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刺秦王:兩件重禮,一出悲劇,一聲嘆息

公元前227年的一天,咸陽宮內外一片喜慶,最高興的人應該屬秦王嬴政了,他要用九賓禮(九位迎賓贊禮的官員延引上殿)迎接兩位即將到來的使者,但是這場喜慶場面轉眼成為定格在歷史上的一出悲劇。那麼這兩位使者是誰呢?原來這兩位使者來自燕國:一位是荊軻,一位是秦舞陽。他們作為燕國的特使,代表燕王來向秦國投降,所以才有了上面一幕。

荊軻刺秦王:兩件重禮,一出悲劇,一聲嘆息

燕王為什麼不親自來呢?

根據中間人的說法,這時候的燕王已經被嚇破了膽子,蒙嘉(秦王最信任的中庶子)對秦王說,燕王早就被嚇破了膽,這時候的秦國所向披靡,已經將韓國,趙國和魏國收入囊中,下一個要準備動手的就是燕國,所以燕王準備舉國稱臣,要做秦國的諸侯國,也就是劃入秦國的郡縣裡面,相當於今天的一個省長一般,只要能保住燕國的宗廟就可以。

燕王自己害怕,不敢親自前來,所以就斬下了樊於期的人頭,獻上了督亢的地圖,派遣使者攜帶這兩項重禮前來秦國投降,燕王為了表示誠意,使者出發前,他在朝廷上舉行了盛大的歡送儀式,所以才有了秦王嬴政的大喜,準備用九賓禮迎接這些使節。

“嘉為先言於秦王曰:“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不敢興兵以拒大王,願舉國為內臣。比諸侯之列,給貢職如郡縣,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廟。恐懼不敢自陳,謹斬樊於期頭,及獻燕之督亢之地圖,函封,燕王拜送於庭,使使以聞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聞之,大喜。乃朝服,設九賓,見燕使者咸陽宮。”《史記》


荊軻刺秦王:兩件重禮,一出悲劇,一聲嘆息

樊於期人頭有什麼價值?太子丹為甚麼要收留他呢?

樊於期是秦國的大將,當時秦王派遣他去攻打趙國,沒曾想這次打了敗仗,古代如果打了敗仗是會受到很嚴重的軍法處罰的。由於害怕秦王,所以他就逃跑進入了燕國,為的是投奔燕國的太子丹,這樣來保全自己的性命。當時太子丹為人寬厚,所以就收留了他,但是太子丹的老師是堅決不同意的,鞠武認為:秦皇殘暴,如果真的收留了樊於期,可能會激怒秦王,到時候燕國的麻煩就大了,面臨滅國的危險。就算有管仲,晏子這樣的能臣也無法化解。

“居有間,秦將樊於期得罪於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鞠武諫曰:“不可。夫以秦王之暴而積怒於燕,足為寒心,又況聞樊將軍之所在乎?是謂‘委肉當餓虎之蹊’①也,禍必不振矣!雖有管、晏,不能為之謀也。”《史記.刺客列傳》

但是太子丹當年在秦國做過人質,與樊於期私交甚好,他是個顧念舊情的人,所以不顧他人的反對,最終收留了樊於期,秦王聽說這件事之後異常憤怒,直接將樊於期在秦國的家人全都抓起來殺了,但是這還是難以平息他心中的怒火,所以就出高價懸賞樊於期的人頭,這個時候收到了有人送來樊於期的人頭,秦王當然高興。

荊軻刺秦王:兩件重禮,一出悲劇,一聲嘆息

而另一樣禮物就是燕國的督亢的地圖。這個地方大概就是中國今天的河北固安和涿州一代。這一帶是燕國最富饒的土地,秦王對這一片土地垂涎已久,無奈的是一直沒有拿到這一帶的地圖,所以想要舉兵攻打也異常困難。這個時候的秦軍已經滅了韓國,趙國和魏國,大軍已經接近燕國的邊境,就差這份地圖就可以拿下燕國,所以對於秦王來說,這份地圖意義重大。

而這次燕國使者親自送來了地圖投降,這樣一來就可以不費一兵一卒就將燕國拿下,如果這是這樣,那麼秦王統一天下的大業又朝前邁出了一大步,這樣出乎秦皇預料的大好事怎麼能不讓秦王心花怒放呢?所以秦王也是穿正裝,以九賓大禮相迎。

