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比“康得新”?又一家存貸雙高企業被調查


又有一家上市公司被立案調查,這次是宜華生活(600978),原因是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這是近半個月以來,第15家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的企業。


被稱之為家居行業龍頭的宜華生活,這一年多過得並不如意,一方面,多年的“存貸雙高”飽受市場質疑,賬面貨幣資金幾十億元,卻沒有任何利息收入,借款和債券餘額50多億,產生了大量財務成本;一方面,業績大降股價走低,一年間股價縮水57%,最新報價2.25元/股。

貨幣資金充裕卻在大量借錢


何為“存貸雙高”,簡單而言,就是一邊賬面上躺著大量貨幣資金,一邊為融資支付高額利息。典型的案例就是被合稱為“兩康”的康美藥業和康得新。

宜華生活於2004年上市,是汕頭第一家上市的民營企業,根據宜華集團官網介紹,宜華生活主要從事傢俱和木地板等家居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與銷售,產品定位中高端,目前已經形成“造林—伐植—加工—研發—生產—銷售”全產業鏈一體化。

就是這樣一家公司,財務數據上的表現令人費解。

根據宜華生活的財報顯示,2015年至2019年三季度,公司貨幣資金分別為34.26億元、35.52億元、42.29億元、33.89億元和26.64億元,分別佔當年總資產的26.92%、22.24%、25.32%、19%和16%,貨幣資金佔比較高。

從貨幣資金的構成來看,根據2019年半年報顯示,公司受限資金僅為3.96億元,用於銀行承兌匯票的保證金、貸款質押保證金等。此外,宜華生活在近幾年並未以定向增發的形式募集資金,沒有專項使用資金,所以,賬面上可以自由使用的資金有近23億元。

但現金充裕的情況下,宜華生活卻還在用高昂的代價對外融資。2015年至2019年三季度,宜華生活的有息負債總額分別為42.54億元、56.22億元、61.81億元、64.03億元和64.45億元,長期維持在高位且處於不斷增長之中。

2015年公司的有息負債有42.55億元,其中短期借款23億元,應付債券17.89億元;2019年三季度報,公司的有息負債就攀升至64.45億元,與2015年相比,公司的短期負債增加了11.4億元至34.44億元,應付債券增加了4億元至21.97億元。

宜華生活在2015年至2019年發行過5期債券,合計發行金額33億元。分別是2015年6億元和12億元的兩期公司債、2016年5億元的中期票據、2017年4億元的中期票據和2018年6億元的短融券。其中,2020年宜華生活將有22億元的公司債和中票集中到期兌付。

宜華生活“存貸雙高”受到了交易所關注,早在2019年4月30日,宜華生活就收到了來自交易所的問詢函,要求公司就貨幣資金、日常經營、資產等19個問題進行補充披露,同年5月16日,公司披露原審計機構正中珠江會計師事務所回覆,對公司“存貸雙高”等問題進行了說明。在回覆函中,宜華生活表示,與其他家居企業相比,公司經營區域較廣且產品覆蓋品種較多,造成材料採購需求品種較多,同時所需的主要材料實木和皮革等市場定價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除為了應對正常營運資金需求外,還結合經營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項目投資資金支付需求、應急採購資金需求以及償還到期有息債務資金需求等需要,作出持有資金規劃。

宜華生活還指出,最近三年內貨幣資金不存在任何形式的權益、支付等受限情況。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關聯方在近一年向公司貨幣資金存放銀行貸款融資,提供了相應的擔保及抵押和質押物,不存在公司資金為關聯方提供擔保、保證等任何形式的利益傾斜;公司控股股東不存在與相關銀行簽署了《現金管理合作協議》情況,也不存在上市公司資金存入控股股東賬戶的情形。最近三年內,不存在利用上述貨幣資金存款等向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提供擔保、保證等任何形式的利益傾斜。

財務費用激增 業績持續滑坡


除了負債在攀升,宜華生活的財務費用出現了激增。根據財報顯示,2015年至2019年上半年,宜華生活財務費用分別為1.86億元、2.56億元、4.15億元、4.47億元和1.56億元,分別佔淨利潤比例的30.44%、36.16%、55.11%、115.50%和119.08%,財務成本已經完全吞噬了淨利潤。

