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姑蘇慕容的家傳武學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為什麼姑蘇慕容的家傳武學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主要配角慕容復終身奮鬥的目標就是復興燕國。燕國存在於東晉十六國時期,是慕容鮮卑創立的國家。小說的故事背景發生在北宋年間,距離真實歷史上的燕國,已經過去了七百多年。我們瞭解這一點,就能夠體會執念的可怕。小說中,慕容家族的家傳武學“斗轉星移”,其實質即“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正是受到了慕容家族老祖宗--慕容廆事蹟的影響。

英雄出少年。慕容廆當上部落首領的時候,還是一個16歲的少年。在此之前的兩年之中,他並沒有生活在慕容部落之中,而是一直生活在遼東一個漢族人的家裡。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就在兩年前,慕容廆的父親去世,叔叔慕容刪繼承了首領之位。當上首領的慕容刪,沒想著如何壯大部落,做的第一件要事反而是除掉才14歲的慕容廆。慕容廆只好落荒而逃,幸好遼東的漢人收留了他,這才僥倖地活了下來。

慕容鮮卑在當時是組織鬆散的部落,當上了首領也會面臨重大風險。僅僅當了兩年首領,慕容刪便莫名其妙地被下屬殺死。慕容部族的人重新接回了慕容廆,使他坐上了首領之位。慕容廆終於迎來了人生的轉機,這兩年的種種不容易,使很多新仇舊恨湧上他的心頭。想殺掉自己的叔叔已經死掉了,但以前欺負過自己的仇敵--宇文部落還在。少年得志的慕容廆,作出的第一個重大決定,就是要討伐同為鮮卑的宇文部落。


為什麼姑蘇慕容的家傳武學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當時,在名義上慕容鮮卑還是西晉王朝的附庸,因此軍國大事還是要和朝廷打個招呼。這在慕容廆看來,只是走一下程序而已。哪知道西晉朝廷不允許出兵。慕容廆當時還很年輕,一怒之下,宇文部也不打了,直接攻打西晉的遼西。

這一年是公元285年,西晉統一天下之後的第五個年頭,正是西晉國力最強盛的時候。小小的慕容部落自然不夠朝廷正規軍砍的。結果可想而知,慕容廆的軍隊大敗而還。雖然大敗,但慕容廆當時還是個小孩子,難免有些小孩子脾氣,絕不會輕易認輸。從此,慕容廆不斷派兵襲擾西晉,雙方算是結下了樑子。在襲擾的同時,慕容廆還把周邊的小國扶余給滅了,這就動了西晉朝的利益。

西晉作為周邊小國宗主國,各個小弟相互攻殺倒也沒什麼大不了,但不能一方消滅另一方而實力大增。那時候的大國也經常搞平衡戰略,跟當今世界的格局並沒有兩樣。於是,西晉的東夷校尉何龕,當即派出一支軍隊將慕容鮮卑狠揍了一頓。這一下,慕容廆被打服了。


為什麼姑蘇慕容的家傳武學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公元289年,慕容廆整整二十歲。弱冠而年的他不再是個半大的孩子,審時度勢之下,慕容廆決定向西晉投降。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晉武帝司馬炎自然非常高興,他給慕容廆封了個鮮卑都督的官職--這於西晉朝廷而言是惠而不費的小事。

“昔與爾為鄰,今與爾為臣”,慕容廆成了西晉名義上的臣子。慕容廆的成長環境,使得這個青年人有膽有識。有一天他去拜訪原來的敵人--東夷校尉何龕。慕容廆一開始打扮成一個書生模樣,穿戴著“羽扇綸巾”,到了何龕的府第。何龕聽到稟報說鮮卑都督慕容廆來訪,大吃一驚。

以前雙方都在戰場上兵戎相見,而今慕容廆的突然來訪,令何龕狐疑不已。他連忙命令親兵戒嚴,防止慕容廆的刺殺。慕容廆一進何府,看到主人擺出的這個陣勢,不由得肚子裡暗笑。他不動聲色地退了出來,換上鎧甲再次進入何家。別人問他,“為什麼要換服裝呢?”慕容廆笑著說,“主人都不以禮待客,做客人的幹嘛要遵守禮法?”這正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何龕聽到這話之後,感到非常慚愧,後來對慕容廆一直非常尊重。


為什麼姑蘇慕容的家傳武學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十年之後,西晉王朝發生了“八王之亂”,北中國地區的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慕容廆統治的遼西地區反而能夠保持平靜。慕容廆在最落魄的時候,受到漢人的庇佑,因此他對漢族人是非常的優待尊重的。有很多優秀的漢族士人就都去投奔慕容鮮卑。在這些漢族士人的輔佐之下,慕容廆的後代終於建立了燕國。

金庸大師大概是受到上述歷史故事的影響,不但創造出了慕容復的形象,而且還給姑蘇慕容家族定製了“斗轉星移”的武功--一種“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神奇武功。之大約是慕容廆沒想到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