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人和進士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大多數人可能都想錯了

科舉制是中國古代統治者選拔人才最主要的方式,通過一級一級的考試產生不同層次的人才,如大家所熟知的秀才、舉人、進士等,都是通過科舉制而產生的。

舉人和進士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大多數人可能都想錯了

科舉制起始於隋代,隋煬帝廢除漢代的察舉制而開創了新的科舉制來選拔人才,科舉制相比察舉制有一個巨大的進步,那就是它的公平性,讓大批有才華、有能力的底層人士也可以通過公平的考試進入仕途,結束了以往“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現象。

明朝建立後,科舉制進入了它的鼎盛時期。科舉考試形成了完備的制度,共分四級:院試、鄉試、會試、殿試。

院試,也叫“童試”;明朝由提學官主持、清朝由各省學政主持的地方科舉考試,分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院試合格後成為生員,也就是秀才,秀才還不能做官,但卻是進入仕途的起點。

鄉試,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舉行的考試,由皇帝派主考官下來,因固定在八月份開考,故又稱秋闈。考後發佈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舉人,考取舉人後就可以做官了,但一般是一些知縣之類的小官職。

舉人和進士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大多數人可能都想錯了

會試,每三年一次在京城舉行的考試,因在春季開考,故又稱春闈。考試由禮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總裁,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監生皆可應考,錄取三百名為貢士。

殿試,殿試是由皇帝親自主持的考試,參加殿試的是貢士,考取後稱為進士。殿試分三甲錄取,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第一甲錄取三名,第一名俗稱狀元,第二名俗稱榜眼,第三名俗稱探花。殿試以後,所有及第的人都成了天子門生,也就是皇帝的學生,都可以直接授官。

清楚了古代讀書人的科舉制度,如果用現代的教育等級來衡量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那麼他們大概相當於當今的什麼學歷呢?

秀才是各個省選出來的優秀人才,雖然不是官,但是有許多特權,如見到當官的不用下跪,可以免一些刑法,可以免役等等。這些可不是現在一般的學生所能擁有的,所以秀才相當於當今博士的水平。

成為舉人後,就能做官了,官職一般是縣令這樣的地方小官,相當於現在的處級官員,舉人的學歷大致相當於博士生導師。

舉人和進士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大多數人可能都想錯了

進士屬於天子門生,是國家最高級的人才,大多數都會留在京城做官,少數外放地方做官,進士每三年錄取一次,唐朝錄取進士,每次多不過20、30人,少則幾人、10幾人,南、北宋三百二十年,總共開科一百一十八次,取進士才二萬多人,明清時期多點,但是每年也就100人左右。從數量的稀缺上來說,恐怕也就只有當今兩院院士的學識能與古代的進士相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