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生病時,也請照顧一下看起來很堅強的媽媽

當孩子生病時,也請照顧一下看起來很堅強的媽媽

一、 當孩子生病時,其實最痛苦的人是媽媽

要問媽媽們最怕的是啥?99%媽媽都會提到:當然是寶寶生病!

每次一發燒,就怕咳嗽!一咳嗽,就怕得氣管炎、肺炎,關鍵是看著寶寶直逼39度的體溫!媽媽心疼得不要不要的!恨不能自己替孩子燒!

寧願自己生病也不希望孩子有一點不舒服…這種感受應該只有當媽了才會有吧!

當孩子生病時,也請照顧一下看起來很堅強的媽媽

記得浩爺在三歲之前總是因為咳嗽而到醫院報到,有一次咳嗽症狀非常奇怪 ,那就是白天孩子精神狀態還好,可是一到晚上就開始不停地咳嗽,特別到一個時間點孩子就會咳得停不下來。

那時候孩子咳得難受,一直哭,哭著問我:媽媽我難受,我要停下來!”我無助地拍著浩爺的背,說很快就好,就不難受了。

所以,第一次當父母,雖然心理很急,但是為了不影響孩子,讓自己情緒波動到孩子,讓孩子感到不安,我只能強作鎮定,決定熬一熬,等天亮去醫院再找醫生看看。

第二天晚上,孩子咳嗽又是到晚10點左右發作了,這時候孩子已經咳得沒有力氣了,我看著心裡著急,但是不知道該怎麼辦,急得抱著孩子一起哭。

那時候就想為什麼不能讓我代替他痛苦,六神無主,拿著平板找度娘搜索有什麼輔助藥,例如什麼穴位推拿,還有什麼快速止咳方法偏方,都讓我已經失去思緒,顧不得安全都想拿來試,只是為了把那該死咳嗽停下來,後面還好被老公及時制止。

就這樣白天剛去了醫院,晚上我們又只能抱著孩子去急診科求救,醫生看了,就安排我們去霧化,還好霧化有效果,終於讓孩子的咳嗽緩了過來!

當孩子生病時,也請照顧一下看起來很堅強的媽媽

可是原因並沒有找到,第三天孩子就像得到了什麼魔咒,又是晚上定時開始不停咳嗽,又是連夜去急診科!就這樣反覆了幾個晚上,因為孩子生病,對我就特別粘人。

為了讓孩子少咳嗽點,我只好抱著他睡,幾宿未閤眼,因為沒有休息,本來身體就不好的自己,也開始鬧騰抗議了,頭疼的要炸掉了,可是孩子鬧著粘著你,卻只能牙咬著硬撐著堅持。

所以,孩子生病,媽媽就像被扒掉了一層皮。當所有人都把關注放在孩子身上時,有沒有人注意過當媽了已經幾晚不敢睡覺,每一秒都在焦慮中度過,隨時都在崩潰邊緣。

02、為什麼娃生病,肯定都是媽媽的錯

孩子生病,最受考驗煎熬的一般是媽媽。身體上被孩子折騰,精神高度緊張的情況下,有時候還要被老公、婆婆折騰。

還記得二寶滿月不到,就因為我沒有做好保暖工作而讓他生病了,很快小傢伙就得了新生兒肺炎。當孩子被接走,送進新生兒科治療時候,當被告知我將要十幾天看不到他的時候,當場我我的眼淚就不受控制流下來,剛看不到他的三四天,我吃不下睡不好,除了記得擠奶,剩下時間都是以淚洗面。

當第一次探視孩子,看到孩子頭上扎的針,我是多麼痛恨自己。終於孩子出院了,可以回家了,但是因為缺乏安全感,孩子一放到床上就醒就哭,為了讓他舒服,我就要白天晚上坐在床上抱著他入睡,有時候為了讓他睡得更安穩一點,也會選擇讓他含著奶睡。

就這樣日子我抱著他睡了至少半年,那是一種怎樣的感受呢?覺得手不是自己的,腰不是自己的,整個身體都不是自己的。有時候吃奶是非常頻繁的,半小時不到就一次,乳房被吸吮得太厲害,帶來的刺痛才叫真叫難受。

