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者說:不聽身邊這幾個人的建議,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成功者說:不聽身邊這幾個人的建議,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身邊人的建議

各位讀者好,今天我們來解答一個問題——別人們給的建議,我們到底該聽誰的?

做抉擇時,別人給出建議,這是生活中屢見不鮮的了。面對這些各種各樣不同的建議,我們到底該聽誰的呢?

講個有趣的故事。

有個體制內的工作者——小德。他厭倦了體制內簡單重複的工作,於是想去城市闖蕩。

於是,周邊的人給了他一些建議——

他同事陳大姐說∶別去了,我的很多同學出去又回來了。人老了是尋根的。

他的中學學長說∶多出去看看吧,不混混外面的世界,人生了無生趣。

他父母說∶別出去!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安穩!這是最基本最實在的。體制內的工作、工資都穩定,將來娶妻生子、蓋房都不用愁,還有退休金照顧下一代。

他有個在深圳混得好的大學校友說∶當然是城市好,機會和可能性多太多了,而且眼界和格局都會大不同的,未來自然大不同。

……

成功者說:不聽身邊這幾個人的建議,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成功者

小德懵了,不知該聽誰的建議。

其實所有人的建議都是適合他們自己用的都有著這麼個潛臺詞——“如果我是你,我會……因為……”

所以當我們聽到建議的時候,我們可以將這個句式鑲套進去。

比如以上眾人給小德的建議,鑲套進去便是——

陳大姐說∶如果我是你,我會一直呆在體制內,不出去。因為人老了要尋根。

學長說∶如果我是你,我會出去,因為不看看世界,就是白活了。

父母說∶如果我們是你,我們就一輩子都呆在體制內,因為安穩。

校友說∶如果我是你,我會出去闖蕩的。因為機會更多,人生會有更多可能、更精彩,更可能獲得成就。

各人的建議之所以不同,是因為他們對“好”的衡量標準不同。

迴歸到你自身,你與他們對“好”的衡量標準相同嗎?如果不同,那這建議就不適合你用

往內挖掘來說,每個人的內在特質、稟賦、能力、才能、天分、思考模式都不同,大腦構造、大腦的灰質密度也不全同。

成功者說:不聽身邊這幾個人的建議,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成功者

往外來說,外在所學到的東西、擁有的資源也不同。

所以就造成了,人和人之間可能性的巨大差異,哪怕是親朋好友之間、同一個小群體之間的人。

這也就是說,同類的人,A幹不好的事,走不了的路子,不代表B幹不了、走不了。


再者,小德到底要不要聽這幾個人的建議。他也可以以他們為“結局導向”

什麼叫“結局導向”呢?

也就是說,小德可以看看這幾個人現在的人生狀況。如果他採納他們的建議,那對方現在的狀況就是小德的未來了

甚至可能還不如,為什麼?因為社會是快速進步、快速發展的。以前的思維、想法不適合在未來的世界裡用。

那麼,小德到底該聽誰的建議呢?我個人覺得

①小德應該用上面那個句式——“如果我是你,我會……因為……”鑲套進去,再擇取。

②以比小德更成功的人為參照物,而不是以失敗者。

人生路上,成功者才能指引別人成功,而非失敗者。如若失敗者能,他們自己為何又失敗?

成功者說:不聽身邊這幾個人的建議,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成功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