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官家不爱猪肉?真香定律告诉你,宋代的猪有多香!

热播剧《清平乐》中有这样一段剧情,少年仁宗外出寻访生母,回宫里天色已晚,便有小太监上前询问是否用晚膳,还说灸羊肉一直用文火热着,当仁宗表示没有兴趣后,小太监又赶紧推销吐蕃猪肉,依然被小仁宗无情拒绝……

咦?吐蕃猪肉?是指藏香猪吗?

貌似很好吃的样子啊!

其实,在宋代猪肉非常流行,不仅宫廷里日常食用,市井之间的普通老百姓,更是猪肉的狂热爱好者,生猪消耗量极大,仅汴京城一地,每天宰杀的生猪就能达到一万多头。

要知道,北宋都城汴京人口达百万之众,但这一万多头猪均分下来,人均食猪量几乎可以达到半斤到一斤之数。

这个数量,即使放在物资极其丰富的今天,也相当惊人了。

由此可知,北宋帝都子民们,有多么热爱猪肉,若是猪肉不香,能有这么多拥趸?

《清平乐》:官家不爱猪肉?真香定律告诉你,宋代的猪有多香!


即使靖康之变后,朝廷南迁,在偏安一隅的南宋帝国里,老百姓们仍然不忘猪肉,杭州城内,到处可见卖猪肉的铺子,这些铺子中悬挂着成边猪,多达十几边,甚至几十边。案前操刀者五、六人,听从顾客吩咐,需要哪块肉,便能准确切割下来,尺寸、重量几乎准确无误。

而且,这些猪肉铺的生意极好,没到晌午时分,铺子上的肉骨都纷纷卖光。

电视剧《水浒传》中,便几次呈现这种肉铺场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郑屠铺子上挂着的猪肉、铺前帮工的伙计,都与史料所载相差无几。

当然,基于养殖条件的局限,北宋疆域内猪肉贱、牛羊肉贵,因此,北宋宫廷中仍然以牛、羊肉为主,尤其羊肉美味最受欢迎,但民间则热情追捧物廉味美的猪肉。

比如,宋太宗手下大将王全斌奉命平蜀的时候,曾经追逐小股贼寇,跟大部队失散了,一时间又饥又渴,便找到一处山村小庙,讨要吃喝。

偏偏那寺庙的主持喝醉酒,大张着腿坐在地上,王全斌大怒,便要杀掉主持,主持却面不改色,坦然应对,王全斌觉得奇怪,便留他一命,问他要些蔬食。

主持便道:“蔬菜瓜果都没有,若是吃肉,倒还有点。“

王全斌啧啧称奇,便让主持上肉。

片刻之后,主持果然端出一只蒸熟的猪头,请王全斌吃肉喝酒。

王全斌吃饱喝足,自然也就免了和尚的罪过,饶他一命。

因为猪头肉而捡回一条命,如此保命技能,纵是佛祖也不会怪罪吧!

《清平乐》:官家不爱猪肉?真香定律告诉你,宋代的猪有多香!


事实上,北宋的和尚们真的很神奇,吃肉喝酒泡吧都是常态,一言不合就与士大夫们参禅打机锋,成为活跃于上流社会的方外段子手。

不仅和尚们洒脱不羁,连正经的寺庙都特别不正经,干起吃喝营生来。

熟悉宋代影视剧的朋友们,对大相国寺一定不陌生,基本上只要提到东京汴梁,都会有大相国寺隆重出镜。

不过,大相国寺盛产烤猪——这恐怕就不为大众所熟知了。

当时有位官员叫作杨亿,不仅位高权重夙夜为公,杨亿大人也是位资深吃货,从不亏待自己的口腹,而杨亿生平最念念不忘之处,便是大相国寺的烧朱院。

烧朱院是什么地方?

听上去像是个烧瓦的工棚,实际并非如此。

烧朱者,烧猪也,所谓的烧朱院,就是一个专门做烧猪的院子,因为厨师手艺太好,惹来一众食客追捧,其中便不乏杨亿这样的大人物,写点文章一宣传,得,就成就了舌尖上的寺院——名扬在外,成为吃货打卡网红地了。

这烧朱院,便是相国寺中一个普通院子,院中有一和尚惠明,擅长厨艺,炙猪尤佳,经他巧手烹调,杨亿和他的小伙伴们,一顿能吃五斤肉!

难怪东京城的巨口每天吞没上万头猪,原来竟是杨亿等吃货作怪!

除了烤猪、猪头这种大菜,普通百姓未必大吃大嚼好猪肉,但吃点猪肉包子、猪下水什么的,还是不在话下,像《东京梦华录》里记载的,东京市民们,寒冬腊月里,夜半三更还时常在街上瞎逛,吃尽各种肉食零嘴,称为杂嚼,像什么盘兔、旋炙猪皮肉、野鸭肉、滴酥水晶鲙、煎夹子、猪脏之类,还有龙津桥须脑子肉,光是听着就觉得,东京市民的夜生活好丰富啊!

比起今天某宝、某团滋润下的芸芸众生,也不遑多让啊!

《清平乐》:官家不爱猪肉?真香定律告诉你,宋代的猪有多香!


当然,尽管猪肉味美,我们也不能不承认,众口难调,吾之蜜糖彼之砒霜,有人爱吃猪,有人爱吃羊,这都是不能勉强之事。

宋代宫廷以羊肉为主,因为中原地区,养猪容易养羊难,换句话说,猪肉贱而羊肉贵,但这并不意味着猪肉不好吃。

大吃货苏东坡,被贬到黄州,不还执著于研究猪肉的一百种烹调方法?写下一篇《猪肉颂》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流传至今的东坡肉,当然已经经过数代改良,不再是当初的味道,但猪肉真香,这是宋代文人们的共识,为之著书立说者,不在少数哩!

至于说当时与北宋遥遥相对的辽、夏等少数民族,更是视猪肉为珍贵食材,非贵族不可食,非大宴不可煮。

友邦相处之时,宋代的官家们往往准备大量猪肉,并葱、韭、蒜、醋各一碟,三五人共浆水饭一桶——真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