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一茜跟女兒聊天現“尬聊”:學會“開放式”提問,才能“暢聊”

點擊頭像關注碩小果育兒學堂,每天跟你分享育兒心得,一起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前兩天,葉一茜在微博發了一條:跟森蝶聊天,每一句都是ending,引發了網友熱議。

這是森蝶看完《哪吒》後,跟媽媽之間的對話。

葉一茜跟女兒聊天現“尬聊”:學會“開放式”提問,才能“暢聊”

從聊天記錄可以看出,葉一茜很想跟森蝶聊聊看完《哪吒》的感受,但是每一句都讓女兒給聊死了。最後,聊天終結者非森碟莫屬。

葉一茜跟女兒聊天現“尬聊”:學會“開放式”提問,才能“暢聊”

微博下面不少網友說,自己也有同款父母。每天只會問吃了嗎?想吃啥?

葉一茜跟女兒聊天現“尬聊”:學會“開放式”提問,才能“暢聊”

還有網友說,森碟能這樣有問有答算是客氣的,自己家孩子問好多遍都不帶答一句的。

想起有一次,我們班一個孩子的媽媽,過來跟老師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她說:“我家孩子在家整天鎖著房間,都不知道他在裡面幹啥,我們說什麼都聽不進去,老師你說話對他還能管用些。”

這位媽媽的言談中滿是養育孩子的無奈和心酸。你想,孩子長到這麼大了,卻漸行漸遠無法走入他的內心。說多了,嫌煩。不說,不像親生的。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關閉心門,不愛跟父母聊天呢?所有的溝通主要就是涉及“問、聽、說”三個方面,很多父母在跟孩子聊天時不知道怎麼開始,也就是不知道怎麼問能把話題深入聊下去。很多時候,一開口就終結了聊天,像葉一茜跟森碟的“尬聊”那樣。下面我們就從“問”這裡入手,打開聊天大門的“門把手”。

葉一茜跟女兒聊天現“尬聊”:學會“開放式”提問,才能“暢聊”

一、開放式問題和封閉式問題有什麼區別

如果希望問的問題能夠激發孩子的聊天願望,所提的問題必須能夠引起孩子的興趣和思考,這樣的問題被稱為開放式問題或者創造性問題。因為開放,所以答案並不是唯一的。既然答案不唯一,這樣的問題就可以讓孩子自由表達他們的想法、觀點和感受。

開放式問題的主要特點是允許孩子思考、推理一段時間,最後能夠完整表達想要說的觀點。這些觀點能夠起到解決問題的作用。因此,這種提問尤其注重觀點表達、思維力、創造性、想象力的培養。比如下面這些提問:

“這些動物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呢?”

“接下來你打算做什麼?”

“如果恐龍活到現在,會是什麼樣子呢?”

“你覺得我們吃完飯做點什麼好呢?”

“你去看望爺爺的時候,都經歷了哪些事情呢?”

葉一茜跟女兒聊天現“尬聊”:學會“開放式”提問,才能“暢聊”

這些問題的提出,可以給孩子一個準備回答的時間,並且答案不是非此即彼。不管孩子說什麼,父母都會認真傾聽。這對孩子來說,會賦予自信,因此親子間可以愉快地把天聊下去。

而封閉式問題的答案是唯一的,只有一兩個字。雖然這樣的問題有時候有提問的價值,比如你帶鑰匙了嗎?你餓了嗎?你渴不渴?這樣的提問通常不能讓談話繼續下去,更不會讓孩子從談話中認識自我,得到一種能力、價值上的肯定。

葉一茜跟森碟的對話就是封閉式提問,每一個答案非此即彼,不需要認真思考就能脫口而出。沒有繼續思考的價值。所以,話題會很快終結。

二、經常進行開放式提問對發展孩子的能力有哪些好處?

生活中,大部分父母認為聊天就是了解孩子的需求,讓親子之間關係融洽一些。對於聊天的深層次益處幾乎沒有認真考慮過。其實,好好聊天不光能夠促進親子關係,對於孩子能力培養、身心健康發展也大有幫助。

葉一茜跟女兒聊天現“尬聊”:學會“開放式”提問,才能“暢聊”

1、提升孩子的自尊

當孩子跟父母進行互動時,父母就是一面鏡子,透過它能認識自己,並判斷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如果溝通過程很順利,親子關係良好,孩子對自己的評價就是積極的。他們會認為自己得到了父母的認可和喜愛、知道很多事情、有能力解決問題、能做出選擇和決定等。這種對自我的評價就是自尊,它包括價值、能力和控制力。

