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悉社會需求,做一個具備硬性實力的更好的自己

洞悉社會需求,做一個具備硬性實力的更好的自己

插圖來源:pexels.com,unsplash.com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我們進入大學後的夢想:畢業後獲得滿意的工作,並在工作中實現自己的理想和價值,充實自己的人生體驗。 然而你要知道,當你渴望成為律師時,8萬名與你同屆的法學專業本科生中至少一大半有著和你一樣的渴望。 當你立志成為一名軟件工程師,30萬名與你同屆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等專業的本科生、專科生和研究生也懷揣著和你一樣的夢想。 不過,由於僧多肉少的現實,社會不可能讓這麼多人全部成為律師或者軟件工程師。終究要有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因素而被淘汰,深深體會前行在生活的路上的無奈。 優勝劣汰的生存法則已經在社會中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無情的證明。

01

在更加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如果我們能從外在的社會需求入手,選擇適合自己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方向,可以幫助我們最大限度去利用大學四年的珍貴光陰,做一個更好的自己。

洞悉社會需求,做一個具備硬性實力的更好的自己

02

互聯網經濟的發展使得網購更加普及,實體店個體戶的生存空間被碾壓;

人工智能的發展加快了無人汽車的普及,有專家稱駕駛員這一職業或在未來消亡;

與此同時,現代金融商務越來越多依託互聯網,電子商務工程師一時間供不應求;

隨著手遊網遊用戶規模的擴大,與手遊網遊遊戲動畫的設計開發相關的工程師也成了香餑餑。

這一系列事例說明,社會需求滿足的方式是在不斷變化的,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不斷更新,與之相關的各種職業也有著不同的就業前景。

洞悉社會需求,做一個具備硬性實力的更好的自己

如果我們不能很好把握社會需求,選擇的職業發展道路缺少時代活力,其本身不能很好滿足社會的需求,那麼我們在將來的就業不可避免有著一定的劣勢。

其實,人類社會本質上就是在需求的推動下不斷髮展的,社會需求或許才是需要我們在選擇職業發展道路時重點關注的因素。

03

曾經參加過一次校級組織(科學技術協會)的面試。我一開始自認為自己有著良好的科學素養,對科學技術有著濃厚的興趣,進入科協可以說是勝券在握。

然而出乎我的意料,我沒有通過面試。

追問原因,得到的答覆是這樣的:我自身的狀況和優勢與他們的需求不匹配。

後來我才明白,科協主要負責組織與科學技術有關的活動,更加側重需求的是組織協調能力、溝通交流能力,而非與科學技術相關的科學思維能力。

洞悉社會需求,做一個具備硬性實力的更好的自己

據《大學生生活形態研究報告》顯示,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所佔比例從高到低依次為:大學生多而工作崗位少、自身綜合素質不高、薪水要求太高、專業不對口或專業面太窄和缺乏社會關係等。

供需不平衡是造成大學生難就業的主要原因:一方面,經濟形勢比較低迷,用人單位提供的工作崗位未能趕上每年大學生人數的增長速度。

另一方面,大學生所學專業與企業需求人員技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脫節,企業所需技術是根據市場需求進行調節的,學校專業設置投入較大,週期相對緩慢,以致造成結構性矛盾。

從科協的面試經歷到當前就業供需矛盾,結合我們自身實際可以總結兩個關鍵詞:需求導向和需求滿足力。

需求導向,就是我們要洞悉自己所學專業不同方向在社會的需求,從它們的需求出發,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去有意識調控自己的方向。

需求滿足力,就是在確定了專業中有需求潛力的具體方向後,不斷增強自己的專業技能和素養,從而讓自己具備滿足社會需求的硬性實力。

而我們很多人對自己所學專業涉及行業情況的瞭解有著一定的空白,這種被動的、盲目的行業認知往往是我們對未來迷茫的主要誘導因素。

洞悉社會需求,做一個具備硬性實力的更好的自己

因此,我們需要多瞭解與相關專業有關的社會需求,通過閱讀相關文獻資料等對自己所選專業相關的行業有一個系統的瞭解,從全局的高度去看待這個行業:

