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姑苏慕容的家传武学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为什么姑苏慕容的家传武学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主要配角慕容复终身奋斗的目标就是复兴燕国。燕国存在于东晋十六国时期,是慕容鲜卑创立的国家。小说的故事背景发生在北宋年间,距离真实历史上的燕国,已经过去了七百多年。我们了解这一点,就能够体会执念的可怕。小说中,慕容家族的家传武学“斗转星移”,其实质即“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正是受到了慕容家族老祖宗--慕容廆事迹的影响。

英雄出少年。慕容廆当上部落首领的时候,还是一个16岁的少年。在此之前的两年之中,他并没有生活在慕容部落之中,而是一直生活在辽东一个汉族人的家里。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就在两年前,慕容廆的父亲去世,叔叔慕容删继承了首领之位。当上首领的慕容删,没想着如何壮大部落,做的第一件要事反而是除掉才14岁的慕容廆。慕容廆只好落荒而逃,幸好辽东的汉人收留了他,这才侥幸地活了下来。

慕容鲜卑在当时是组织松散的部落,当上了首领也会面临重大风险。仅仅当了两年首领,慕容删便莫名其妙地被下属杀死。慕容部族的人重新接回了慕容廆,使他坐上了首领之位。慕容廆终于迎来了人生的转机,这两年的种种不容易,使很多新仇旧恨涌上他的心头。想杀掉自己的叔叔已经死掉了,但以前欺负过自己的仇敌--宇文部落还在。少年得志的慕容廆,作出的第一个重大决定,就是要讨伐同为鲜卑的宇文部落。


为什么姑苏慕容的家传武学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当时,在名义上慕容鲜卑还是西晋王朝的附庸,因此军国大事还是要和朝廷打个招呼。这在慕容廆看来,只是走一下程序而已。哪知道西晋朝廷不允许出兵。慕容廆当时还很年轻,一怒之下,宇文部也不打了,直接攻打西晋的辽西。

这一年是公元285年,西晋统一天下之后的第五个年头,正是西晋国力最强盛的时候。小小的慕容部落自然不够朝廷正规军砍的。结果可想而知,慕容廆的军队大败而还。虽然大败,但慕容廆当时还是个小孩子,难免有些小孩子脾气,绝不会轻易认输。从此,慕容廆不断派兵袭扰西晋,双方算是结下了梁子。在袭扰的同时,慕容廆还把周边的小国扶余给灭了,这就动了西晋朝的利益。

西晋作为周边小国宗主国,各个小弟相互攻杀倒也没什么大不了,但不能一方消灭另一方而实力大增。那时候的大国也经常搞平衡战略,跟当今世界的格局并没有两样。于是,西晋的东夷校尉何龛,当即派出一支军队将慕容鲜卑狠揍了一顿。这一下,慕容廆被打服了。


为什么姑苏慕容的家传武学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公元289年,慕容廆整整二十岁。弱冠而年的他不再是个半大的孩子,审时度势之下,慕容廆决定向西晋投降。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晋武帝司马炎自然非常高兴,他给慕容廆封了个鲜卑都督的官职--这于西晋朝廷而言是惠而不费的小事。

“昔与尔为邻,今与尔为臣”,慕容廆成了西晋名义上的臣子。慕容廆的成长环境,使得这个青年人有胆有识。有一天他去拜访原来的敌人--东夷校尉何龛。慕容廆一开始打扮成一个书生模样,穿戴着“羽扇纶巾”,到了何龛的府第。何龛听到禀报说鲜卑都督慕容廆来访,大吃一惊。

以前双方都在战场上兵戎相见,而今慕容廆的突然来访,令何龛狐疑不已。他连忙命令亲兵戒严,防止慕容廆的刺杀。慕容廆一进何府,看到主人摆出的这个阵势,不由得肚子里暗笑。他不动声色地退了出来,换上铠甲再次进入何家。别人问他,“为什么要换服装呢?”慕容廆笑着说,“主人都不以礼待客,做客人的干嘛要遵守礼法?”这正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何龛听到这话之后,感到非常惭愧,后来对慕容廆一直非常尊重。


为什么姑苏慕容的家传武学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十年之后,西晋王朝发生了“八王之乱”,北中国地区的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慕容廆统治的辽西地区反而能够保持平静。慕容廆在最落魄的时候,受到汉人的庇佑,因此他对汉族人是非常的优待尊重的。有很多优秀的汉族士人就都去投奔慕容鲜卑。在这些汉族士人的辅佐之下,慕容廆的后代终于建立了燕国。

金庸大师大概是受到上述历史故事的影响,不但创造出了慕容复的形象,而且还给姑苏慕容家族定制了“斗转星移”的武功--一种“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神奇武功。之大约是慕容廆没想到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