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簡愛》悟人生,簡:命運不在上帝手中,而在自己手心

有人說:“人只有堅強的去面對,生活所賜予的一切苦難,才不被黑暗所吞噬”。因為,人生在世,痛苦與悲傷在所難免,也許你還沒有做好準備,去挑戰那些“猝不及防的災難”,它已“腳步匆忙接踵而至”。請不要因此就“心灰意冷,自暴自棄。”,也不要因此就“忍氣吞聲,止步不前”。要像文中的“簡”一樣,勇敢堅強的去面對“上天給予的饋贈”,笑看“滄桑世事”,努力成就最好的自己。


品《簡愛》悟人生,簡:命運不在上帝手中,而在自己手心

來自網絡圖片

英國著名作家夏洛蒂的《簡愛》,是一部唯美、浪漫的現實主義小說。少不更事時,曾經有幸從圖書館借閱過來,讀過一遍,那時年齡小,閱歷淺,真真兒就把它當成了一部愛情小說看的。好在結尾“有情人終成眷屬”,也不枉我付出的時間和精力了。

現在回過頭來細品的時候,才發現:女主人公“簡”的形象,就像“陽光下綻放的向日葵”。積極、飽滿,有朝氣,有魅力。雖其貌不揚,卻也萬丈光芒。令我陶醉其中,不能自拔。

1.做人要像女主人公“簡”一樣,做一個“有攻擊性”,真正的“純粹的人”。

“簡”,一個心地純潔,善於思考,有自己的主見和思想的女孩,貧窮牧師家庭出身的她, 面對父母早亡,唯一疼愛她的舅舅也去世的“悲催命運”時,首先選擇的是“接受痛苦”這件事兒,並且用“堅強和勇敢”接受了“自己人生的真相”。

我們看到的,不是一個“唯唯諾諾、言聽計從的受氣包”。而是一個“不卑不亢、堅強甚至倔強”的“簡”。小小的身體裡,似乎蘊藏著“大大的能量”,這種能量,促使她可以認真的去思考:自己可以為自己做些什麼?

與舅母的關係,惡化到了“冰火兩重天”的地步時,“簡”的心裡也絲毫不在意。她始終堅信: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會有反抗?

無父無母,又失去舅舅疼愛的“簡”,在舅母的百般刁難,與表兄妹的排擠欺辱下,發誓要離開這個她心目中的“人間地獄”。

品《簡愛》悟人生,簡:命運不在上帝手中,而在自己手心

來自網絡圖片

帶著被“院長”誤解的“偏見標籤”,她來到了又一座人間地獄☞洛伍德孤兒院☜,精神上和肉體上受盡了摧殘折磨,但她的靈魂始終是乾淨的、高貴的。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句話,到什麼時候都是不變的真理。孤兒院中“似天使降臨一般”的海倫,是“簡”最好的朋友。她們心靈相通,彼此理解,相互取暖,結下了“深厚的超越親情的友誼”。還有那位經常偷偷關心她的“譚波爾小姐”這些生活中的善良人,“似黑暗中的一盞明燈,指引著簡去叩響嶄新的人生之旅”。

2.生活充滿了太多的未知,任誰也不知道下一秒是驚喜還是意外?

身患斑疹傷寒的“海倫”,樂觀地離開了那個“到處彌散著黴濁氣息的人間地獄”。去天堂化作一顆璀璨明星,照亮了“簡”前進的方向。

海倫的死,使孤兒院的環境得到了改善和提升。“簡”在改良的環境中接受教育,她努力發奮圖強,“兩年的任教經歷”,變得更加自信與篤定。

生活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小時候可以“叛逆任性”,如果長大後還想要去觸及人生中最大的舞臺,就一定要勇往直前去爭取。

生活,從來不會辜負我們所付出的努力,每一段經歷過的生活中的所有,終將會成就閃閃發光的自己。

成熟後的簡,果敢而無畏。不再“患得患失”,變得“積極向上,不卑不亢”。沒有了“自怨自艾、孤芳自賞”的卑微,有的只是“生活的謙卑和寬容”。經歷成就了她學會用“博愛的心”去包容“生命中的無常變幻”。學會了用“大度”去珍惜“身邊的每一次相逢與離別”。

品《簡愛》悟人生,簡:命運不在上帝手中,而在自己手心

來自正版圖片

尼采曾經說過一句話:其實人跟樹是一樣的,越是嚮往高處的陽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下。