因為早產,孩子肺部發育本來就不好,後面咳嗽就成了小寶斷不了的老毛病,三天兩頭進醫院,最近這段時間孩子咳嗽還有氣喘,先是在門診掛瓶了三天,後來因為一直沒有效果,又被要求住院治療,這樣8個月前孩子就因為肺炎住院了3次,做媽媽的真的快徹底奔潰。

當孩子生病時,也請照顧一下看起來很堅強的媽媽

孩子一生病,當媽真的很累,不僅對媽媽肉體上是強大考驗,而且還有精神上強大折磨,這個折磨來源於孩子,老公,還有婆婆他們。

孩子因為生病難受,不配合,你要耐心百倍哄,這麼小的孩子有時候怎麼哄都沒用。 而讓每個父母最難受,煎熬的,就是扎針吸痰等。

首先住院掛瓶,就要扎針,孩子的血管太細,有的年輕護士技術上欠缺,一針扎進去不行,來個兩針,三針,孩子已經痛哭的聲嘶力竭,但是又不能發脾氣,要不最後受苦的還是孩子。

因為掛的瓶太多,一住就十幾天,孩子全身上下真的是都被扎遍了,有時候剛剛用了一天的針,就因為腫了而不能用了,這樣孩子頭上,手上,腳上,能扎的地方都不能碰了,頭髮被剃這裡一塊那裡一塊,像狗皮膏藥似的,腳、額頭等青了一片,有的時候手腳鼓得一碰就哭,這是痛,是對媽媽精神上一種痛苦折磨。

還有咳嗽吸痰,如果孩子小,痰比較多,一般醫生都會建議你吸痰,這個吸痰就是一根透明管要伸到孩子喉嚨,鼻腔內,通過機器把孩子不易吐出的痰排出,記得小傢伙一次吸痰,特別是吸鼻腔內的鼻涕,那是哭的難受的臉的都青了,而我只能按的腿,哭著把頭轉到一邊不敢看。

因為剛開始咳嗽厲害,炎症沒辦法消下去,痰比較多,所以幾乎每天至少要進行2次的吸痰,孩子已經怕的只要把他放床上,就哭,看到護士小姐過來就哭,後面亮亮已經聰明對喉嚨吸痰,緊閉著嘴巴不讓管伸到嘴巴。

還有霧化,吃藥,孩子也沒有一個配合,讓人省心的。霧化只能曾孩子睡著,抱著靠在嘴邊做,吃藥只能用灌,有時候孩子吃藥那是要三四個人配合才能進行,一個拿手機播放兒歌逗孩子,一個手拿拍拍玩具和藥,另外做為媽媽我就要把孩子一隻手放到背後,緊緊夾住,雙腿也要夾住孩子腳,快速喂孩子吃。

當孩子生病時,也請照顧一下看起來很堅強的媽媽

有時候好不容易灌進去一口,孩子又立馬吐出來,真的是掏心掏肺,最痛苦的是,在孩子咳嗽厲害時候,有時候會因為藥,又把好不容易吃的奶全都帶出來了。看著孩子難受,我心裡更難受,無助的我抱著他流了無數次眼淚。

孩子生病住院這十幾天,我都沒有休息好一天,看著鏡子中有著濃重黑眼圈,臉色蠟黃,已經瘦了一圈的自己,咬咬牙告訴自己要堅強。但是對於一個母親來說,肉體上辛苦,往往沒有精神上高度壓抑來得難受。

二寶生病這麼久,雖然我知道老公表面上沒有直接說什麼,但是心裡卻在責怪我。婆婆每次責怪我,他都沒有為我說一次話。

孩子一咳嗽,一吐奶,一住院,婆婆就會絮叨責怪我,說我的奶有問題,因為孩子一吃我的奶就吐,說我不會照顧孩子,要不孩子怎麼這麼久都不會好,孩子體質這麼差,都怪我沒給孩子多穿衣服,讓孩子著涼感冒咳嗽。

說我孕期沒有保養好,不注意照顧自己,讓她的孫子早產,如果不早產孩子就不會那麼多問題,言外之意,孩子生病,肯定都是你這個做媽媽問題,要不怎麼別人帶孩子都健健康康的,就你問題特別多。

