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我市農業農村經濟穩中有進

近日,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獲悉,2019年我市農業農村經濟總體平穩,穩中有進,農業農村工作對保供給、穩預期、強信心發揮了重要作用。

全市農產品加工業快速增長,374家農產品加工規上企業2019年1—11月份完成農產品加工值佔全省的比重為8.5%,提高近1個百分點,農產品加工值同比增長11.4%,超全省平均增長率7.9個百分點,位列全省第二,是近年來增長最快的一年。

近年來,全市形成了糧油、果蔬、名特優水產、蜂產品、屠宰及肉類、羽絨羽毛製品、健康休閒食品、苗木花卉、電子商務等近10個生產和加工產業體系。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示範園區4個,其中繁昌食品加工園區為國家級。5億元以上產業生產或加工集群10個。2019年,無為縣羽絨羽毛加工產業集群集聚了數十家企業,加工產值超50億元;蕪湖縣木托盤加工產業集聚了20多家加工企業,加工值達30億元以上;以溜溜果園和同福碗粥為骨幹的繁昌健康休閒食品加工產業集群加工產值將突破50億元;三山食品加工產業集群有近10家企業,加工值近50億元;以益海嘉裡、光明糧油等企業為龍頭的江北糧油加工產業集群加工值有望達到40億元。無為縣三隻松鼠健康食品園已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億元,2019年9月部分建成投產,預計全年完成農產品加工值30億元。產業集群的發展彰顯了蕪湖農業產業化向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現代化方向發展取得的長足進步,為高質量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堅持品牌強農、品牌強企戰略,努力創建一批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截至2019年12月,農產品“三品一標”有效認證519個,其中綠色食品認證252個、無公害農產品244個、有機農產品15個、地理標誌農產品8個。其中,2019年新增農產品“三品一標”116個。近年來,充分利用合肥、上海農交會等平臺,著力宣傳推介了“蕪湖江蟹”“蕪湖大米”“陶辛蓮子”“‘谷太太’米糠油”等。利用各種媒體廣泛宣傳“蕪湖大米”“南陵大米”“無為螃蟹”“陶辛青蝦”等區域公用品牌,發揮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效應,引導更多企業使用公共品牌,唱響區域公共品牌。

同時,農業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姻,開展互利合作,解決企業發展科技力量短缺、短板問題,不斷提升企業科技水平。截至2019年底,全市農業企業有高新技術企業38家,院士和博士後工作站7家,省市級工程技術中心9家,為蕪湖農業企業發展提供了一定的科技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