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們都應該知道的理財知識

1、守好本錢,才能不下牌桌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天上也從來不會白掉大餅。

高收益一定伴隨高風險。

這道理,聽得耳朵都起繭子了吧?

但是,讓小番茄萬萬沒想到的是。

雖然經常苦口婆心地提醒,但還是有不少人會因為一時貪念,被拐進坑裡。

這其中,就有小番茄的老母親大人。

媽媽們都應該知道的理財知識

在我的印象中,自從我工作以來,我的母親以“我就是問一問”的方式,試圖向我打探過三次。

他們老年閨蜜口中所謂的“高收益、好流通、還安全”的理財方式。

前兩次分別是p2p、傳銷。

媽媽們都應該知道的理財知識

幾乎每次都是被我懸崖勒馬從坑邊拽了回來。

這一次,他們又在幹什麼呢?

一群50幾歲的老太太,被一幫來路不明,資質不清的機構,告知可以投資“外匯”賺錢,本金絕對“安全”。

號稱把錢存在裡面,利息蹭蹭漲。

但問到,具體他們怎麼操作?本金有無保障?機構資質如何?口頭說的安全和保證收益有沒有落實到紙面上?

我‍♀️。。。

只能慚愧地說,科學靠譜的理財理念科普還是不到位。

這其中甚至有些老太太把自己40多萬畢生養老錢一次性全放了進去。

幻想著放進去的四十萬,下半年變成七十萬,然後拿出來可以買房子養老。

老阿姨不看新聞,更不關心經濟走勢。

媽媽們都應該知道的理財知識

在「 」裡有講過。

相較於其他風險投資,比較安全的貨幣基金、三年期、五年期國債、大額存單等等收益都在走低,幾乎都是3%點幾的單利。

就連可以終身保證複利計息收益寫進合同的年金和終身壽險,最高的也就複利3.5%。

媽媽們都應該知道的理財知識

但是老阿姨們買的理財,被人說可以保本安全6%,有一點常識的人,聽著都會覺得不對勁吧。

這要是放年輕人身上,或許能及時逼坑。

但放在一群五線城市的大爺大媽身上。

有些小貪心,還缺乏基本的理財知識,也不看新聞。

總想空手套白狼,想收益高,還一點風險不願承擔。這不剛剛好,正中別人下懷。

你看著別人口頭允諾的那點6%、7%的收益,人家是看著你100%的本金

說到這裡插播一段往事。

我有一個遠房親戚,是我姥姥的哥哥,他已經過世了。

在我的記憶中他是個身材高大魁梧,心地善良,一輩子辛苦勞碌的老人。

但是不知道為什麼,這麼多年過去了。

回想起他來,總想到的是他在路邊抱著一根電樁撞頭的情形。

這一幕是真事,我也不記得是我親眼見到的,還是聽我媽跟我講的。

他撞電線杆是因為他一生辛辛苦苦攢的錢,被別人騙了。

為什麼會被騙呢?

還是因為無知、貪心,想賺大錢,雖然他也是個善良的好人。

媽媽們都應該知道的理財知識

2、攢不下錢,5%or10%,跟你一點關係也沒有

疫情以來,全球很多國家都在放水印錢,想要刺激經濟。

這時候不少人奮鬥中的朋友跳出來說,看到某些地區房子又漲價了,想著不借此上個車,總害怕資金在貶值,過個幾年也許還會再漲呢,自己不投是不是虧了。

但身邊也有不少早些年在一線城市有好幾套房產,後來出於一些原因和考慮先後賣掉一些的朋友。

他們卻在買鎖定收益的養老年金和壽險,這其中很多人其實經濟條件很不錯。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反差?

因為你站在不同的高點,看到的東西是不一樣的。

向上流動的過程當中,你始終想著往上爬,再往上爬,認為只要上去了,就找到你想要的了。

但事實上,已經爬到一定高度的人,在這個過程中,已經明白沒有所謂的邊界,你如果不明白你終其一生想要追求什麼。

你爬上一層,也不會明白,只能茫然無知地繼續爬下一層。

但是,人一生的時間卻是有限的

爬再高,也有更高,你還需要挖空心思地想著怎麼保持這個高度不掉下去。

所以有些見過高度的人,弄明白真正的高度其實在自己的內心。

於是,保住自己賺來的錢,不讓他們冒風險,可以安安心心地富有一生。比起投機對他們來說更為重要。

正式因為他們自己做投資,知道風險和收益並存,所以才會想方設法給自己預留剝離出來一定的資金。

絕對安全,不去承擔一點風險和虧損。

這樣的話,如果後面經濟不行投資失利了,這筆資金絕對是雪中送炭的錢。

而如果說你投資繼續能賺錢,生意做得風生水起,這筆錢就是錦上添花。

怎麼著,都不虧。

但是這一操作,是有一些朋友看不懂的。

會來問,那通脹呢?資產縮水嘞?

看到這樣的問法,第一時間想起來最近網絡上看到一個廣為流傳的一張圖。

媽媽們都應該知道的理財知識

試想,你如果沒有攢下來的錢。

2%還是5%,還是10%都跟你都沒有任何關係。

媽媽們都應該知道的理財知識

3、怎麼分配合理,有一些講究

如果你本身就有存錢儲蓄和投資的計劃。

那麼怎麼分配、如何做可以風險對沖,就是很有講究的一件事情了。

在這裡我一直比較推薦這套以人生目標為基礎的家庭資產金字塔原理

模型並不複雜,一共5層,

如圖,主要解決3類風險:

媽媽們都應該知道的理財知識

底層:解決人的風險

人究竟有哪些風險呢?

