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白不注意這 4 點,你白得慢那是活該!

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又到了動物交配的季節,又到了“你再不美白就來不及了的季節”。

美白不注意這 4 點,你白得慢那是活該!

於是,呼朋喚友,拉上你的小姐妹,大家一起把美白精華用起來。

一個月過去了,人家白了,你還沒多大效果。

“難道是我選的產品不好?那我換成一樣的。”

又一個月過去了,人家繼續白著,你還是沒多大效果。

“個體差異?那我也太慘了吧!”

先別哭,也許不是你命苦,只是細節做錯了。

護膚還要有什麼細節?不就是買了一層一層塗上去就好了嘛?

當然有,產品的儲存方式、產品之間地搭配、產品用量、防曬是否做到位都和美白的效果息息相關。這裡面有很多小錯誤,你可能都沒有注意到,往下看。

美白不注意這 4 點,你白得慢那是活該!

美白不注意這 4 點,你白得慢那是活該!

- 不要曬 -

美白不注意這 4 點,你白得慢那是活該!

如果你的美白精華日常是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看完文章記得把它請到陰暗的位置去。

日曬會影響成分的活性,尤其是 VC 類產品,如果產品中標有“抗壞血酸”(只這四個字,前後都沒有多餘的字),一定不能曬。配方師辛辛苦苦做好的穩定配方,結果被你一曬,還沒上臉就可能降低了部分活性。

如果你用的美白精華,成分表裡有 “苯乙基間苯二酚”,也不要曬。這個成分接觸陽光容易變色,可能會影響你的膚色。所以無論是在瓶中還是再臉上,都要避開紫外線,日間使用這種精華的時候可以通過塗抹防曬的方式避免其變色。

- 不要加熱 -

冷颼颼的天氣,想敷個面膜又怕冰涼涼的感覺不舒服,怎麼辦?拿熱水泡泡吧!放暖氣上熱熱吧!

NO!溫度過高也會影響成分的穩定性。

美白不注意這 4 點,你白得慢那是活該!

雖然產品在上市之前會做耐熱耐寒的測試,但測試的結果是保證其性質不會改變,即不會出現分層、析出物質等情況,並不能保證其內成分絕對不失活,更不能保證產品效果不會打折扣。

主打抗氧化、抗老的面膜產品也儘量不要加熱。

美白不注意這 4 點,你白得慢那是活該!

美白不注意這 4 點,你白得慢那是活該!

成分表中帶有“苯乙基間苯二酚”(俗稱 377 )的產品,不要和成分表中帶有“卡波姆”的凝膠產品同時使用。

因為 377 需要比較低的PH 才能維持穩定,而卡波姆的凝膠產品的PH 一般比較高。如果兩者前後使用,間隔時間短的話,會因為 PH 的改變導致“苯乙基間苯二酚”失去活性,影響美白效果。

美白不注意這 4 點,你白得慢那是活該!

▲ 常見的含 377 的產品

可以早晚分開用,或者一起使用時前後隔開半小時。

“苯乙基間苯二酚”最好能夠和主打維生素 C 或水楊酸、果酸的產品一起使用。因為都是低 PH 起效,不受影響,並且能夠增強美白效果。敏感肌就不要考慮了,因為效果加強的同時,刺激性也會加強。

PS: 苯乙基間苯二酚俗稱377。

美白不注意這 4 點,你白得慢那是活該!

美白不注意這 4 點,你白得慢那是活該!

“一次要用多少產品”和“這瓶精華應該多久用完”,這類問題,相信一直是大家長久的疑問。

確實,對於精華和麵霜等核心成分相對較高的產品,產品的用量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最終的效果。

參照功效研究的常用用量,建議大家一次的使用量在0.5~0.7g(ml)。

看不懂是不是?沒事,幫你算一算,假設30ml的精華,臉小點的一次用0.5ml。一共可以用60次。一天兩次算,一共用30天。

所以一瓶30ml的精華,一個月之內就應該用完了。

美白不注意這 4 點,你白得慢那是活該!

美白不注意這 4 點,你白得慢那是活該!

你覺得我要和你說“不好好防曬,就算白起來又會很快黑回去”這樣的事麼?

雖然這是事實。

不防曬,不但很容易黑回去,而且更容易受到紫外線傷害,更容易曬傷,更容易引起光老化和皮膚癌等。除此之外,不防曬還容易加快美白成分損失,甚至對皮膚造成更嚴重的傷害。

美白不注意這 4 點,你白得慢那是活該!

維生素 C (單指抗壞血酸)可以抗氧化,減少紫外線引起的紅斑,對抗皮膚炎症。日間使用能夠增加皮膚對抗紫外線的能力。但是這個成分見光容易分解,失去效果,所以一定要搭配防曬產品,儘量的降低不必要的損失,讓更多的 VC 在臉上發揮作用。

除了見光損失,有些成分受到日曬還可能產生刺激性物質。

熊果苷受到日曬容易不穩定,少量轉換成氫醌(對苯二酚),可能會增加刺激性。氫醌是一種強效美白劑,有細胞毒性,只允許藥物使用,並且使用需要遵循醫囑。

除了熊果苷,主打酸類(水楊酸、甘醇酸、杏仁酸、乳糖酸)的產品也一定要搭配防曬使用。

美白不注意這 4 點,你白得慢那是活該!

▲ 常見的含酸的產品

酸類成分見光不會有反應,但它會讓角質層變薄,會更容易曬黑,也會增加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

美白相關的小誤區就到這裡啦!希望大家都看明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