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女兒作了半首詩,父親聽後預感她會淪為風塵女子,結果真應驗

在成都市望江公園內有一個名叫“薛濤井”的景點,第一眼看見的時候還以為是個男人的名字,經過朋友介紹才知道原來薛濤是一個女子,而且還是一個才女。那麼為什麼會用一口井來紀念一個女子呢?我國自古男重女輕,歷史記載專門紀念女子的建築少之又少,這不禁使人好奇薛濤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女子。

8歲女兒作了半首詩,父親聽後預感她會淪為風塵女子,結果真應驗


原來薛濤她發明了一種叫“薛濤箋”的書寫紙張,而製作信箋時所取的水便來自這口井。當然,後人紀念她也不完全就是因為她做了“薛濤箋”。薛濤的一生極具傳奇色彩,年少優越,家道中落,墮入風塵之後還能憑藉自己才華受世人敬佩。著有《錦江集》。與魚玄機、李冶、劉採春並稱唐代四大女詩人。

8歲女兒作了半首詩,父親聽後預感她會淪為風塵女子,結果真應驗

薛濤自幼在長安長大,父親薛鄖是朝中官員,為人正直,學識淵博。作為家中的獨女,自出生便得父親薛鄖的疼愛,從小教她讀書、寫字。薛濤在八歲那年與父親在庭院中乘涼,庭院中有一顆梧桐樹,薛鄖看見之後,突來詩興來了,脫口而出一句詩:“庭除一古桐,聳幹入雲中。”

薛濤當時在旁邊聽見了,頭都沒有抬,隨口接了一句“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這句話似乎是一語成讖,註定了薛濤非同尋常的一生。不過在當時,薛濤才八歲的年紀,不假思索的說出對出這樣的詩句,可見天分是極高的,誇她一句天才也不為過。薛鄖作為父親是自豪的,可是他也露出了擔憂的神色。

8歲女兒作了半首詩,父親聽後預感她會淪為風塵女子,結果真應驗


薛濤有這般大好的才能,可惜是個女子。我們都知道在古時,女子是沒有資格參加科舉考試的,也不能拋頭露面。在這樣的年代裡,女子有這般高的才華如同關在籠子裡的青鳥,未必是件值得開心的事。後來薛鄖因為直言得罪了朝中的權貴,被貶到了四川一帶,幾年後出使南詔沾染了瘴癘而去世。那時薛濤年僅14歲。

8歲女兒作了半首詩,父親聽後預感她會淪為風塵女子,結果真應驗

父親去世之後薛濤與母親沒有了生活保障,因為出身較好,市井的工作根本做不了。受生活所迫,16歲那年,薛濤憑藉自己姣好的容顏加之可圈可點的才氣成為了一名營妓。而所謂營妓就是專門陪官員的妓女。憑藉自身的才華,薛濤很快聲名鵲起,不久她便成了中書令韋皋身邊的紅人,常伴左右。

8歲女兒作了半首詩,父親聽後預感她會淪為風塵女子,結果真應驗

偶爾韋皋還會讓薛濤幫忙處理一些案牘工作,由於實在是才華出眾,韋皋還曾上書朝廷,希望可以授予薛濤“校書郎”一職。不過最終也因為薛濤是女子的原因,無疾而終。元和四年(809年)三月,我國著名的大詩人元稹出使蜀地的時,因為久聞薛濤的芳名,所以相約在梓州見面。這面一見,兩人就迅速的墜入愛河。

8歲女兒作了半首詩,父親聽後預感她會淪為風塵女子,結果真應驗


相處三月之後,元稹又被調離了蜀地。元稹是出了名的多情浪蕩,他沒有不捨,很快便離開了。薛濤對元稹是真心實意,但是她也明白自己比元稹大了11歲,又是風塵女子,元稹自然是不會守在她的身邊。雖有不捨,卻也並不糾纏。也難得在那個年代,薛濤能有這般豁達的性情。

8歲女兒作了半首詩,父親聽後預感她會淪為風塵女子,結果真應驗

不過好在元稹時常與她通書信。薛濤喜歡以詩代信,又因嫌棄尋常的信紙紙張過大。於是她自己製作了一些精巧的信箋,並且將信箋染成粉紅色。後來這個在當時流行起來,寫情書時用的尤其頻繁。人稱“薛濤箋”。

後世對薛濤才華的評價是較高的。對於她墮入風塵之中也是十分的惋惜。有人說薛濤的命運其實一早暗中標註了,就在她八歲時念的那半句詩中: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這句詩意思是:樹枝迎來了南方北方的鳥兒,樹葉送走了吹來又吹走的風兒。可不正是她做為營妓一生的真實寫照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