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川縣“引育並重”強化人才振興促發展

近年來,涇川縣把農村人才隊伍建設作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緊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目標,突出“引育並重”,著力營造重視人才、尊重人才、服務人才、成就人才的良好氛圍,促進各方人才引得來、留得住、強起來。

一是搭建“三個平臺”,強力引進專業人才。通過搭建各類平臺,回引返鄉創業能人、專業技術、管理營銷、大學生等各類人才反哺農村,讓農村成為賢才能人施展才能的大舞臺。搭建返鄉創業平臺引才。將平臺建設作為激發返鄉創業集聚效應、輻射效應和示範效應的重要載體,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建立雙軌引才留才機制,優化人才引進政策,大力扶持返鄉人才發展特色種養、商貿物流和鄉村旅遊等產業,完成創業示範基地認定12個,建成扶貧車間18個,吸納勞動力就業2897人。搭建校地合作平臺引才。搶抓東西部扶貧協作機遇,充分發揮高校和科研院所專家人才對鄉村振興的重要作用,以縣職教中心和科技服務中心為載體,加強與省內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交流,搭建校地合作平臺,邀請專家、教授作為常年技術顧問,開展技術指導服務。同時,通過實施全省“四支一扶”、一萬名支企項目和縣選“四支生”等項目,充分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2019年安置高校畢業生414人。搭建創新創業平臺引才。堅持築巢引鳳,把園區建設作為集聚人才的關鍵,積極引進一批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深入開展科研活動,推動園區打造、人才集聚和品牌培育互動互促,培育形成南北工貿、魏家餐飲、鼎康牧業等創業孵化示範基地,新增私營企業216戶、個體經營戶946戶。

二是拓寬“三個渠道”,著力培育本土人才。充分尊重農民“主人翁”地位,通過培養促進農民就地轉化成為新型職業農民,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根本目的。圍繞主導產業精選精育。圍繞果菜畜特色產業深度開發,按階段分批次開設特色培訓班,制定重點人才培養計劃,選派一批積極性高、思維超前、幹勁十足的產業帶頭人進行“精英教育”,培育了一批“土專家”“田秀才”,先後從產業大戶、大學生村官、非公經濟人士中篩選確定“三個帶頭人”953人,為1942戶貧困群眾實現產業增收確定了幫帶對象,真正起到了“培養一批、帶動一片”的效果。強化教育培訓提能提質。堅持“以產定培、以需定培、以崗定培”的原則,積極整合縣內各種資源,根據不同對象的不同培訓需求,不斷優化培訓內容,通過“培訓機構+培訓基地+農戶”“龍頭企業+農戶”等培訓方式,完成勞動力技能培訓7500人。列支專項培訓經費,採取集中授課、現場指導、觀摩學習等形式,紮實開展技能提升培訓,組織產業帶頭人赴周邊市縣考察學習。突出典型引領扶志扶智。樹立鮮明導向,對農村產業示範引領作用突出的人才,在縣委經濟工作會議上集中進行表彰獎勵。加大農村實用人才工作的宣傳力度,培樹了蔣紅珍等先進典型42個,製作微視頻微電影等宣傳片58部,廣泛宣傳實用人才先進事蹟,進一步營造出關心和關愛農村實用人才的良好社會氛圍。

三是破除“三個壁壘”,多方集聚多元人才。突出服務與激勵“雙管齊下”,充分調動農村能人、返鄉能人、大學生、專家等各類人才服務鄉村建設的積極性。破除資金短缺壁壘。縣財政每年列支500萬元,用於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三個帶頭人”隊伍建設等方面,加大對人才的激勵力度,對在外能人、大學生返鄉創業提供資金幫扶,對創新創業成果進行獎勵補助,對帶動貧困戶脫貧的給予政策扶持,積極爭取強農惠農項目落地,爭取省市振興鄉村財政資金補助。破除制度制約壁壘。著眼農村專業技術人才稀缺困境,積極探索高層次人才專項編制單列和“崗編適度分離”模式,引導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到鄉村幹事創業,為培養高素質、專業化帶頭人隊伍注入了新鮮血液。破除人才流失壁壘。在返鄉創業用地、資金、基建等方面強化服務保障,落實“大學生進農村”幹事創業服務扶持政策清單,注重對人才的政治引領吸納,加快推進人才服務中心建設,定期組織對各類人才的評選表彰、教育培訓、健康體檢、心理諮詢等活動,完善黨政領導幹部聯繫人才機制,大力營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