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文明|道家的“道論”能否為防止“文明的衝突”作出貢獻?

上次,我們瞭解了中華傳統文化中儒家的思想理論對“文明的共存”提供了有意義的資源。今天,我們討論一下中華傳統文化中道家的思想理論是否能對“文明的共存”提供有意義的資源。


探索新文明|道家的“道論”能否為防止“文明的衝突”作出貢獻?

湯一介

北京大學資深教授,中國文化書院創始院長,國家社科重大項目《儒藏》工程首席專家,三智書院創院院長、永遠名譽院長


道家的“道論”能為防止“文明的衝突”提供有意義的資源


如果說孔子是一位仁者,那麼老子則是一位智者。老子《道德經》一書中,道是其基本概念,而“自然無為”是道的基本特性,王充《論衡·初稟》:“自然無為,天之道也。”今日人類社會之所以存在著種種紛爭,無疑是由於貪婪地追求權力和金錢引起的。那些強國為了私利,擴張自己的勢力,掠奪弱國的資源,實行強權政治,正是世界混亂無序的根源。也就是說,帝國霸權正是文明衝突的根源。


探索新文明|道家的“道論”能否為防止“文明的衝突”作出貢獻?


老子提倡“自然無為”我們可以理解為:不要做(無為)違揹人們願望的事,這樣社會才會安寧,天下才會太平。老子說,古代聖人曾經說過:“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掌握權力的統治者不應該對老百姓做過多的干涉(無為),不要擾亂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好靜),不要做違背老百姓意願的事(無事),不要貪得無厭地盤剝老百姓(無慾),這樣老百姓就會自己教化自己(自化),自己走上正軌(自正),自己富足起來(自富),自己生活樸素(自樸)。


如果我們對這一段話給以現代詮釋,那就不僅可以使一個國家內部安寧,而且對消除不同文明之間的衝突無疑有著重要意義。對這段話我們可以作如下詮釋:在國與國之間對別國干涉越多,世界必然越加混亂。大國強國動不動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世界越是動盪不安和無序。大國強國以幫助弱國小國為名而行掠奪之實,弱國小國越加貧窮。發達國家以越來越大的慾望爭奪世界財富和統治權,世界就會成為一個無道德的恐怖世界。據此,我認為“無為”也許對“新帝國”的領導者是一副治病良方,如果他們能接受,將會使世界得以和平和安寧。然而“新帝國”往往以干涉、掠奪、武力等等“有為”手段來對待其他國家與民族,這無疑都是由其帝國貪慾本性造成的。


老子認為:“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知足之足,常足矣。”“新帝國”不正是“不知道滿足”“貪得無厭”的嗎?老子還說:“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為什麼今日世界人類社會處在一種十分混亂不安定的狀態?這完全是由人自身造成的,特別是那些“新帝國”的領導者造成的,他們違背了天道,他們失去了人心,他們奉行的是“損不足以奉有餘”,這不正是今日世界不斷髮生矛盾、衝突、戰爭的根源嗎?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文明衝突”論與其背後所隱蔽的“新帝國”論是有著密切聯繫的。


為了社會的和平和安寧,老子強烈地反對戰爭。《道德經》第三十一章中說:“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若不處。”戰爭總要死人,總要破壞生產,總要使社會秩序被破壞,所以老子認為它不是什麼好東西。老百姓都討厭它,有道德的國家領導人是不使用戰爭的辦法解決問題的。老子又說:“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我們反觀各國曆史,無不如此,在我國每次大戰之後往往人口大量減少,土地荒蕪,生產遭破壞,盜賊多有。兩次世界大戰的結果是如此,當前的中東地區的戰爭也是如此。哪個“新帝國”的領導者到處發動戰爭,其結果處處陷入被動,這是因為被征服的國家的老百姓不服,他們會用不怕死來抗爭,所以老子說:“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所以老子說:“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矣。”我們從歷史上看到,發動戰爭的人,雖然一時可以得逞,但最終總要失敗,而落得身敗名裂,希特勒是一個例子,日本軍國主義也是一個例子。


探索新文明|道家的“道論”能否為防止“文明的衝突”作出貢獻?


老子是一個智者,他用他的智慧能看到事物的相反方面,他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現在有些國家的人民正在受著苦難,這也就正是為他們將來的民族復興準備了條件。從我們國家的百年曆史來看,正是我們在處處捱打之後,我國的人民才有了覺醒,今天我們才可以說,中華民族正處在民族復興的前夜。我想,世界各國特別是“新帝國”的領導者應從《道德經》中吸取智慧,認識強權政治、霸權主義從長期的世界歷史發展看是沒有前途的。


因此,我認為老子思想對消解“文明的衝突”論、新“帝國論”是十分有價值的理論。我們擁護“文明的共存”論,贊成老子的無為思想,以期待今日人類社會能處在和平、安寧、共同發展、共同富裕的大同世界之中。當然,兩千多年前的老子思想不可能全然解決當今人類社會的問題,但是他的智慧之光對我們應有重要啟示。我們應該做的事,是如何把他的思想中的精華加以發掘和發揮,並給以現代的詮釋,使之有利於人們從古代的思想文化的寶庫中得到某些寶貴啟示。


在不同民族和國家之間,由於宗教信仰的不同、價值觀念的不同、思維方式的不同可能引起衝突,甚至可能由衝突導致戰爭。但是,是否必然要引起衝突,能不能化解衝突使之不因文化的不同而導致戰爭,這就需要我們從各個不同民族的文化中找出可以使文明共存的資源,用以消解不同文明之間可能引起衝突的文化因素。


探索新文明|道家的“道論”能否為防止“文明的衝突”作出貢獻?


如上所述,中國文化中的儒道兩家可以為化解文明的衝突,並能為“文明的共存”提供有意義的資源。我相信,在各民族、各國家的文化中同樣可以為化解“文明的衝突”,並能為“文明的共存”提供有價值的資源。在人類文明進入到 21 世紀之時,是用文明衝突的理論來處理各民族、各國家之間的問題,還是用文明共存的理論來引導人類社會走向和平共處,這是我們當前必須認真考慮和慎重選擇的問題。


反對文明衝突論,倡導文明共存論,這無疑是人類社會的福祉。《尚書·堯典》中說:“協和萬邦。”中華民族和其他許多民族一樣是偉大的民族,有著很長的燦爛光輝的歷史文化傳統,它的文化對人類社會無疑是極為寶貴的財富。我們對這筆財富應善於利用,使之對當前人類社會爭取和平共處,實現不同文化之間的協調共存,推進世界各種文化之間的交流作出應有的貢獻。


本文節選自《矚望新軸心時代——在新世紀的哲學思考》,因篇幅有限文章略有刪改。

探索新文明|道家的“道論”能否為防止“文明的衝突”作出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