“簡”與男主人公“羅切斯特”從相識,相知,再到相愛,以及後來的“終身相伴”,可以說是波折重重。

嚐遍了人間的各種滋味的“簡”,一路走來,她“笑看沿途中遇到的妖魔鬼怪”,她“淡定應對生命中的暴風驟雨”。她始終相信:欲達頂峰,必忍其痛。

她從來沒有想過,要憑藉“羅切斯特”的優越力量和條件,到達人生的“巔峰時刻”。她深信:那樣只能顯示出自己的“軟弱和不安”。她清楚,如果把自己的命運寄託依附在別人身上,總有一天,當“那個人”摔落山頂時,自己也會直接墜落下去。

事實上,“簡”的確用“超出常人的努力,”和“笑看人生的篤定態度”,證明了自身的“存在價值”。她的努力,也使自己在人生這條“崎嶇蜿蜒”的道路上,掌握了平等權、主動權、和自由權。

我欣賞這個“拿得起,放的下;當斷則斷,勇敢睿智”的平凡女人。雖其貌不揚卻令人敬佩讚許。

品《簡愛》悟人生,簡:命運不在上帝手中,而在自己手心

來自網絡圖片

“簡”教會了我:做人,要守得住“自己的初心”,才能在往後的餘生“過得心安理得,活得優雅體面”。教會了我,別一味的去羨慕那些開奔馳、坐寶馬的女人,也不要去羨慕那些揹著名牌包、穿著牌子貨的“名流”。面對生活只要不卑不亢,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的迎接好生活中的每一個挑戰,一定會迎來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3做人,活著就要有信念。

感恩生活中的痛苦,它讓自己變得更強大。因為苦難對生命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簡愛》難能可貴的是讓“簡”在看盡這“人世的涼薄”之後,對生活依然留有“一絲溫柔”。

清晰的記得,小時候的“簡”,受教育之前的“簡”:與舅母“近乎咆哮式”的對話。“簡”的父親本身就是一個牧師,她有著“做一個積極向上,寬容樂觀人”的基因。

成年後的“簡”,不接受沒有婚姻作保障的愛情,也不接受,沒有愛情作保障的婚姻。雖然受盡人生欺凌,卻讓“愛駐心間”,她無私的照料“羅切斯特”的私生女。對生命中幫助她的人“心存善念,常懷感恩”之心。對“羅切斯特”更是一往情深,其真心日月可鑑。

那些生活中的“真、善、美”指引著她做一個“心存大愛”的人。她雖然發自內心的鄙視過“權貴的驕橫”,嘲笑過“他們的愚笨的和不堪”,最終卻原諒了“舅母”,找回了“親情”。

品《簡愛》悟人生,簡:命運不在上帝手中,而在自己手心

來自網絡圖片

就像天使的化身,“簡”的好朋友海倫說的那樣:“既然躲不不了生活的苦難,那就不能不忍受著。你說你受不了,是軟弱和愚蠢的表現。生命太短暫啦,不能用來記仇蓄恨……”

印度偉大的哲學家奧修認為:小孩兒才是“最合格的人”。因為他還沒有“背上知識的包袱”,沒有“宗教的負擔”,沒有“教育的負擔”,沒有“各種各樣垃圾”的負擔。

而在西方國家則認為:人的單純,必須在後天的成長環境中被改變。變成真正的智者,才是人的“第二次生命的體現意義”。就像小時候的“簡”一樣,天真無邪,敢做敢為。然而,“單純”在這個競爭的社會中並不佔優勢,“單純”只會導致自己頭腦、思想趨於簡單,而隨波逐流的去生活。

所以,我們必須盡力的去使每個孩子,都“精明圓滑”,儘可能的“博學多才”。使她們處在“社會的有權階層之中”去綻放自己的光彩,而不是“處在社會的受壓迫的階層”,任人踐踏自己的尊嚴。

回首“簡”走過的路,就是這方面的成功典範。

品《簡愛》悟人生,簡:命運不在上帝手中,而在自己手心

來自網絡圖片

最後,我想說:無論是19世紀中葉的1847年,還是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我們,都應該像《簡愛》裡的女主人公“簡”一樣,活的的坦蕩,真實,純粹,果敢,不虛榮,不違心,才不枉來人世走一遭!

我是情感領域創作者凡塵寄語,期待你的點評和關注。我就是我,任時事變化無常,我依舊用文字發聲,初心不改,真愛永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