麼風?” 。

紀檢監察干部扶貧手記:邊境點燒防火隔離帶

紀檢監察干部扶貧手記:邊境點燒防火隔離帶

4月16日下午,邊境風力驟然加大,風向突變。趙書記在按例返回巡視火場時發現,上午打過的一段火線死灰復燃。“不好!”扔下手裡的半塊乾糧,趙書記迅速跳下車,隨手抓起汽車的腳墊飛奔上山。來不及多想,我和點燒手朝魯門也迅速拎起腳墊,緊隨其後。趙書記一邊撲打一邊打電話向指揮部報告,不一會兒,四臺森警運兵車拉著10多名滅火隊員飛奔上山直奔火頭。風力滅火機在山上發出陣陣轟鳴,空氣中瀰漫著焦糊的味道,煙霧繚繞在半山腰,山上的敖包顯得愈發高遠和神聖。

不知不覺,太陽已滑落到西邊的草原上。今天的任務已經完成,阿蘇木達安排兩名幹部群眾留下看守火場,其他人員返回前線指揮部休整。回來的路上,我和他同坐一臺指揮車,疲憊的他風趣地說:“嗨,累壞了!就想回去喝點肉粥,睡上一大覺。”沒過多久,阿蘇木達的呼嚕聲就在顛簸的吉普車上響了起來。

紀檢監察干部扶貧手記:邊境點燒防火隔離帶

夕陽下,一輛輛吉普車飛馳在返回駐地的邊防公路上,略顯疲憊的巴彥哈達蘇木幹部群眾仍很有興致地唱起了悠揚的長調。望著遠處的額爾古納河,我也情不自禁的唱起了:“千年流淌的額爾古納河呦,你悄悄地說些什麼?”。

我所在的巴彥哈達蘇木就是這樣一個黨員幹部與牧民群眾同甘苦、共患難、心連心的堅強基層戰鬥堡壘。駐蘇木扶貧以來,他們腳踏實地的精神和敦厚質樸的民風深深地感染著我,而我也將同他們一起努力,直至奪取脫貧攻堅決戰的最後勝利。(於國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