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么努力,为何然并卵?学习新技能,真有那么难吗?

你那么努力,为何然并卵?学习新技能,真有那么难吗?


两年前,小王开始减肥健身,百节私教课,花费5万。两年过去,小王还是个胖子。

小明很努力,大家公认。不幸的是,他中了一种叫“原地踏步”的毒。

很遗憾,no pain no gain,基本是成立的,但付出还真不一定就有收获。为什么有人能一学一个准,有人却怎么努力都没用呢?学习这件事,真的有那么难吗?

BBDO前创意总监,菲尔·杜森伯里,曾提出过一个“移动指针”理论他认为,每一件事都是一个仪表盘,上面有无数指针。任务开始前,应该先花时间在指针上。

究竟哪些指针才是指向目标方向?它值得被移动吗?移动它需要付出哪些努力?了解清楚指针,能帮你更有效率地达到目标。


找到源头上的指针,是触类旁通的关键。

每周两天,小王准时出现在健身房,相比身边朋友的运动频率,他是积极分子。他认为,对于健身,需要移动的指针,是运动的频率,所以不会花时间,了解肌肉构成和健身理论。

久而久之,小王变成了一个标准的健身房baby,离不开教练的人。像许多假装在努力的人一样,他愿意花时间费体力,却不愿动脑筋。

在许多门类的学习中,有一些指针,是传承下来的常识,它长在源头上,很容易被发现,却很少有人愿意为此付出时间。

所以你看,普通话不标准的人,一定没学好过拼音,英文口语不好的人,一般音标是读不准的,运动能力弱的人,基本没研究过标准动作。

怎么努力也学不好?你可能需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在基础知识上花时间。

你那么努力,为何然并卵?学习新技能,真有那么难吗?


想要快速移动标尺?先找到最好的老师

有一种老师,是行业标准。学围棋要了解吴清源,写小说要看海明威,做产品就找乔布斯,要学就学最好的,跟着大师还是跟着庸才,学习效果大不一样。

大师们的经验,虽无法亲身传授,却扎根在作品里。走过去,进入他的世界,感知他的方向,摸索他的脉络,从具体细节到抽象的哲思,反复琢磨,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另一种老师,则能从技艺上指导实践。你要做的,是扩大搜寻范围,不要把他局限在一个人,他也可以是书本、软件、工具、社区…

不同的学习阶段,整合至少3种以上的学习渠道,让他们像并行的火箭,彼此助推,更全面地促进学习。

你那么努力,为何然并卵?学习新技能,真有那么难吗?


慢下来,重复正确的事。

在一个领域,花一万小时的时间,就能成为佼佼者。这个大家熟知的理论,建立在重复上。

重复带来经验的积累,同时养成身体记忆,只有当身体反应和思维反应,直接跳过了基础,能自动加速思考,我们才能称得上,熟练地掌握了某项技能。

有一些领域,尤其需要身体记忆,语言、舞蹈、运动、音乐…不重复,无从提高。但如果是不正确的重复,只会让人误入歧途,倒不如不练。

重复必有痕迹,重复错误,身体也会记住错误,久而久之,养成了坏习惯,很难纠正。

高效,不是一味地快,而是在适当的时候慢下来。学口语时,慢一点,把每一个音节念标准了,学指法时,慢一点,把每一个和弦都按准确了。

慢慢来,才能保持正确,重复正确,才会朝目标的方向移动指针。


阶梯式地重复,是移动指针的重要方法。

大多数时候,重复看起来像是机械练习,很枯燥。但真正有效的学习,应该是阶梯式地,重复的内容也需要不断更新。

每一次重复,应该保持新鲜知识占有5-10%的比例,像蛋糕上点缀的草莓,既不会因为太单调,而不想继续,又不会因为彻底颠覆,而影响了渐进的原味。

阶梯式地更替新知,才能在重复中,保持能力的螺旋上升。所以,今天背10个单词,加1个新的吧。

毕竟,头悬梁,锥刺股,闻鸡起舞,都只是接近目标的途径,而不是目标本身。努力需要埋头,更需要善用巧力。

你那么努力,为何然并卵?学习新技能,真有那么难吗?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那些被嚼烂的诗和远方,不应只有远处的风景,更应该是求知欲,是好奇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