價值

我們經常會聽到孩子問:“你喜歡我嗎?”“你為什麼喜歡我?”“如果我怎樣,你還會喜歡我嗎?”這些想法都是對價值的探索。如果父母跟孩子之間的溝通良好,關係融洽,孩子自然會感受到肯定和價值感。“你看,父母多喜歡我,願意跟我聊天。”

能力:

孩子認為自己能夠完成任務並實現目標,這就是一種能力的體現。不管他們玩遊戲、嘗試新事物、探索新技能還是跟父母交流,他們內心想知道:“我能做什麼?怎樣才能做好?我能成功嗎?”父母的開放式提問,給孩子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因為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在裡面,不管是哪種回答,都值得被肯定。有的時候,通過回答還能解決一些問題。因此,讓孩子從回答中體驗成就感,就是對他能力的肯定。

控制:

孩子從小就會從很多事情中嘗試控制力。比如小嬰兒通過哭泣來獲得看護人的關注,讓看護人陪伴自己的時間久一些。學齡前的孩子能夠自己獨立吃飯、睡覺、穿衣服等。在做這些事情時,孩子會判斷自己對這件事情有沒有控制力,能不能掌控局面。而父母用開放式問題引導孩子回答,無疑給了他一個控制聊天節奏、方向和氛圍的機會。

葉一茜跟女兒聊天現“尬聊”:學會“開放式”提問,才能“暢聊”

2、培養創造力

美國科學家馬庫斯.蕾切爾曾經提出一個“大腦暗能量”的概念。也就是說,你即使坐著什麼都不幹,有很多大腦區域仍然是在忙碌著的。這些腦區消耗的能量比動腦子消耗的還要多。所以被稱為“大腦暗能量,它是創造力的關鍵。我們平時大腦中出現的那些很有創意的新想法,其實就是大腦對舊知識的一個加工重組過程。在我們緊張忙碌的時候,這些一閃而過的新念頭都被壓制住了。只有在放鬆的時候,“大腦暗能量”才會起作用,新奇的想法進入意識當中,就變成了創意,也就是靈感。

父母跟孩子聊天的時候,就是一個很放鬆的過程。聊的時間越久,新想法就越多。很多針對大腦暗能量的研究表明,平時多注意跟孩子進行發散式對話,有利於提高創造力。比如你問孩子一個酒瓶子除了能夠裝酒還能夠有什麼用途?一本書除了能夠傳播知識,還可以做什麼?這些開放式問題的提出,可以幫助孩子大開腦洞,湧現出很多有創意的想法。父母如果再加入自己的觀點,整個聊天過程可以變成一個小型辯論會。

葉一茜跟女兒聊天現“尬聊”:學會“開放式”提問,才能“暢聊”

3、培養想象力

很多人認為只有成人才有豐富的想象力,其實孩子從18個月大的時候,已經能夠根據想象指導行為了。當他們在想象的時候,其實就是聯繫在現實世界中思考和解決一個新問題的能力。科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讓小嬰兒玩套環的遊戲,其中一個套環是壞掉的,不能用。15個月大的孩子會逐個嘗試每個套環能不能套進去,18個月大的嬰兒完全不會用那個壞掉的套環。因為他們已經能夠想象出那個壞掉的根本套不上,乾脆直接忽略。

如果我們平時在跟孩子相處時,問一些這樣需要想象的問題:如果本來不是這樣的,會怎麼樣呢?將來你要是當了宇航員,你會在哪個星球看到什麼呢?這個事情除了可以這麼做,還能怎麼做呢?這些回答都得需要孩子花時間深度思考,只有插上想象的翅膀,才能有很多不同的想法。所以,開放式提問就有開放式回答,對促進孩子想象力的提升大有益處

葉一茜跟女兒聊天現“尬聊”:學會“開放式”提問,才能“暢聊”

三、在進行“開放式問題”提問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1、只有提前掌握好開放式提問的一些常見句式,才能在聊天時靈活發問

你認為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我們還能怎麼做?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

你是怎樣......的?

如果......會發生怎樣的事情?

你會怎麼解釋......

