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文化千年路(二)


玄奘文化千年路(二)

公元626年冬, 玄奘大師二十七歲。印度的光智法師----波頗從西突厥國受邀請來到中國,他帶來一個非常重要的訊息:印度那爛陀寺有一位戒賢論師在演說彌勒大士的《瑜伽師地論》。玄奘大師聽到這訊息後就明白了自己的使命----就是應該要前往印度受學這部佛法文化上最重要的根本論,然後帶回中國翻譯出來,開顯真義。如此才能徹底釐清中土法師們的困惑,解決中國學人長久以來的諍論。

  唐朝對與僧籍的管理非常嚴格,也限制百姓不得隨意離開長安。對外的關防非常嚴厲,任何人都不得隨意離開國境。玄奘大師於是結合了有志於釐清佛法知見,願意一起前往印度求取經論的法師們,共同上書朝廷,希望得到出關的允可,但卻遭到拒絕。最後法師們一個個放棄了,唯有玄奘大師不為所動,他決定一個人西行,並開始學習外國語文。天資聰穎的他,不久即因宿世因緣,而通曉了西域國家的語言。

  唐太宗貞觀元年,公元627年, 玄奘大師二十八歲。長安發生大饑荒,朝廷不得已,只好准許人民各自出城尋找食物過活。玄奘大師打算趁此良機離開長安。於離開前,先到佛寺向 佛陀祈願。當天晚上, 玄奘大師夢到海上有一座莊嚴寶山。那座寶山絢爛光明。玄奘大師想要渡過大海,登上山頂,但是四周沒有任何一艘船,不過他還是堅定地踏出腳步。沒想到當他碰到海水之前,馬上就有石蓮花浮了出來,托住他的腳。就這樣玄奘大師每踏出一步,就出現一朵石蓮花,讓他一步步到來寶山下。但是寶山的山壁非常陡峭,一般人實在很難攀爬。就在這個時候,忽然吹起了一陣強風,將他的身體託了起來,直接通往山頂。這時玄奘大師放眼一看,山頂上一片光明,莊嚴的不可思議!玄奘大師醒來後非常歡喜!覺得西行取經一定能成功。

  這時,剛好有人要從長安城返回秦州, 玄奘大師便和他結伴出城。到了秦州時,又先後得到兩位貴人的相助。先到蘭州再抵達涼州,就如同夢中的石蓮花一樣,一行都有貴人相助。涼州靠近西域,玄奘大師在此應大眾的要求,而開演《大般涅槃經》、《攝大乘論》以及《般若經》這三部大乘經論,並且以西域語和西域商旅交談。藉此獲得各國的訊息,也利用這個機會確認西行的行止。

  商旅們對 玄奘大師非常讚歎。當他們知道 玄奘大師要前往印度,都熱情邀請 玄奘大師路經西域時,能接受他們國家的招待。許多商旅回到自己的國家後,就趕緊稟告國王。於是中國高僧玄奘大師要前來的消息,就在西域各國傳了開來。玄奘大師在涼州的佛法演說,有著重大的意義。《大般涅槃經》是佛經中說明眼見佛性的經典,再加上《攝大乘論》中闡揚的阿賴耶識就是中國禪宗證悟的心。玄奘大師再次顯示了他至少有明心與見性的證量。亦如此次宣說《般若經》,可知 玄奘大師在出國前,不但瞭解第三轉法輪的唯識諸經,也通曉第二轉法輪的般若。

  這時有人密報州官,涼州都督遂勒令 玄奘大師立刻轉回長安,不得逗留。有一位惠威法師派遣兩位弟子秘密護送 玄奘大師西行。三人晝伏夜行,直奔中國最西邊的州縣——瓜州。這次 玄奘大師不再暴露身份,暗地查訪如何出關。如果混在西域商團中出關, 玄奘大師一定逃不過駐守在關口將士的盤查。假如避開關口直接渡過葫蘆河的話,水流又很洶湧,沒辦法強行渡過。就算能解決這些問題,接下來的行程,一路上都沒有水可以飲用,還是得去唐朝士兵所駐守的烽火臺旁邊的井水取水。到時還是會被發現而功虧一簣。

  正當 玄奘大師坐困愁城一籌莫展時,涼州官方發現 玄奘大師並沒有返回長安。於是發出了通緝公文給邊防的州縣,要緝拿他到案。瓜州有位親近佛法的官員李昌,注意到這公文。他懷疑來到瓜州的僧人就是玄奘大師。私下詢問後, 玄奘大師求法的心感動了李昌,他就撕毀公文並提醒早日啟程。至此事態緊急, 玄奘大師在掛單的寺院中,向彌勒大士祈求,希望能找到人為他帶路。隔天有一位胡人石槃陀來到寺院求受五戒,玄奘大師慈悲為他授戒。石槃陀後來又帶物品來供養, 玄奘大師因此心裡想,也許他可以幫我,就說出西行大事。石槃陀便一口答應要帶 玄奘大師出關並度過烽火臺。

