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王朝奠基人,神武帝高歡,如何在沙苑之戰慘敗於西魏宇文泰?

高歡(496年—547年),小字賀六渾,原籍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出身於懷朔鎮(今內蒙古固陽西南)兵戶之家,東魏權臣,北齊王朝奠基人,史稱北齊神武帝。因祖父高謐犯法,移居懷朔鎮,成為鮮卑化漢人。

高歡早年參加杜洛周起義軍,歸順葛榮,成為親信都督。後叛降爾朱榮,並收編六鎮餘部,鎮壓青州流民起義,任第三鎮酋長、晉州刺史。普泰元年(531年)六月起兵於信都,翌年攻入洛陽,推翻爾朱氏集團,擁立孝武帝元修。永熙二年(533年)正月,消滅爾朱氏殘餘勢力,以大丞相控制北魏朝政。永熙三年(534年)十月,高歡逼走孝武帝,立元善見為帝,是為孝靜帝,遷都鄴城,史稱東魏。高歡自居晉陽(今太原西南),遙控朝政。專擅東魏朝政16年。 在與西魏連年兼併作戰中,因恃眾輕敵,在東西魏潼關之戰、沙苑之戰中敗北。武定元年(543年),領兵10萬至黃河北岸與西魏軍作戰,先於河橋上游破西魏軍縱火之船,使河橋免遭燒燬。繼渡黃河,據邙山(今洛陽北)為陣,迎戰西魏軍,先勝後敗,僅率數騎遁走。武定四年(546年)十月,率軍圍攻西魏玉壁(今山西稷山西南),起土山,掘地道,苦攻50天,晝夜不息,在西魏大將韋孝寬固守下,終未克。遂憂憤成疾。

東魏武定五年(547年)正月,高歡病逝於晉陽家中。東魏武定八年(550年)正月,其次子高洋建立北齊,追尊高歡為獻武皇帝,廟號太祖,後被改尊為神武皇帝,廟號高祖。

那麼,北齊神武帝高歡是如何在沙苑之戰慘敗的呢?

東魏天平四年(537年),高歡自己帶兵二十萬自壺口出發趕往蒲津。沙苑之戰開始。宇文泰由於關中旱災大飢,帶著不到一萬的軍馬在恆農穀倉休整了五十多天,好容易才讓餓得幾乎皮包骨的軍士歇緩過來。聽說高歡渡河來戰,趕忙入關備戰。高敖曹帶三萬兵馬就把弘農團團圍住。高歡的參謀勸說道:“西魏賊兵連年饑荒,所以冒險到陝州來搶倉粟糧食,現在高敖曹已經圍住恆農糧倉,糧食運不出去。我們最好分兵諸道,不與敵兵接戰,等到麥秋時分,敵方軍民餓死大半,宇文泰不死也得投降。所以我們最好別渡黃河。”大將侯景也勸告:“我軍幾十萬士兵一舉前來,萬一不勝,一時難以集結兵馬。不如把大軍一分為二,相繼而進。前軍若勝,後軍全力攻上;前軍若敗,後軍可以接應,到時作為後備隊出擊迎敵。”高歡因報仇心切,加之輕敵,對這兩條意見都沒有聽進去,自蒲津渡過黃河前進。


北齊王朝奠基人,神武帝高歡,如何在沙苑之戰慘敗於西魏宇文泰?

宇文泰到了渭水南岸,徵召的諸州兵馬都沒有到位。他手下諸將以為眾寡懸殊,建議待高歡軍隊再往西行後才出兵相會。宇文泰堅持不可:“高歡如果到了長安,肯定人情民心全都會降服於他。現在趁他遠來新到,正好一舉可以擊破。”於是造浮橋渡渭河,令軍士只裝帶三天糧食,距高歡軍六十里屯軍。又派手下將領達奚武帶三個騎兵化裝成東魏軍士,傍晚混入高歡營內偵知軍中口令,昂首揚鞭,假裝成督察官,各個軍營都轉了一圈,看見有衣冠不整或不遵法紀的高歡兵士,還上前舉鞭亂打一頓,轉了個通宵,查明高歡軍中一切部署後才返回營中覆命。高歡得知宇文泰兵到,引兵會敵。宇文泰手下李弼認為敵眾我寡,不能平地置陣,可在十里以外渭曲長滿蘆葦的沼澤地埋伏。宇文泰覺得此計可行,命令軍士都偃旗息鼓,埋伏在蘆葦叢中,聽見鼓聲就一齊衝出。高歡部下都督斛律羌舉勸說:“宇文泰只想決一死戰,豁上命也要咬人。渭曲蘆葦茂密,泥濘不堪,士兵交戰用不上全力,不如與其相持,再暗中派精兵掩襲長安,端掉敵軍的老窩,如此則宇文泰必可生擒。 ”高歡聽說渭曲蘆葦叢生,靈機一動說道:“放把大火把敵軍燒死,怎麼樣?”可侯景這時卻認為應該生擒宇文泰宣示百姓,如果他被燒成焦炭,誰會相信高歡真的大勝呢。躊躇之間,大將彭樂又盛氣請戰,大聲嚷嚷道:“我們人多勢眾,百人擒一,還怕不打勝仗嗎?”

高歡下令進擊。東魏兵望見西魏兵寥寥無幾,個個貪功冒進,應有的戰陣散不成形。西軍相交之際,宇文泰親自擂響鼓號,埋伏於蘆葦叢中的兵士奮勇而起,李弼一支鐵甲騎兵又從側面突出橫擊,東魏軍隊被截成兩段,軍卒大恐。看見軍伍散亂,高歡想先收兵集結後再出擊。點名官過了一會回來,稟告說:“眾營皆空,兵士死散,沒人應答。”高歡不甘心,還在猶豫。大將斛律金勸說:“眾心離散,不可複用,我們應該立即奔往黃河以東。”高歡據鞍嘆息不動,斛律金以鞭擊打戰馬,一行人逃走,到了河邊差點沒找到船,狼狽渡河。

此戰下來,高歡喪甲士八萬人,丟棄鎧仗十八萬。高敖曹聞聽敗報,也從恆農撤圍,退保洛陽。但是西魏宇文泰經此一勝,兵精糧足,成為高歡的心腹大患。

參考資料:《北齊書·帝紀第一·神武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