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汁藕!醬骨頭!幾乎糖代替了鹽!江南人的胃口為什麼如此吃甜蜜


在以甜著稱的無錫,飯館裡的炒青菜和豆腐乾按北方標準都稱得上甜倒牙,小籠饅頭的湯汁裡更是會有一小塊沒有化開的糖。附近蘇州、上海系菜餚雖然甜度不及無錫,但也以甜出名,就算是常州菜,雖然以“不甜”而聞名於江南,江南的省會——南京口味雖然有些改變,但是仍有蜜汁藕、糖芋苗等傳統甜口菜品鎮樓的。

蜜汁藕!醬骨頭!幾乎糖代替了鹽!江南人的胃口為什麼如此吃甜蜜

可以說,江南人愛吃甜食,這是眾所周知的。江南地區雖是魚米之鄉,物產豐富,但是並不是糖的產區。而在古代中國,糖的主產區是廣東嶺南一帶,江南地區為什麼如此偏好甜口呢?

蜜汁藕!醬骨頭!幾乎糖代替了鹽!江南人的胃口為什麼如此吃甜蜜

先從甜口的主要來源,糖說起吧!在古代中國,最早是沒有蔗糖和綿白糖的,只有用大麥或米熬製成的糖稀,稱為“飴”。飴的甜度比蜂蜜低得多,只是聊勝於無,便成為了甜味的主要來源。一直到了唐朝,甘蔗製成的蔗糖才在中國廣泛生產,此時蔗糖又稱作石蜜。

蜜汁藕!醬骨頭!幾乎糖代替了鹽!江南人的胃口為什麼如此吃甜蜜

雖然唐朝時熬糖法已傳入中國,但宋元時期砂糖仍然是較為珍稀的材料,經常需要從大食等國貿易進口。正因為糖在古代價格較為高昂,所以一度相當貴重,高質量的糖霜更可以當作禮物,如黃庭堅就曾經收到四川梓州友人寄來的糖霜並專門作詩答謝。

蜜汁藕!醬骨頭!幾乎糖代替了鹽!江南人的胃口為什麼如此吃甜蜜

北宋時期,雖然北方有戰爭之亂,但社會經濟還是發展很快的,貿易亨通,民間也比較富裕。不僅,富裕階層愛吃甜食,在民間的夜市這樣的場所也有大量甜品糖水販賣,可見,當時平民百姓也可一享甜食之快。

蜜汁藕!醬骨頭!幾乎糖代替了鹽!江南人的胃口為什麼如此吃甜蜜

兩宋之交,中原被金國攻陷,大批中原人跟隨宋朝王室移居江南地區。他們不但把自己習慣的甜味帶到江南,更讓江南地區的經濟突飛猛進。富裕起來的江南人也學著北方移民吃起甜食,其中受到北方移民影響最大的太湖平原更是得風氣之先。

蜜汁藕!醬骨頭!幾乎糖代替了鹽!江南人的胃口為什麼如此吃甜蜜

自此江南地區甜味菜餚便層出不窮,不少人認為江浙地區菜餚較為清淡,但事實上蘇南上海浙北地區的菜餚口味相當厚膩,所謂的“濃油赤醬”即指此而言,紅燒肉、松鼠鱖魚、櫻桃肉等菜餚烹飪過程中都要使用大量糖調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