  臨行前,有位老人告誡 玄奘大師:“此趟西行非常兇險!即使平安度過了五座烽火臺,再往前去就是一片大沙漠,非常荒涼!連飛禽走獸都沒有,法師絕對無法一個人平安過去的。” “謝謝您的好意,但取經關係到中國佛法的未來, 玄奘萬死不辭!”老者深受感動,就將自己的識途老馬與玄奘大師的馬匹交換,於是 玄奘與石槃陀兩人來到了水流湍急的葫蘆河。

  在石槃陀的機智幫忙下, 玄奘大師終於渡過了大河。但是石槃陀曾兩度反悔,當時企圖用刀和弓箭傷害、脅迫 玄奘大師返回邊境,然而 玄奘大師都冷靜處理對治,石槃陀只好作罷。後來不斷地勸說玄奘大師返回邊境,但是都遭了大師的拒絕。石槃陀他只好說出心中的擔憂,如果我們都被捕,擔心連累他一家大小性命,縱使自己不跟隨,讓法師一個人前去,他也會被抓住而供出他的名字。玄奘大師知道他的擔憂,因此對他承諾,即使遭受嚴刑拷問,也絕不會供出他來,然後再以一匹馬酬謝他,並一個人前往烽火臺而去。

  五座烽火臺分散矗立在一望無垠的大漠上。當 玄奘大師來到第一座烽火臺的水井旁時,被守衛發現了,飛箭幾乎射到他的身上,只好高聲表明身份。於是官兵將玄奘大師帶到校尉王祥的面前,王祥本身學佛,因此很恭敬地說:“這裡不會降罪法師,請法師到敦煌寺院安單,您在那裡必會受到歡迎和供養!” 玄奘於長安宗匠、巴蜀之師無不負笈親隨,盡得諸法師所解,對論無礙。如果真要追求供養,又何必來到敦煌呢。只因中國佛法不全,所以玄奘才不畏生死,希望的就是能親至印度,將佛法帶回中國,救度蒼生。玄奘任憑責罰,絕不東回一步。

  王祥聽到 玄奘大師的說明,受到大師志向的感召,準備妥當了一切飲食,並指點 玄奘大師如何走捷徑,而直達第四座烽火臺。那裡是由王祥的親戚王伯隴駐守,王伯隴他也有學佛的善根。玄奘大師到達了第四烽火臺時,非常小心,不敢直接暴露身份。但是當在取水時一樣被發現了,於是趕緊出示身份和王祥的指示後,王伯隴非常歡喜地提供一切飲食,也指示瞭如何繞過第五烽火臺,能直達綠洲野馬泉的捷徑。

   玄奘大師告別了王伯隴,前進了一百多里路,理應來到可以補給水草的野馬泉了,然而卻遍尋不著。這時才發現迷路了,喝水時又不慎掉落水囊,原本足夠一千里路行程的儲水就全部流失了。此時玄奘大師只好折返,循著原路回烽火臺。想問清楚正確的路徑,並且補充所需的水量。當走了十多里路,突然想起自己曾經發願,寧可西行而死,決不東歸一步而生。於是再度西行,獨自一個人在毫無飲水,最惡劣的環境下,要強行通過這個大沙漠。這是千古以來,從來沒有人作過這麼艱鉅的事情。

  廣大的莫賀延磧大沙漠長達八百多里,古稱沙河。沿途只有漫漫的黃沙,沒有水草,更無飛禽走獸。歷經五天四夜, 玄奘大師強忍口渴,朝著西北方拼命前進,最後人困馬乏,不支倒地。這時玄奘大師西行的每一天,都憶念觀音大士,並誦唸《心經》,祈求保佑取經路途一切順利。遇到這樣的艱困環境,更是不斷默唸聖號,祈求觀音靈感加持。

  到了半夜, 玄奘大師突然感覺一陣清涼,身體舒暢就睡著了。夢中看見一位護法天神,大聲叫喚著他:“快起來!趕快起來!”於是 玄奘大師起身上馬,奮力前進。突然老馬掙脫了控制,自行走進一條岔路。眼前出現了一處綠洲, 玄奘大師心想:“地圖上找不到這片綠洲,這一定是觀世音大士加持,變現來幫助我的!”