本以來夫妻是一個戰壕裡戰友,但是在關鍵時刻這個隊友卻沒有出來為你發聲 ,有的還落井下石。那一瞬間我想很多寶媽心是涼涼的吧。對於一個媽媽最大的磨難不是離婚,也不是孩子生病,而是發現,在與孩子病毒做抗爭的這場戰鬥力,她是在孤軍奮戰。

在陪伴孩子住院期間,也看到很多寶媽的心酸故事。記得曾經看到一個寶媽,孩子大小也跟我家二寶差不多大才6個月,但是在我這裡有孩子父親、婆婆給我打把手時候,我只看到白天晚上都是她一個人身影帶著孩子。

有一次看到她打電話後,抱著孩子在那裡哭,出於同是母親,住在一個病房,她跟我聊起她的故事,她是一個全職媽媽,老公經常出差在外,這次打電話給他就是想找人討論孩子住院人手怎麼安排,希望老公能跟他媽媽說,過來幫忙看下孩子,可是她老公不但沒有一句安慰,還盡是責備:“你怎麼帶孩子的?整天啥都不幹,帶個孩子都帶不好,你看你還能幹個啥?“

當孩子生病時,也請照顧一下看起來很堅強的媽媽

別人不知道孩子生病時對於媽媽有多苦,身為枕邊人的丈夫,怎麼也不知道嗎?

哪個媽媽不曾在孩子的萎靡不振中,陷入無限自責個恐懼中無法自拔;

哪個媽媽不曾在孩子生病時候,恨不得用世界去換他的健康!

可是,這個社會,包括自己家人都給予了媽媽太多的要求。

孩子磕了,碰了,生病了,成績不好了,都是媽媽的錯。

全職在家帶娃的媽媽,被嫌棄不掙錢,與社會脫節,沒有自己,除了做飯,別的什麼都不會;只要孩子有任何問題,都會被冠以:

“你什麼都不幹,連個娃都帶不好。”

職場媽媽又能好到哪裡去?在婆婆和孩子面前,她們永遠都是錯:

不能時刻陪伴,不能接送上學,錯過孩子很多的第一次……孩子說話晚,媽媽被埋怨,只顧上班,對孩子陪得少;

孩子性格內向,媽媽被責怪,眼裡只有工作,沒有孩子;甚至連孩子抵抗力差,也可以被歸咎於是媽媽上班時間太早,沒有全母乳餵養一歲……

生孩子是兩個人的事,養孩子是一個家庭的事,但是孩子生病了,卻都成了媽媽的事。

孩子生病時,媽媽更要學會照顧自己

每一回孩子生病,對孩子來說是一次身體上的蛻變,對媽媽來說是一次艱難的考驗,是一次歷經劫難的歸來!媽媽跟遊戲裡的角色一樣,打怪升級,變得堅強,堅不可摧。

當孩子生病時,也請照顧一下看起來很堅強的媽媽

例如我們所熟悉倪萍,在她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在2004年離開了央視,帶著他患有先天性白內障的兒子開啟了十年求醫生涯。

再次見到倪萍,是在《朗讀者》等綜藝節目上看到她,如今的她已經沒有了昔日做央視女主持人的大氣!

當有主持人採訪她時候,我們才知道這十幾年他為了兒子所受的苦!她說每次帶孩子去看病,都像上刑場,夜裡睡不著,早起坐4個小時車到醫院看病!孩子的病痛讓它活脫脫成為了一個臃腫的中年大媽,這種衰老,是對一個女人走過十年艱辛路的印證!孩子病痛,生活磨難,讓一個女人徹底變了模樣!