(1)行業的歷史淵源、歷史人物

(2)行業的發展現狀、所能夠滿足的需求

(3)行業的典型代表以及背後的故事和啟發

(4)行業的就業方向、需求滿足潛力點

對所在的行業有一個大體的瞭解後,我們可以知道自己所學專業不同方向的潛在需求情況,從而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優勢去選擇一個可以很好滿足社會需求的方向,並確定相關一系列目標。

04

大學是人生的實驗室,在大學裡我們可以嘗試一切新的東西,可以在嘗試中犯錯誤而不至於無法挽回。

在大學裡你可以做人生的實驗,最終弄清楚你想要什麼,需要什麼,適合什麼,擅長什麼。

正是這樣的一個個主動的過程,才最後決定了四年前相差不大的一大群人,一起進入同一個校園,聽同樣的教授講同樣的課,四年後卻有著不大相同的未來。

洞悉社會需求,做一個具備硬性實力的更好的自己

區別的關鍵正是,有的人在四年裡勤奮做著各種各樣的實驗,對自己專業的潛在需求點和自己的需求滿足力有著更加清楚的理解。

同樣,你可以嘗試通過做兼職、參加社會實習和做社會調研等方式去近距離接觸與所學專業相關的行業,提前瞭解專業工作的性質和工作程序。

即使沒有辦法插手實際業務,也可以親眼目睹前輩的工作方式和能力,對所處行業的問題、需求有著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讓自己未來的努力方向更加科學精準。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的思想同樣適用於職業發展規劃:只有對即將進入的行業情況有著全面透徹的瞭解,並對自己的需求滿足力有著清晰的認知,才能夠在畢業後胸有成竹闖蕩出一片新天地。

05

追求新鮮感是人類的本性之一,同樣的,社會需求以及滿足的方式也在發生著動態的變化,這種動態的變化要求我們不斷更新自己的需求滿足力。

當年諾基亞被微軟收購而裁減員工時,大量的裁員遭到了員工的強烈抗議。他們當中有很多都是高級工程師,都是從各大名校畢業出來最頂尖的精英。

然而,他們卻停止了自我的不斷更新:在這個崗位上做了十幾、二十年,沒有學會其他技能,只會在塞班的系統下工作。

被裁員的他們再出去找工作,因為缺少足夠的需求滿足力,不能滿足當今時代的社會需求,根本就沒有一家公司願意要他們。

我們也應當與時俱進,敏銳抓住社會需求以及滿足方式的變化趨勢,不斷去充實自己,提高和更新自己的需求滿足力,讓自己自始至終能夠具備滿足社會需求的內核實力。

和那種拿著死工資,過著一眼就能夠望到盡頭的日子相比,擁有憂患意識,與時俱進會讓我們有一種自我不斷更新的安全感和不斷接觸新事物的新鮮感。

洞悉社會需求,做一個具備硬性實力的更好的自己

人生是一段路程,當你知道自己未來的路要走向何方時,沿途風景的愉悅和到達終點的喜悅會讓你有了堅持走下去的動力。

相關推薦

  • 別讓一時的心血來潮浪費了你的時間
  • 大學獎學金、助學金如何拿,除了學習好外這些都是加分項
  • 強人所“南”——在中南不得不說的故事
  • 進入大學,迷茫不是頹廢的理由
  • 如何準備數學競賽、研究生招生數學考試更有效?
  • 學數學要大量做題嗎?
  • 談談關於數學的幾個問題
  • 大學了,你會參加數學競賽嗎?競賽都能帶來哪些收穫呢?

微信公眾號:考研競賽數學(ID: xwmath) 大學數學公共基礎課程分享交流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