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企業實施“企業上雲”的思路與建議

導讀:未來的企業將是數字化、智慧化和互聯化的,具有數據驅動、智能響應、用戶導向、泛在資源等特徵,而云計算可以為企業成功實現數字化轉型提供解決方案。通過上雲,企業可以按照具體需求量獲取計算、存儲、網絡、安全、應用等雲資源,提高資源配置,降低企業成本,推動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企業上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統籌規劃與設計,堅定正確的方法論和科學的實施思路,確定上雲範圍和步驟,明確上雲內容,推動企業上雲的成功實施。

實體企業實施“企業上雲”的思路與建議

▌企業上雲的背景分析

當前,以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蓬勃發展,正成為當今產業革命的新力量、經濟轉型的新引擎。工業互聯網作為信息技術與工業製造深度融合的產物,日益成為產業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連接的關鍵支撐,並作為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基礎設施在轉型升級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中國企業必將加深對雲計算的依賴程度,通過上雲提升信息化應用水平,促進產業升級換代。

實體企業實施“企業上雲”的思路與建議

與此同時,企業由於自身業務的快速發展,經營生產過程中對信息化、智能化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大量的數據、信息系統、工具等需要建設和應用,但企業現有煙囪式的建設部署方式,導致系統資源無法共享,系統負載不均衡,整體資源利用率和能耗效率低,原有的服務器、數據庫和存儲陣列佔比較高,標準化程度低,通用性差,導致建設擴容成本難以控制,難以應對越來越大的系統處理和存儲壓力,升級及運維成本居高不下,安全程度低。

▌企業上雲的內容

企業上雲是指企業通過高速互聯網絡,將企業的基礎設施、平臺、業務等部署到雲端,利用網絡便捷地獲取計算、存儲、數據、應用等各種服務資源,有利於降低企業信息化建設成本,構建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生態,促進製造業全過程、全產業鏈和產品全生命週期的優化,提升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水平。根據企業對雲服務的不同需求,企業上雲的內容可分為基礎設施上雲、企業平臺系統上雲、企業業務系統上雲等三部分。

1 ▏基礎設施上雲

企業把計算資源、存儲、服務器、數據庫、操作系統等搬遷入雲,雲端集中運維與管控,雲計算提供給企業的服務是對基礎設施(包括處理CPU、內存、存儲、網絡和其它基本的計算資源)的共享利用,用戶能夠部署和運行任意軟件(包括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有利於降低企業軟硬件基礎設施的採購建設和運維成本。

2 ▏平臺上雲

企業將物聯網平臺、區塊鏈平臺、大數據平臺、報表平臺、軟件研發平臺、建模平臺等搬遷入雲,利用各種平臺提供的資源服務支撐企業進行業務管理、智能感知、統計分析、安全管控等應用,企業可以降低平臺資源的重複投資,統一為業務應用提供支撐服務,推動企業加快數據驅動進程。

3 ▏業務上雲

企業將供應商、設計、生產、工藝、配套、營銷、保障等業務上雲,雲端部署和應用各類業務應用系統,後臺實現產品全生命週期的集成和資源共享,推進內部協同與外部互聯互通,減少因跨域、文件流轉、生產環境等產生的協同問題,各類業務的並在後臺進行更新、部署和維護,用戶通過授權後,可以訂閱按需服務。

▌企業上雲的思路

企業上雲應遵循信息系統建設的通用方法,即事先分析規劃、事中落地實現以及事後運維管理,按照“統籌策劃、分步實施、由易到難”的策略進行實施。加強對雲計算的評估分析,重點是資源池和雲平臺。雲計算資源池需要對資源進行納管,明確與之相匹配的管控手段和策略,使其涵蓋資源的全生命週期管理,做大資源可達、規模可控、能力可知。雲平臺是實現雲服務全生命週期管理的基礎,是實現雲計算運營模式的載體,需要狀態可視、分配可控、服務可用。