著名心理學家李雪說,母親即命運。

所以我有理由相信,對每一個孩子而言,媽媽就是整個世界。媽媽的懷抱是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地方,我們有時想家其實是因為家裡有媽媽。

這一生,太多人都是在負重前行。每個母親都想把最好的給孩子,於是拼了命去透支生命,直到有一天無可挽回,才明白:好好地活著,對孩子來說,比什麼都重要。

當孩子生病時,也請照顧一下看起來很堅強的媽媽


所以,作為媽媽,在孩子生病時候,不管再如何心急,也要冷靜下來,該吃的時候好好吃飯,該休息的時候好好休息,以一副好心態、好精神頭來對待孩子生病這件事兒。

一位兒童心理醫生曾介紹說,生病中的孩子會感到身體上的難受,但並不會恐懼,可當孩子們看到大人非常的焦慮時,會憑空增加他們對疾病的恐懼,人在恐懼和緊張的狀態下機體的免疫功能是受到抑制的,反而不利於疾病的康復。


所以先安撫好自己,再安撫好孩子。當孩子身體與精神脆弱的時候,最需要的是媽媽,他需要是媽媽的愛和關懷,他相信媽媽會像天使一樣守護在孩子的身旁,陪伴她,安撫她,與她同甘共苦。

當孩子生病了,一定要記得照顧一下看起來堅強的媽媽,不管她表現的從容鎮定還是焦頭爛額。孩子生病時,對她來說都是很艱難的時刻,而真正艱難的時刻總會讓她思慮更多,放大那些失望和失落。

四 、當孩子生病,媽媽是最好的醫生

記得有個朋友跟我說 “沒有不生病的孩子”。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的,在孩子成長的路上,這只是很理想化的想法。當孩子生病了,我們怎麼面對,才是真正的考驗。

首先,做為盟友的父親請理解站在媽媽一邊,不是指責而是溝通

有時候,孩子生病了,我們並不是需要孩子爸爸真的做什麼,因為那時候焦慮,害怕,孩子粘人,只會讓一個母親自己親力親為去照顧孩子,而不會放心的假手於人。

而這個時候做為盟友的爸爸,請你在別人指責媽媽,特別是在有爭執時候,請站在每個母親前面,為她擋走所有埋怨指責,而不是在她無助時候,你再來紮上一刀。

請記住,孩子生病時候,媽媽一定是最焦急的人,這個時候,哪怕只是無意的一句話,也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羽毛,激化無能為力時潛藏在心底的憤怒感。

當孩子生病時,也請照顧一下看起來很堅強的媽媽

其次,媽媽,請放鬆,你的情緒更重要

一個新生命的成長,哪有完全好的時候。孩子生病本就是一種生長的自然規律,這與帶沒帶好孩子,心不心痛孩子沒有多大的關聯。 孩子生病是平常再平常不過的事情。

孩子生病,大人是心疼著急,但是彼此互相指責沒帶好孩子,這種事後算賬根本對孩子生病無意義,孩子生病本身就十分難受,整個機體本應該全力抗病,但是因為我們父母的不和諧,家庭不和諧,讓孩子因為爭吵而分心。

李辛老師的《兒童健康講記》裡談到:

“孩子病了,家長最需要做的是安心、靜心,有一類家長,他們沒有太多的醫學知識,但遇事不慌亂,他們會密切觀察孩子各方面的關係和反應,對後面趨勢有所判斷;

而另一類家長,平時遇事就容易慌亂、孩子病了更是如此,亂找各種解決方案,有時還會把不良情緒帶進來這時,多半容易做出錯誤的判斷和選擇,導致孩子的病進入惡性循環。”

所以,媽媽,當孩子在生病時候,你的情緒很重要,請放輕鬆,學會自我調整。要知道,孩子每一次的生病,也未必都是壞事。

比如,孩子發燒,不一定是病,也不一定是壞事。甚至還有觀點認為,發燒還有利於兒童的正常成長髮育。很多家長感覺孩子三四歲前很“難帶”,動不動就生病,過後就好了很多。其實這裡面也有此前“生病”的功勞。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機體的免疫系統逐漸發育成熟,抗體的產生能力也逐漸增加。對於大千世界中各種各樣的病原體,孩子只有接觸了它們,在一次次的生病中,他的機體會產生針對這些病原體的抗體,抗病能力也會越來越強。

當孩子生病時,也請照顧一下看起來很堅強的媽媽


而孩子病了,如果一味追求速度快,也不是一件好事,所以當孩子生病時候,請千萬不要急的問醫生,怎麼藥吃下去或是吃了這麼久,還咳這麼厲害,或是怎麼還不退燒,這種焦慮千萬不要影響孩子,要知道焦慮是心魔,要知道就像我們大人經歷的一次感冒一樣,基本都要經歷1周左右的過程。