  觀世音大士無量劫來早已成佛,此次倒駕慈航是由於釋迦古佛往昔曾經協助證悟的因緣而來輔助弘法。又由於 玄奘大師西行取經,可以利益無量的眾生,加上玄奘的信念具足,觀世音大士,因而示現冥佑護念。度過此次西行途中最接近死亡的難關, 玄奘大師終於越過了大漠,抵達西域第一個國家伊吾。當地僧人和國王聽說有一位中國法師,隻身度過了八百里路的沙河來到這裡,都前來禮敬。高昌王麴文泰也得到了消息,知道玄奘大師已經來到西域,他立刻派出使者前來邀請 玄奘大師前往高昌。

  高昌王麴文泰從商人口中知道,有位中國大法師要去印度。當他一聽到 玄奘大師的名號就心生歡喜,非常熱切地希望 玄奘大師能繞路經過他的國家。玄奘大師雖然有他的既定的行程,然而對方盛情難卻。於是與使者一行人趕路到高昌。當玄奘大師到達時,赫然發現國王與王妃徹夜不眠,在等待他的到來。

   玄奘大師在高昌停留數日,打算繼續西行。高昌王在大力挽留 玄奘大師不成後,一時情急,便將 玄奘大師軟禁了。之後每餐,高昌王仍然親自高捧食物、飲水,至誠恭敬供養玄奘大師,希望能讓 玄奘大師回心轉意。但是 玄奘大師一心記掛著西行,拒絕飲食。經過數天之後, 玄奘大師的氣息漸漸微弱,高昌王不禁後悔了,跪請 玄奘大師用餐。“願法師用膳,本王絕對不再為難法師西行!”“那就請大王對著天空中的太陽發誓吧!”“倒不如我與法師在佛前結為兄弟!” 玄奘大師欣然同意,於是兩人便在佛像和高昌王的母親面前義結金蘭。“請法師未來由印度迴轉大唐時,請先到高昌受我供養三年,也願法師成佛時,我可以像波斯匿王等國王一樣來護持您。現在請委屈法師在此講說《仁王經》一個月,好讓文泰我為法師準備西行的物資!”

  對於高昌王的請求, 玄奘大師全部應允。於是等到 玄奘大師身體康復之後,麴文泰便恭請說法。全部的朝臣以及僧眾都前來聆聽,麴文泰更是伏在地上,以自己的身體作為玄奘大師升座的踏墊,如是地禮敬。高昌王找來四位沙彌當 玄奘大師的侍從,並準備了禦寒衣物,以及往返二十年間所需的金銀絹綢財物,並寫信以及準備禮品給沿途各國的國王打通一切關節。

  就在 玄奘大師準備離開前,高昌王麴文泰寫信給當時西域領袖。就跟他說 玄奘大師是自己的弟弟,希望葉護可汗多多關心照應,又準備了很多極豐富的禮物,要送給葉護可汗。玄奘大師離開高昌國,抵達了龜茲,當地國王帶領群臣和僧眾歡迎 玄奘大師。龜茲雖然佛法昌盛,但人民多信受二乘法。玄奘大師對國王說明,大乘學佛人不吃眾生肉,也不食三淨肉。當地有位曾在印度學法二十餘年的法師,名叫木叉毱多,玄奘大師便前往請教。木叉毱多坐在高座上接待 玄奘大師,勸令坐在下方的 玄奘大師不用辛苦的到印度去取經,只要將這裡的《雜心論》、《俱舍論》、《毘婆沙論》等二乘法抄錄回去就夠了。

  “這裡有《瑜伽師地論》這部論嗎?”“真正學佛人是不看這部邪論的。” 玄奘大師聽到木叉毱多貶抑大乘根本論是邪論的言語,就知道他是不信受大乘法的,原本對他的敬意便一掃而空。“你所提的《毘婆沙論》、《俱舍論》都不是釋迦如來的究竟說,而且 玄奘也早已瞭解這些論了。我之所以要前往印度,是為了修學《瑜伽師地論》,這部論是當來成佛的彌勒大士所說,你竟說是邪論,難道你不怕因果嗎?”“這些論都不是你現在的程度所能瞭解的,哼!你又如何知道《俱舍論》等,不是如來的究竟說呢?”

  依 玄奘大師當時的證量,當然很清楚如來為了要教化想要求解脫的聲聞人,而從大乘法中抽出能夠解脫,生生世世分段生死的部分義理,而施設了聲聞與緣覺法。這些二乘法只是大乘法的局部,並不是究竟的成佛之道。木叉毱多其實並不清楚大乘法函蓋二乘的聲聞和緣覺法,也不知道玄奘大師當時的證量,所以輕慢於 玄奘大師。玄奘大師又將如何以智慧折服木叉毱多呢?繼續西行的路還會遭遇哪些險阻?又將如何以大乘佛法教化沿途所經國家的僧俗二眾呢?

  九死一生志益堅,萬里鵬程繼絕學。

  自古江山多豪傑,唯獨斯人得稱尊。

  誓取瑜伽受勝義,決開中國道次第。

  闡明悟後增上修,以為佛子入聖位。

  高昌大王識英才,不捨遠行結道侶。

  為將聖法傳天地,萬死無辭向西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