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本溯源——理學的起源與發展

呂祖謙學說的特點是“博雜”。顧名思義,就是廣博地容納了各家的學說。呂祖謙所處的時代中可以說是人才輩出,許多思想家鼎立於世,各式各樣的學說紛繁蕪雜。而呂祖謙集合了很多家學說的優點,再結合呂氏家學,才真正構成了呂祖謙的學說。要想讀懂呂祖謙,就必須要去理順理學在當時的起源與發展。

追本溯源——理學的起源與發展

歷史上的宋朝可以說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朝代,異族人的入侵從未斷歇,直到後來兩個皇帝一起被俘虜,北宋就這樣滅亡了。北宋滅亡後,南宋被建立,當時的皇帝將國家的國都向南遷移,這讓中國東南地區思想文化的得到了發展,也誕生了許多著名的思想家。楊時就是其中的一位。程頤和程顥兩位理學家都十分看中楊時,而楊時也十分信奉兩人的學說。但這兩個人學說與王安石的想法處在一個對立的狀態中,所以楊時也反對王安石。後來楊時被皇帝賞識,他的建議得到了朝廷的認可。在這些位高權重之人的支持下,他的理學影響範圍逐漸擴大。呂本中曾經拜楊時為師,這也間接地影響到了呂祖謙。

在那段時期,與楊時齊名的是尹焞。他同樣對理學的發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尹焞是程頤一個非常得意的徒弟,他本來想通過科舉考試獲得功名,但因為對試題不滿,而放棄了考試,於是程頤程顥的政敵將怒火發洩到了尹焞的身上,但尹焞從從來沒有畏懼過,他一直到死,都對程頤都十分忠心。程頤死的時候是戴罪之身,只有尹焞敢為他操辦喪事。後來尹焞經過朱震的推薦,有了接觸皇帝的機會,獲得了宋高宗的賞識。但後來因為得罪了秦檜而失去了職位。不過這並沒有給他造成多大的打擊,反而讓他的聲望有所提高。很多人慕名而來想要拜他做老師,他也的確培養了許多理學人才。呂祖謙的祖輩和尹焞是關係密切的好友。由此可知,尹焞對呂祖謙的影響或許要比楊時更大。

追本溯源——理學的起源與發展

雖然楊時和尹焞一生致力於理學。但因為時局所限,理學的發展還不夠成熟,他們並沒有看到理學的鼎盛時期。而理學後來之所以可以迅速地發展,主要還是歸功於朱熹。朱熹從小受到的這方面的教導要比呂祖謙更加正統,所以朱熹對理學的瞭解之深,很少有人能夠與之相比。朱熹融合了宋朝以來很多理學家的學說,同時還查證了很多文獻,豐富自己的學說,他還整理和解說了很多理學著作。朱熹所做的這一切,是理學能夠壯大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那個時代的理學家中,還有一個重要人物,張栻。張栻身體一直不好,和呂祖謙一樣,他也是很早得就去世了,再加上他很早就步入了官場,所以他並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研究和論述。所以他的學術成就並沒有朱熹那麼大,但他對理學的思考卻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在對當時理學的發展中。張栻的作用是無法代替的。張栻與朱熹的關係很好,在理學的研究中,張栻給了朱熹很多啟發。另外,張栻的思想中有一部分有著明顯的“心”學色彩,這和朱熹有所不同,但卻和呂祖謙的想法幾乎一致,張栻和呂祖謙之間,也必然是有著心心相惜之情的。

追本溯源——理學的起源與發展

既然理學的思潮正在發展壯大。就必然不會缺少反對的聲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想必就是陳亮和葉適,陳亮講究務實,做事注重實際效果,所以他認為朱熹的學說過於飄渺,不符合實際,非常地反感。而葉適與陳亮一樣追求做實事,追求功利,他認為理學是沒有實際作用的。因為兩個人的學說,反對理學的呼聲漸漸熱烈,一定程度上動搖了理學的基礎。

追本溯源——理學的起源與發展

南宋是一個思想非常活躍的朝代。而呂祖謙對於這些活躍的思想的態度十分包容。朱熹因此批判過呂祖謙的學說不夠純淨,太過駁雜。但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大智慧呢?在當時各種各樣的學說中,要論廣度,論容量,又有哪個能比得了呂祖謙的學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