再次,有了孩子記得要終身學習

《求醫不如求己》作者說過,“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醫生,沒有人比你更瞭解自己的孩子。”

只要肯做個生活的有心人,你也可以給孩子看病。沒有人比你更瞭解孩子的身體,也沒有人比你更瞭解孩子的日常。

如果當孩子生病的時候 ,就急著去看醫生,或是幫助他消除症狀,這不是一好父母該做的,正確的做法是,要先去觀察孩子在生病之前都經歷了什麼。

疾病有偶然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和孩子的日常作息遭到破壞,睡眠、飲食、情緒出了狀況有關係,當然,有時候這樣的回顧不一定每次都能找到原因,但是始終帶著這樣的覺察去留意孩子的生活,慢慢就能發現一些蛛絲馬跡,這才是一個合格的父母。

俗話說,能吃藥就不打針,能打針就不掛瓶,每個孩子在他生病時候,做為家長,如果有一定醫用知識,會更加理智,做好對孩子有理選擇,要知道,有時候你的一個決定,會影響孩子一輩子。

當孩子生病時,也請照顧一下看起來很堅強的媽媽

對於我來說,就有個深切體會,因為我的兩個孩子從小都容易生病,從小到大吃了很多抗生素的藥,也經常打針掛瓶,一切只追求快,可是孩子身體現在一到春秋冬季節,就容易咳嗽,而且一咳嗽就是斷不了根,尾巴拉的很長。

而中醫的博大精深,做為一個寶媽,其實學習一點中醫基礎理論知識和幼兒推拿,也是保證自己情緒穩定的基礎。

最後,注意孩子平常日常護理工作

對於一個容易或反覆經常生病的孩子來說,平常要注意讓孩子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因為這是防禦病毒很重要的手段之一,同時要注意及時打疫苗,保證每天足量的戶外運動,合理均衡的飲食,都可以幫助寶寶建立更加強大的免疫系統

另一方面,在聽了一位中醫朋友的意見後,做為寶媽建議要學會平常去觀察和記錄孩子症狀,這樣才能在孩子不舒服時候,很快找到問題的症狀。

當孩子生病時,也請照顧一下看起來很堅強的媽媽

一個醫生朋友給的模板可以供參考

依據上面一個表格做好孩子日常記錄,應該就比較有的放矢。例如孩子這幾天又咳嗽了,孩子有什麼具體症狀,有流鼻涕嗎?鼻涕什麼顏色?咳嗽有痰嗎?痰是什麼顏色等等?我採用了什麼方法,之後有什麼改善,反思孩子生病前後有遇到什麼問題嗎?

整個病程大概有幾天,每天狀況變化,雖然比較簡單,但是慢慢可以摸索出一些孩子生病的規律。同時你用筆頭或是用一些APP記錄孩子生病情況,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萬一要去看醫生,這個記錄能讓醫生客觀地看到孩子病程的情況。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經常遇到這樣情況:因為孩子生病,比較焦慮,急急忙忙跑到醫院,醫生就那幾分鐘給你看,自己抱著孩子一著急,跟醫生交流,前言不搭後語,扯東扯西。

抱著孩子等取藥的時候,才想起來,孩子還有一些情況我壓根沒跟醫生提,心裡暗暗後悔,會不會影響醫生判斷,開藥開得不合適,內心戲一波接一波。


養育孩子本不應該被擔心、焦慮佔了大半,多和孩子一起在陽光下恣意奔跑、玩耍吧,除了能給孩子更好的體魄,還能感受到小生命所帶給你的無盡的驚奇和喜悅。

我是幸福的恐龍麻麻,二胎寶媽一枚,中醫育兒和思維導圖的踐行者,定位在0-6歲的寶寶健康、情緒和習慣培養、教育上,與每位家長一樣心繫寶寶健康與成長,不斷追求自我實現和辣媽修養之道!

關注我,學習最實用的科學育兒知識,有關於這方面的困惑,也可以給我發私信哦。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為您解決一點困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