開放式問題的最大點就是答案不是唯一的,當孩子說出不一樣的觀點時,父母千萬不要急著糾錯,也不需要爭輸贏

尊重孩子的想法才是最關鍵的。否則,將無法建立“暢聊”模式,孩子不會繼續跟你討論觀點,不信任一旦產生,將很難重建。需要注意的是,只要孩子開始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就可以經常採用這種聊天模式,從小就需要建立親子間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葉一茜跟女兒聊天現“尬聊”:學會“開放式”提問,才能“暢聊”

像上文中提到的葉一茜跟森碟的對話,只要改變一下提問的問題,就能擺脫“尬聊”。對於“哪吒好看嗎”這個問題,可以改問“哪吒中你覺得哪一個場景最好看?”當森碟說完一個她認為的好看劇情時,媽媽接著就要表達自己的想法。然後,可以對這兩個場景作一番比較。如果兩個人喜歡的場景一樣,可以討論喜歡的不同理由。只要森碟對這部劇真心感興趣,聊的話題一定會更多更久。

2、平時多收集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從興趣點切入發問

孩子長大之後,開始有了自己的興趣愛好。有很多時候,父母並不是很瞭解孩子的興趣,只會聊學習、基本生活需求方面的話題,讓聊天顯得過於刻意。如果跟孩子聊的話題他不感興趣,不管用什麼方式提問,孩子都會以不知道或者沉默敷衍。所以,很多父母不知道孩子在想什麼,無法找到話題切入點。

在熱播劇《小歡喜》中,季勝利剛調回來的時候,跟兒子關係一直很生疏。兩個人不能呆在一起,說一兩句話就吵吵起來了,每次都是兒子甩給他一個背影回自己房間。後來,他聽了兒子舅舅的建議,開始瞭解兒子的興趣,以彌補這些年父愛的缺席。他跑到兒子喜歡的賽車場和遊戲廳,親自體驗玩賽車的感覺,瞭解季楊楊感興趣的事物。之後,兩個人的聊天只要涉及賽車相關的話題,就有說不完的話。

葉一茜跟女兒聊天現“尬聊”:學會“開放式”提問,才能“暢聊”

3、當孩子不願意聊自己的情況時,可以從側面進行發問

從大寶上幼兒園後,我很想了解他每天在幼兒園的表現。所以在睡覺前我們約定一個聊天時刻。一開始,他很喜歡說在幼兒園發生的事情。後來就有點厭倦說這些事情了,出現敷衍式聊天的情況。

有一天晚上,我看似很隨意地問了一句:“你們班上最調皮的小朋友今天做了什麼?” 他一聽可來勁了,巴拉巴拉跟我說了他們班一個叫什麼的同學因為做了一件什麼事情,被老師罰著到隔壁班呆了一下午。接著,我又問他:“你們老師可真厲害,你害怕不?今天你有沒有做什麼很調皮的事情被老師罰到隔壁班呀?” 他遲疑了一下說:“有點調皮,站隊的時候,沒有聽老師的話,在隊伍後面跟小朋友打鬧了。但是沒有罰到隔壁班,只是被老師罰到牆邊站了一會。” 一來二去,我就能瞭解他在幼兒園的表現。

除了問他的同學和朋友,每天下班後我們還可以跟孩子聊自己一天的工作經歷,遇到哪些有趣的事情跟孩子進行分享,這樣孩子也會跟你分享他今天遇到的事情,是不是又是一個開啟“暢聊”模式的門把手?

葉一茜跟女兒聊天現“尬聊”:學會“開放式”提問,才能“暢聊”

4、發問時的目的性不要太強,注意話題的多樣性

在《熱播劇》小歡喜中,宋倩的控制慾可是人盡皆知。跟女兒在一起除了聊學習幾乎沒有別的話題。英子跟媽媽在一起特別壓抑,母女之間經常會爆發矛盾,最後直接逼到自殺的程度。而劉靜就不一樣,對孩子一直採取寬容、包容的態度,什麼話題都可以聊。英子把她當做朋友般傾訴心事,心裡有什麼秘密都跟她說。

據我觀察,班裡很多孩子其實都不願意跟父母溝通,我曾經做過調查,大約80%的學生認為父母只看重他們的學習以及影響學習的因素,至於健康、興趣、愛好、心理等方面很少過問。每次週末回家,父母最常問的問題通常是:

葉一茜跟女兒聊天現“尬聊”:學會“開放式”提問,才能“暢聊”

“寫完作業了嗎?怎麼光知道玩?”

“你看誰誰,每次考試都比你考的好,你怎麼學的?”

“你在學校沒有幹亂七八糟的事吧,千萬別讓老師不管你了。”

“你在學校表現怎麼樣啊,有沒有挨罰?老師對你好不好?”

由此可見,大部分家長關注的是成才而不是成人。其實,真正決定孩子未來是否幸福的是興趣愛好、個人情緒、處理人際關係能力、性格、人格特徵等。僅僅關注學習成績,不利於孩子好奇心、創造力、智商、情商等培養。因此,我們在跟孩子聊天的時候,注意多方面發問,全面瞭解孩子。

溝通需要技巧,只有以平等的態度、以禮相待、設身處地站在孩子的角度來想問題,才能有益於和孩子順暢溝通,化“尬聊”為“暢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