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官家不愛豬肉?真香定律告訴你,宋代的豬有多香!

熱播劇《清平樂》中有這樣一段劇情,少年仁宗外出尋訪生母,回宮裡天色已晚,便有小太監上前詢問是否用晚膳,還說灸羊肉一直用文火熱著,當仁宗表示沒有興趣後,小太監又趕緊推銷吐蕃豬肉,依然被小仁宗無情拒絕……

咦?吐蕃豬肉?是指藏香豬嗎?

貌似很好吃的樣子啊!

其實,在宋代豬肉非常流行,不僅宮廷裡日常食用,市井之間的普通老百姓,更是豬肉的狂熱愛好者,生豬消耗量極大,僅汴京城一地,每天宰殺的生豬就能達到一萬多頭。

要知道,北宋都城汴京人口達百萬之眾,但這一萬多頭豬均分下來,人均食豬量幾乎可以達到半斤到一斤之數。

這個數量,即使放在物資極其豐富的今天,也相當驚人了。

由此可知,北宋帝都子民們,有多麼熱愛豬肉,若是豬肉不香,能有這麼多擁躉?

《清平樂》:官家不愛豬肉?真香定律告訴你,宋代的豬有多香!


即使靖康之變後,朝廷南遷,在偏安一隅的南宋帝國裡,老百姓們仍然不忘豬肉,杭州城內,到處可見賣豬肉的鋪子,這些鋪子中懸掛著成邊豬,多達十幾邊,甚至幾十邊。案前操刀者五、六人,聽從顧客吩咐,需要哪塊肉,便能準確切割下來,尺寸、重量幾乎準確無誤。

而且,這些豬肉鋪的生意極好,沒到晌午時分,鋪子上的肉骨都紛紛賣光。

電視劇《水滸傳》中,便幾次呈現這種肉鋪場景,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時,鄭屠鋪子上掛著的豬肉、鋪前幫工的夥計,都與史料所載相差無幾。

當然,基於養殖條件的侷限,北宋疆域內豬肉賤、牛羊肉貴,因此,北宋宮廷中仍然以牛、羊肉為主,尤其羊肉美味最受歡迎,但民間則熱情追捧物廉味美的豬肉。

比如,宋太宗手下大將王全斌奉命平蜀的時候,曾經追逐小股賊寇,跟大部隊失散了,一時間又飢又渴,便找到一處山村小廟,討要吃喝。

偏偏那寺廟的主持喝醉酒,大張著腿坐在地上,王全斌大怒,便要殺掉主持,主持卻面不改色,坦然應對,王全斌覺得奇怪,便留他一命,問他要些蔬食。

主持便道:“蔬菜瓜果都沒有,若是吃肉,倒還有點。“

王全斌嘖嘖稱奇,便讓主持上肉。

片刻之後,主持果然端出一隻蒸熟的豬頭,請王全斌吃肉喝酒。

王全斌吃飽喝足,自然也就免了和尚的罪過,饒他一命。

因為豬頭肉而撿回一條命,如此保命技能,縱是佛祖也不會怪罪吧!

《清平樂》:官家不愛豬肉?真香定律告訴你,宋代的豬有多香!


事實上,北宋的和尚們真的很神奇,吃肉喝酒泡吧都是常態,一言不合就與士大夫們參禪打機鋒,成為活躍於上流社會的方外段子手。

不僅和尚們灑脫不羈,連正經的寺廟都特別不正經,幹起吃喝營生來。

熟悉宋代影視劇的朋友們,對大相國寺一定不陌生,基本上只要提到東京汴梁,都會有大相國寺隆重出鏡。

不過,大相國寺盛產烤豬——這恐怕就不為大眾所熟知了。

當時有位官員叫作楊億,不僅位高權重夙夜為公,楊億大人也是位資深吃貨,從不虧待自己的口腹,而楊億生平最念念不忘之處,便是大相國寺的燒朱院。

燒朱院是什麼地方?

聽上去像是個燒瓦的工棚,實際並非如此。

燒朱者,燒豬也,所謂的燒朱院,就是一個專門做燒豬的院子,因為廚師手藝太好,惹來一眾食客追捧,其中便不乏楊億這樣的大人物,寫點文章一宣傳,得,就成就了舌尖上的寺院——名揚在外,成為吃貨打卡網紅地了。

這燒朱院,便是相國寺中一個普通院子,院中有一和尚惠明,擅長廚藝,炙豬尤佳,經他巧手烹調,楊億和他的小夥伴們,一頓能吃五斤肉!

難怪東京城的巨口每天吞沒上萬頭豬,原來竟是楊億等吃貨作怪!

除了烤豬、豬頭這種大菜,普通百姓未必大吃大嚼好豬肉,但吃點豬肉包子、豬下水什麼的,還是不在話下,像《東京夢華錄》裡記載的,東京市民們,寒冬臘月裡,夜半三更還時常在街上瞎逛,吃盡各種肉食零嘴,稱為雜嚼,像什麼盤兔、旋炙豬皮肉、野鴨肉、滴酥水晶鱠、煎夾子、豬髒之類,還有龍津橋須腦子肉,光是聽著就覺得,東京市民的夜生活好豐富啊!

比起今天某寶、某團滋潤下的芸芸眾生,也不遑多讓啊!

《清平樂》:官家不愛豬肉?真香定律告訴你,宋代的豬有多香!


當然,儘管豬肉味美,我們也不能不承認,眾口難調,吾之蜜糖彼之砒霜,有人愛吃豬,有人愛吃羊,這都是不能勉強之事。

宋代宮廷以羊肉為主,因為中原地區,養豬容易養羊難,換句話說,豬肉賤而羊肉貴,但這並不意味著豬肉不好吃。

大吃貨蘇東坡,被貶到黃州,不還執著於研究豬肉的一百種烹調方法?寫下一篇《豬肉頌》

“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流傳至今的東坡肉,當然已經經過數代改良,不再是當初的味道,但豬肉真香,這是宋代文人們的共識,為之著書立說者,不在少數哩!

至於說當時與北宋遙遙相對的遼、夏等少數民族,更是視豬肉為珍貴食材,非貴族不可食,非大宴不可煮。

友邦相處之時,宋代的官家們往往準備大量豬肉,並蔥、韭、蒜、醋各一碟,三五人共漿水飯一桶——真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