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形成的

人格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形成的

想必,你一定很不解,人格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

科学地讲,尽管不同的流派有不同的观点,但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人格的形成是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教育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遗传因素

目前人格的先天与后天之争已不很热烈,因为遗传因素和其他因素在人格发展过程中总是交替出现的。遗传因素的重要性随人格的不同而异。例如,遗传对智力有很大的影响。心理学家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推估,智力高低的决定75%受遗传的影响,25%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有不少研究结果显示,遗传因素与人格失常有密切的关系,精神病质人格是可能遗传的,只不过有此遗传的人是否会发病还需看外界诱因而定。

2.生理因素

影响人格的生理因素主要是内分泌腺的功能,内分泌腺的脑下垂体会分泌多种荷尔蒙,与人格密切有关的有三种:生长荷尔蒙、性荷尔蒙和肾上腺皮质素。另外,一个人的体格、仪表、健康状况也对人格的形成具有影响。

青少年时期,个体的身体变化比较大,并且自我意识渐渐强烈,因此生理因素对人格的影响也比较大。如相貌漂亮者可能较自信,对自己相貌不满意的可能会形成自卑退缩的性格。

3.气质因素

气质是个体与生俱来的。不同的气质类型必然会有不同的人格特质。因为不同气质类型的人有不同的行为、活动、情绪反应,这对人格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4.家庭因素

从出生到五六岁,是形成人格的最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因此家庭环境对于个体人格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时期的影响。

一般学者认为,喂奶方式与大小便训练等育儿方式可能与日后的人格发展有关。父母的管教方式也影响着子女的人格发展,如溺爱方式易导致子女依赖、退缩、情绪不稳定、工作缺乏信心、抱负水平低、易受别人意见左右等特质;完全放任的方式可能使子女无法养成是非观念,因而不易适应团体生活;而严格的管教方式,易使子女形成诚实、礼貌、谨慎、负责的性格,但也可能表现出羞怯、敏感、对人屈从等特点。一般认为、良好的人格和民主式的管教方式密切相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