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橋驛兵變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陳橋驛兵變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建隆元年(960年)春天,後周大將趙匡胤奉命出征,抵禦契丹和北漢的侵犯,但是軍到汴梁(開封)東北的陳橋驛,部眾發動兵變,給他披上黃袍。第二天,趙匡胤回到汴梁,登上了皇帝寶座,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宋太祖。從此,結束了自安史之亂後的200年混亂局勢,四分五裂的中國又得到了統一。趙匡胤輕易奪得政權,舊史書歸因於“人望固已歸之,於時主少國亂,中外始有推戴之意”;宋王朝君臣也每稱是“本朝以揖讓得天下”。(魏泰《東軒筆錄》)可是,大概也有破綻之處,在趙匡胤陳橋兵變前,有記載說,他的母親、姐姐以及政敵韓通之子、學士陶谷等都在不同角度窺測趙匡胤將返朝稱帝,汴梁民眾也有風傳,“及將北征,京師喧言,出師之日,將策點檢為天子”。(《涑水紀聞》卷一)所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因此,幾十年後,鄭州知府李淑因作“弄耜牽車晚鼓催,不知門外倒戈回”的詩句而獲罪罷官。但陳橋兵變事由,千百年間仍為人懷疑,有如嶽蒙泉說:“黃袍不是尋常物,誰信軍中偶得之”(《綠雪亭雜言》);查初白也稱:“千秋疑案陳橋驛,一著黃袍便罷兵”(《敬業堂集》)。

  

  本世紀初,蔡東藩撰寫演義小說,於此提出種種疑問,他說:“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史家但言非宋祖意。吾謂是皆為宋祖所欺耳。”接著他提出,契丹和北漢何以不聞深入?點檢作天子之謠,自何而來?何來黃袍?在趙匡胤稱帝時,何以首賞功臣?……“足見宋祖之處心積慮,固已有年”,“第

  

  借北征事瞞人耳目而已“(《宋史演義》)。類似這種看法,也見於部分通史和專著,尚鉞說:”趙匡胤虛報遼和北漢聯合入侵,借奉命出征的機會,利用五代以來將士擁立的風氣,在陳橋驛組織兵變,自立為帝。“(《中國歷史綱要》)陳登原以為這是陰謀,”所謂陳橋兵變,真曹丕所謂‘舜禹之事,吾知之矣’者也。“並以周太祖郭威亦為士兵擁立為帝之例說:”即黃袍加身,亦不止陳橋兵變時為然矣。“(《國史舊聞》)張家駒亦稱,”其實所謂契丹入侵,僅僅是一個謊報,它不過是趙姓集團實現陰謀的一個步驟罷了“,”利用出兵機會,得以提早實現他的陰謀“。(《趙匡胤》)

  

  另一種說法,大體循舊史韋:“匡胤奉命出兵時,汴京已有傳說,將士將擁立都點檢為天子”,“乃於夜深強以黃袍加於趙匡胤之身,逼令作天子,並逼回京,先即皇帝位。”(《中國通史》)也有人認為陳橋兵變前,鎮、定兩州並非“謊報”軍情,“其實這是沒有根據的”,因為這兩州守將“都不是趙氏集團的人”,“他們怎麼可能去配合趙氏兵變而謊報軍情呢?”“契丹趁後周‘主少國亂’之機,起兵人寇是完全可能的。”(《歷史知識》1984年第5期)陳橋兵變是有史可查的,正是這次兵變才導致趙匡胤稱帝。但它是趙匡胤預謀,一手操縱,還是遵循五代將士擁立主帥舊例?這還是個謎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