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腫瘤防治宣傳週“隔空”也能諮詢專家

金山網訊 今年的4月15日-21日是第26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週,4月15日9:00-11:00,江大附院腫瘤治療專家將義診活動陣地移至線上,市民可通過“網上江濱醫院”APP,實現“隔空”諮詢。

此次參與線上義診的專家有:放療科主任戴春華、化療科主任李小琴、化療科護士長陳星、腫瘤專科護士嚴凌花、腫瘤專科護士方妍,有諮詢需求的市民,可關注“江蘇大學附屬醫院江濱醫院”微信公眾號,通過二維碼下載“網上江濱醫院”APP,完成註冊後,點擊“在線問診”“專家諮詢”,選擇“放療科”或“化療科”的在線醫生,直接點擊圖文諮詢並付費0.01元,即可開始問診。

“近些年來,腫瘤、癌症的檢出率明顯增多,我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超過350萬,死亡病例超過200萬。”戴春華介紹,致癌因素十分複雜,包括化學、物理和慢性感染等外部因素以及遺傳、免疫、年齡、生活方式等自身因素。

“很多人只要一聽到這兩個詞,就會大驚失色。其實,在治療手段日趨多樣化的當下,癌症不該被妖魔化。科學抗癌防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就能實現對腫瘤的有效控制。”李小琴援引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數據:1/3的癌症完全可以預防;1/3的癌症可以通過早期發現得到根治;1/3的癌症可以運用現有的醫療措施延長生命、減輕痛苦、改善生活質量。

李小琴說,癌症的發生是人全生命週期相關危險因素累積的過程。癌症防控不只是中老年人的事情,要儘早關注癌症預防,從小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接觸菸草、酒精等致癌因素,降低癌症的發生風險。

而對於確診為癌症的患者來說,也不必過於恐慌,及早選擇正規醫院,根據癌症種類和疾病分期來決定綜合治療方案,是控制病情,提高生命質量的關鍵。李小琴介紹,目前,癌症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兩大類,非手術治療包括放射治療、化學治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內分泌治療、中醫治療等。

戴春華說,癌症的治療效果和生存時間與癌症發現的早晚密切相關,發現越早,治療效果越好,生存時間越長。市民平時要關注身體出現的癌症危險信號,若身體淺表部位出現的異常腫塊,皮膚或黏膜經久不愈的潰瘍,大便習慣及性狀改變或帶血,不明原因的發熱、乏力等異常症狀,及時到醫院進行診治。 (孫卉 楊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