1 ▏企業上雲規劃

企業上雲規劃主要是信息收集、評估和分析,收集硬件及網絡環境、現有及將來可能增加的業務需求、系統配置、數據風險、信息系統等信息,分析各業務的目前現狀、存在的問題、是否可以雲化、未來發展,分析各系統(含主機、存儲、網絡及安全等)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根據業務的負載、特性、複雜性、關聯性分析確定上雲風險可能對業務造成的影響及損失,確定上雲的優先分批範圍及上雲策略。根據收集到的相關信息,分析各種潛在風險,如數據安全風險、數據非法利用、業務連續性保證、監管政策有待明朗、通用標準使用等,並針對可能發生的危險事件,採取相應措施。

2 ▏落地實現

針對現有信息系統、數據及基礎設施情況,制定詳細的上雲計劃、上雲方案(含實施、應用遷移、數據同步、上雲回退等)和安全應急預案,首先模擬進行業務遷移,驗證業務遷移的有效性和合理性,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修訂,並完善業務遷移流程;其次對模擬上雲的業務進行測試驗證(含功能測試、性能測試、壓力測試及集成測試等),以確保上雲後能滿足業務需求;再次應將業務系統、數據等進行本地備份(含冷備、熱備等)和異地災備,以應對可能發生的上雲失敗問題;最後應根據確定的上雲方案進行上雲實施工作,進行一段時間試運行,評估上雲後對業務產生的影響,對出現的問題及時解決。

3 ▏運維管理

開展全面的運維/運營服務,進行資源開通、輔助上雲、平臺監控、故障排查、健康檢查、性能分析、容量管理等服務;針對特定的應用場景,培養用戶使用習慣,熟悉和掌握雲上業務操作,解決業務人員上雲後遇到的各種問題。

▌企業上雲的建議

實體企業實施“企業上雲”的思路與建議

1 ▏立足企業現實,合理技術選型

企業應從戰略高度重視上雲工作,結合自身業務需求、發展規模和軟硬件基礎條件,立足現實,做好現有的業務現狀、系統現狀及相關軟硬件信息收集,做好上雲評估分析和風險應對工作,制定合理的上雲方案、計劃和步驟,加強對雲供應商關於資源池和雲平臺能力的評估,選擇私有云、公有云或混合雲等模式來提供雲服務。

2 ▏做好架構規劃,夯實實施基礎

企業應加強頂層規劃與架構設計,可結合實際採用更靈活、可擴展性強的微服務架構,將那些松耦合、高內聚的微服務分離出來,結合架構開展業務流程、數據資產、信息系統的梳理和分類,搭建匹配業務應用的運行環境,做好實施前的預演、測試和備份工作,夯實企業上雲的基礎條件。

3 ▏加強安全防護,提升應對能力

企業應堅持主動防禦、協同防禦和積極防禦的思想,通過管理、技術等措施,推進在數據產生、採集、存儲、傳輸、交換、分析等全過程的安全管理,加強與雲服務商及專業安全技術機構的的協作,做好等級保護測評和安全應急預案,提升基礎、數據、平臺、應用的防護能力,防止用戶數據、核心技術、產品等關鍵信息洩漏。

4 ▏做好組織建設,確保穩定運行

企業應結合實際,設置專門的組織機構和崗位並引進專業人員,負責上雲實施、運維和安全管理工作,推進過程安全監控、風險提示和應急處置工作,及時解決業務應用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種問題,同時應加強對企業雲計算相關人員的培養、培訓和鍛鍊,塑造一支技術實力過硬的人才團隊,確保企業上雲後各類應用及數據的穩定運行。

▌結語

企業上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一項系統性工程,要堅持科學的方法論和合理的實施思路,做好規劃、設計、建設、測試、實施、運維等過程管理工作,通過企業上雲,為企業夯實工業互聯網建設及應用的基礎,為順利完成數字化轉型奠定堅實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