荊軻刺秦王:兩件重禮,一出悲劇,一聲嘆息

一切準備就緒,儀式正式開始

終於等來了燕國的兩位特使,其中正使荊軻手捧放著樊於期人頭的盒子,副使秦舞陽拿著督亢的地圖,跟隨九位迎賓的官員緩緩走上了富麗堂皇的秦王大殿。本來一切都在計劃中,一切都是那麼的順利,但是看到秦王宮武士肅穆的氣勢,秦舞陽臉色變得煞白,渾身直打哆嗦,這個小動作引起了大臣們的注意。

秦舞陽在燕國的時候,十三歲就殺過人,在燕國確實是耀武揚威的存在,但是這種人只是外強中乾,氣勢內心膽小如鼠。看到秦王宮肅穆的情況就嚇得差點尿褲子。荊軻看到這種情形,不由發笑,然後對秦王解釋說,來自偏遠的粗人,沒有見過世面,見到秦王宮如此肅穆莊嚴,這是被嚇到了。當然秦王是什麼人,雖然打消了一些疑慮,但最終還是有了提防。

荊軻刺秦王:兩件重禮,一出悲劇,一聲嘆息

兩人到了殿前臺階下,是該獻上寶物的時候了,秦王看了瑟瑟發抖的秦舞陽,又看了鎮定自若的荊軻,最終讓荊軻呈上了地圖,這副地圖可不一般,他的裡面藏了一把鋒利的匕首,而這把匕首也不是普通的匕首,它是徐夫人打造的,這在當時是一把名牌匕首,打造的時候用各種毒物經火淬鍊而成,可以說是劇毒無比,見血封喉。這可是太子丹花了重金從趙國購買而來,用動物做了實驗,可以說是見血封喉,只要弄破秦王皮膚,秦王基本是必死無疑。

荊軻刺秦王:兩件重禮,一出悲劇,一聲嘆息

圖窮匕見的時候,秦王政出於本能的的反抗,用力過猛將袖子給掙斷了,最終也因此而得以逃脫,荊軻在大殿上猛追不捨,最終在大殿裡面繞圈,下面大臣也是亂作一團,只能徒手去救駕,秦王的佩劍有7尺長,所以怎麼也抽不出來,最後是在危急關頭,一個揹著藥囊上朝的御醫夏無且將藥囊扔了過去,荊軻看到有東西飛過來就慢了腳步,這也給秦王有了喘息的機會,這時候大臣們也發現了問題所在,那就是秦王拔不出劍。這時候都齊聲喊道:“王負劍,王負劍”,這時候的秦王也反映過來了,於是將長劍推到背後,這樣劍尖向上,劍柄朝下就能拔出來了,拔出長劍之後,秦王向荊軻左腿刺了一劍,荊軻站不起來了,情急之下只能將匕首奮力投向秦王,但是最終沒有投中。荊軻被秦王刺了八劍。荊軻自知大勢已去,所以臨死前能做的也就是羞辱秦王一番。

荊軻刺秦王:兩件重禮,一出悲劇,一聲嘆息

百密一疏導致前功盡棄

這不禁讓人思考,如果當時秦舞陽不那麼膽小,上去幫荊軻的忙結果會怎樣?或者荊軻等到了哪位知己,陪同前來的不是秦舞陽而是哪位知己會怎樣?《史記》的記載是秦舞陽奉上地圖,說明刺殺任務的執行者是秦舞陽,荊軻只是協助,秦舞陽臨時掉鏈子之後才換了荊軻上場。也是秦舞陽的膽小才造成了秦王的猜忌,之後只准許荊軻上殿。總的說來,刺殺失敗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第一個是單人行動,秦舞陽形跡可疑不能上殿,這使得如此重任完全都壓在了荊軻一個人身上,如果兩人行動,那麼成功的幾率要大很多。

第二個是一肩雙挑。整個行動來看,這次行刺的主力是秦舞陽,但是因為他的膽小導致了秦王起疑,最終忽悠秦王和刺殺秦王兩個任務都只能由荊軻來完成。兩個人一起都不一定能成功,更何況一人呢?

荊軻刺秦王:兩件重禮,一出悲劇,一聲嘆息

結束語

對於荊軻刺秦王的行動自古以來就評價不一,《史記刺客列傳》裡面將荊軻視為俠義英雄,千古義士。但是很多學者也認為他是一個愚蠢之人,匹夫之勇,也有人認為他是一個被僱傭者,同樣也有人認為他是一個反動派,但是在張藝謀的《英雄》裡面的形象應該是最符合荊軻的詮釋。他去刺殺秦王不是單單因為燕國,也不是因為太子丹,而是源自他本人,算是一個真正的自發,自覺去刺殺秦王的民族英雄,不過歷史沒有讓他成功,可以說是兩件重禮,一場悲劇,最終只留下一聲嘆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