壯年生病、突然離世、發生意外...

媽媽們都應該知道的理財知識

還不僅如此,現在國內典型的家庭結構,是421型的。

也就是說,你既需要考慮到賺錢的人生病風險,還需要考慮到需要你養的孩子和父母生病的風險。

但家庭責任不同,配置保障的優先級和順序也不同。

那麼這一層的風險,就是需要我們用疾病保險去解決和轉嫁。

比方說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還有有房貸的人可以考慮定期壽險。

在 詳細說過,這裡不展開了。

中層:解決錢的風險

人的風險都轉嫁解決好之後。

接下來是錢的風險,具體都有哪些風險呢?

賺來的錢,賠掉/輸掉...

自己的錢,變成別人的錢...

自己的錢,給到了不想給的人...

缺乏合理的配置,錢在悄悄貶值...

但不管是出現哪一種風險,以下這些用錢的事情,是一定會發生的,比如:

孩子上學、自己養老、父母養老。

說不一定你心血來潮想換個車子、房子。

總之。

錢的風險就是,你躲得過初一躲不了十五的問題

因此,這個層面對待錢的態度,一定是「確定性」、「安全」、「可支配」。

分別是什麼意思呢?

「確定性」相對應的,就是「不確定性」,也就是所謂的yy空間。

比方說之前聊過的分紅年金,就是這種類型。

確定的保底收益,不超過2%;然後告訴你,還有一部分可能有,也可能沒有的收益,高的時候總共可以有4%、5%,低的時候,也可以為0,可以一直為0。

但是,我們想要用一些安全確定的工具做儲蓄,用於養老、孩子上學,圖什麼?

當然就是安全、確定。

不然圖想象空間,追求高收益,完全可以去投資股票、權益類資產,完全不用選擇這3%、4%的產品了?

當然了,這話是這麼說。肯定不建議你把錢不加區分全丟進股市。

因為股市和職場一樣,不相信眼淚。

不會因為你一句,我不懂,沒想到,我還小,就能溫柔對待。

風險面前,人人平等。

媽媽們都應該知道的理財知識

高收益永遠伴隨高風險,你要隨時做好本金腰斬甚至虧空的可能。

所以,話說回來。

既然你希望的是安全的、看得見摸得著的、不饒彎子、明明白白告訴你存多少錢,可以領多少錢的。

那就選擇確定性前提下,固定收益儘可能高的產品。

比如說3.5%固定收益年金和終身壽險。

在 複習。

不論未來利率怎麼變,你的錢袋子始終是終身複利3.5%,保本且安全。

「安全」,我不用說了吧?

能夠有合同約定的肯定是最好的。哪怕是銀行,也不是沒有破產的風險。

就在4月6日,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當地時間週五宣佈,西弗吉尼亞州的"美國第一州銀行"破產。

媽媽們都應該知道的理財知識

我們國家早在2015年就出臺了《存款保險條例》《條例》明確規定,存款保險實行限額償付,最高償付限額為人民幣50萬元。

媽媽們都應該知道的理財知識

而在國內已經有兩家銀行破產的先例了,98年破產的海南發展銀行,2012年破產的河北肅寧尚村農信社。

「可支配」

所有的資產其實都是所有權、控制權、使用權,保險也一樣。

只是說,有一些產品你既可以支配,還可以給你下一代支配;

有一些產品,只能你去世之後你的後代或者家人支配。

當然需求不一樣,適合的產品也不同,這話說過好多次了。

所以下次千萬別來一句,那誰誰誰買的啥啥啥,我也想買。

你跟那誰誰誰,收入一樣麼,家庭結構相同麼,消費習慣和想要解決的問題確定都完全一致麼?

媽媽們都應該知道的理財知識

上層:解決購買力的風險

最後的最後。

當你把疾病基金、儲蓄基金都規劃和準備好之後,你想做一些高風險投資。

是完全可以的。

因為你已經設計了一個安全邊界,即便投資失敗了,對你也沒有一丁點影響。本身那個錢就是搏一把的對吧。

賺了當然好,賠了也不心疼。

除了自住用的房子以外,投資房產也是屬於帶有一定風險的投資行為,而不是底層消費。它是金融產品,有漲的時候,就有跌的時候。

只漲不跌的神話,還沒有聽說過。

你可能不信,可是誰知道呢。

拿過去的經驗看現在,拿現在的情況預測未來,都是不太靠譜的行為。

歸根到底,還是那句話,不管你身處什麼階段,一定要想法設法留一部分保證資產安全的錢。

就像巴菲特的六字投資理念說的:“成大功,避大險”。

不管在哪個領域,最大的風險就是黑天鵝事件。

而且黑天鵝事件有一個特點,就是完全不可預測。

唯一能預測的就是,它一定會到來。


好了,今天就到這裡。

點個在看再走哦~

今天週一,有個好心情

更多保險乾貨和案例知識,講給你聽~


相關閱讀:

媽媽們都應該知道的理財知識

作者Kris:

R&F創始成員,資深保險經紀,金融碩士,簽約作者,終身學習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