但即便如此,宜華生活也沒有拿出賬面上充裕的貨幣資金進行投資,2015年以來公司投資收益未超過千萬。

2020年1月21日,宜華生活發佈2019年度業績預告,預計2019年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1.08億元至-1.59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事項後,預計2019年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1.2億元至-1.75億元。宜華生活解釋,業績變動原因是報告期內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北美市場客戶訂單減少,由於北美目前仍是公司主要的外銷銷售市場之一,公司難以在短時間內轉移銷售中心,造成外銷收入同比大幅度下降,其中並沒有提及財務費用的激增。

二級市場上,宜華生活從2015年轉型以來,股價持續下跌。2020年4月24日收報2.25元,較2015年高峰時的23.24元跌去了90.32%。

堪比“康得新”?又一家存貸雙高企業被調查


值得注意的是,宜華系旗下的另一家上市公司宜華健康也“事情”不斷,宜華健康日前披露2019年業績預告,預計2019年淨利潤虧損12.5億元至16.2億元,同比上年下降804%至1013%。預計計提商譽減值 10億元至16億元;應收賬款壞賬準備9000萬元至1.6億元;長期資產減值準備2億元至3億元。

這與2014年開始至2018年期間,宜華健康收購14家醫療類公司有關,為了實現轉型,宜華健康大筆收購,靠銀行貸款來彌補資金缺口,從而使得公司負債累累,流動性面臨巨大風險。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宜華健康負債總額為55.82億元,資產負債率為68.8%,而公司賬面上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為1.26元,和債務規模相比,實在杯水車薪。

另外,2020年1月,廣東證監局還對宜華健康及其實際控制人董監高釆取監管措施。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未披露子公司與公司第二大股東資金往來關聯交易;遺漏披露向關聯方收購資產涉及的關聯擔保信息;未及時披露重要資產被抵押的情況;未及時披露重大合同的變化進展情況;未及時披露重大收購事項進展情況;未及時被露簽署股權收購框架協議的情況;未及時披露2018年度計提大額資產減值情況等問題。

證監會從嚴打擊財務造假


證監會近期表示,要重拳打擊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欺詐等惡性違法行為。近期更是祭出監管利劍,半個月時間,共開出了15份上市公司立案調查書,從嚴打擊財務造假意圖明顯。

上市公司真實、準確、完整、及時的披露信息是證券市場健康有序運行的重要基礎。財務造假嚴重挑戰信息披露制度的嚴肅性,嚴重毀壞市場誠信基礎,嚴重破壞市場信心,嚴重損害投資者利益,是證券市場“毒瘤”,必須堅決從嚴從重打擊。

近年來,證監會充分發揮稽查處罰的懲戒、威懾、警示和教育功能。集中力量查辦欺詐發行、財務造假、長期侵佔上市公司大額資金、操控上市公司違規提供鉅額擔保等信息披露重大典型案件,嚴懲說假話、做假賬、編故事、炒概念等市場亂象。

證監會表示,將統籌監管執法力量,發揮稽查執法和日常監管兩個環節的優勢,密切協同,提高案件查處的精準度,確保重大案件快查快辦,加強與公安機關協同打擊證券期貨違法犯罪的機制建設,著力提升行政刑事執法協同能力,堅決淨化市場環境,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切實維護市場紀律和市場秩序,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今年3月1日實施的新《證券法》大幅提高了財務造假的違法成本,通過新增信息披露條款凸顯出重要性,其中不僅包括擴大信息披露義務人的範圍,信息披露內容簡潔明晰、通俗易懂(第七十八條)以及披露義務人應具有自願性原則(第八十四條)等,而且也就對信息披露的真實程度做了嚴厲的懲罰力度,即相比於原來《證券法》的最高懲罰金額只有60萬,現提高到 1000萬元。同時,新《證券法》還創設了中國特色的證券集體訴訟制度,因財務造假受損失的投資者可通過投資者保護機構參加證券民事賠償訴訟,鉅額賠償將大幅提高造假成本,可以預期“重罰+嚴懲+高額賠償”將成為執法常態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