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哭來了什麼

唐太宗作為唐朝最有名的皇帝。就是這樣一位功成名就的皇帝,還有著自己的小癖好,那就是敏感,愛哭。有人會問到一國之君的李世民會如此的敏感愛哭。真的感動也好,還是假的,裝模作樣也好,他這樣的哭,真的有意義嗎?我們不妨仔細分析一下。

唐太宗李世民哭來了什麼

關於李世民的哭的記載有很多。只要身邊有著傷感的事情,李世民就要哭上一次。當上一國之君的他也是絲毫沒有改變自己敏感的體質。作為一個感時傷世的君主。李世民在位的時候有很多次哭的經歷。其中有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當時在和父親起兵的時候,李世民就繞著帳篷哭了一夜阻止了退兵。玄武門之變的時候他吸著老爸的乳頭哭。李世民將他的親兄弟都打去邊遠地區的時候,他也是哭。魏徵去世的時候,他哭。從高麗回來後想起戰死的士兵時,他哭,過生日的時候哭,看到兒子太累的時候,他也會哭。總之,李世民真的是一個愛哭的皇帝。其實李世民作為一個感性的皇帝,他的哭真的哭來了大唐,他的哭,真的哭來了唐朝的穩定。

唐太宗李世民哭來了什麼

例如當初李淵起兵的時候,李世民聽到父親李淵在面對隋朝將領的抵抗時要撤兵的決定。進行了極力阻止,可是李淵還是堅持撤兵,他們之間有了矛盾。在這個危難的時刻。李世民在帳篷外面整整哭了一晚上。李安看到兒子這樣的反應,可能是出於同情,可能是出於對自己兒子意見的再次考慮。取消了回撤的命令。這樣的決定才有了後來的大唐江山。我們不管李世民當時是真的著急而哭,還是心中有別的想法兒苦,總之,他以自身哭的方式來進諫父親,達到了想要的效果。

唐太宗李世民哭來了什麼

還有就是李世明在當時唐朝遠征高麗受挫的時候,親設設立祭壇。當時唐朝的部隊將領和士兵戰死,接近兩千人。李世民在儀式中大哭。這麼一哭,犧牲的將士和犧牲將士的父母都非常感動。天子為自己死去的兒子所哭泣,覺得自己的兒子死而無憾。當然,如果這樣的消息傳到前線將士的耳朵裡,前線將士自然也會奮勇殺敵,不辜負皇帝的一片心意。李世明此舉穩定住了軍心,激勵了前線將士。這一哭,哭到了前線將士的殺氣。

唐太宗李世民哭來了什麼

是李世民的哭,就是將自己的弟弟們都打發去封地來實現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他的弟弟要麼趕盡殺絕,要麼打發去封地。可就在這個時候李世民在此哭泣。假惺惺的李世民此舉也為自己贏得了足夠的同情。雖然我們都知道李世民這一次的戲演得非常好。當然了。夕陽好了,自然也就沒人說了。

唐太宗李世民哭來了什麼

最後一個極具代表性的哭就是在李世民殺掉李承乾的時候。李世民當時培養李承乾多年,作為太子。李承乾實在太不爭氣,李世民親眼所見自己的兒子不能結果大唐江山,就將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廢掉。在將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廢掉之後。李長乾便死在了自己的被貶居之地。他的此舉是殺掉了自己的親生兒子,自己養大的兒子,就讓自己這樣殺死了。李世民此舉的哭,表現出自己的無奈,這一次的哭恐怕是真情流露。

唐太宗李世民哭來了什麼

李世民的哭,還有一種是例行公事必須哭的,這樣的記載非常多。基本上都是一些位望通顯的大臣去世了,作為皇帝的他必須弔唁,必須在大臣死後給予他高度評價,必須哭泣一下表達傷心哀悼之情。這樣的記載,翻看一下《新舊兩唐書》,就會發現有太多這樣的記載了,乾脆就不舉例了。

李世民的哭,有真心誠意的哭,也有假慈悲的哭,還有暗藏殺機的哭,還有例行公事的哭。李世民的哭是這樣,李世民的哭在記載中也分很多種。李世民的感情變化非常之快,我們難以琢磨,不管他哭泣是真還是假,他哭泣的這種行為已經遠遠超過了本身的含義,它主要是通過哭來表現一種自身的領導藝術。這樣的一位君主可以合理運用自己的動作和行為來引導屬下人的思想。這樣的一軍之主實在是讓人佩服。其實李世民在位時期,雖然有過錯誤,但唐朝在他的領導下走向了繁榮昌盛,實現了大唐盛世。我們對於李世民的評價也不應該都是消極的。要合理客觀批判的看待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