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大學裁撤醫學類專業 醫生困境出路何方?

985大學裁撤中醫、護理專業,“狀元不學醫”?

985大學裁撤醫學類專業 醫生困境出路何方?

提起醫生這個職業,無論是白衣天使的美譽,還是救死扶傷的崇高,都讓許多人充滿了嚮往,然而現實場景中醫生的搖籃,重點大學中的醫學類專業卻頻頻遇冷。

近日,985大學三甲之一的浙江大學共有10個本科專業被撤銷,除了“生化環材”就業環境差的“四大天坑”專業,中藥學、護理學等醫學類專業也赫然在列。

醫學類專業遇冷不僅如此,早在去年,北京大學醫學部、復旦大學醫學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部醫學類專業為吸引生源,採取降低錄取分數線的政策,引發大家對於醫學行業前景的唏噓。

作為社會崗位的搖籃,大學專業的冷熱是目前社會需求的縮影,也預示著未來五到十年的走向,我們不禁要發問:醫學專業究竟怎麼了?

醫生群體深陷泥潭,“重點”不在路向何方

985大學裁撤醫學類專業 醫生困境出路何方?

如果重點大學都沒有“重點”,那醫學發展將走向何方?

透過現象看本質,還是醫生行業近年來遭遇的“困境”,讓許多大學生望而卻步。

近年來,醫患關係緊張所造成的“醫鬧醫霸”事件迭出,隨著事件發酵與輿論關注,醫生群體儼然已成為“弱勢群體”,光鮮亮麗職業光環的背後,有更多現實的困境:

執業環境變差,超負荷工作成常態。2018年發佈的職業環境分析報告中,將醫生列入“高危職業”群體,不但要面對醫患關係潛在風險,更承擔著超負荷工作的壓力,作為健康的保衛者,醫生自身的健康狀況卻令人堪憂,超時超量工作成常態。

醫學應屆生擇業高不成低不就。擋在專業與就業之間的門檻,成為許多醫學類應屆生擇業的“鴻溝”。三甲醫院因為環境待遇與發展空間的優勢,自然成為“香餑餑”,但上級醫療機構資源承載力有限,門檻要求較高,且扎堆效應凸顯。省級醫院基本只招博士、碩士,地市級醫院至少要求碩士學位,部分碩士、本科畢業生去二甲醫院,專科畢業生去縣級以下的醫院成為常態。許多無法進入二三甲醫院的應屆生只能選擇藥企醫企崗位,甚至轉行從業。

職業起步薪酬低,醫路漫漫成才難。即使能夠躋身公立醫療機構,也面臨著時間的考驗。許多醫學畢業生在30歲之前,只能從事助理、學徒身份,無法真正接診出診,薪酬待遇偏低,生活壓力加大。許多年輕醫生不得不面臨跳槽或繼續“煎熬”的兩難選擇。

政策鼓春風 多點執業成出路

985大學裁撤醫學類專業 醫生困境出路何方?

面臨行業及醫生群體目前的困惑,國家及相關部委接連發聲,在全力保障醫生收入及安全的基礎上,對醫療體制格局進行佈局,主旨圍繞一個口號“綜合控制、專科發展”,如2020年即將全面落地的分級診療政策明確指出,未來三級醫院政策定位就是危重症和疑難複雜疾病的診療服務,所以在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方面,控制公立綜合醫院不合理增長,鼓勵新增公立醫院以專科醫院為主。同時基層醫療資源的傾斜與培養,將為基層醫生提供更好的就業環境與發展機遇。

對於受限於收入及發展困局的醫生群體,多點執業已成為行業趨勢,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支持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的意見》,明確指出個體診所設置不受規劃佈局限制。多點執業最大受益者,出現在相對傳統的中醫行業,去年國家衛生計生委發佈《中醫診所備案管理暫行辦法》和《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註冊管理暫行辦法》,簡化中醫診所開業流程:開辦中醫診所只需備案、執業醫師3年可開中醫診所、民間中醫可以通過中醫(專長)醫師考核獲得醫師身份,這些無疑是對中醫診所的崛起起到了一個推進的作用。

2019年,大批民間中醫或基層醫生,甚至包括體制內尚未施展個人能力的年輕醫生即將合法多點執業,百花齊放、多點開花的醫療局面即將呈現。

行業亟需創新,互聯網+搭臺唱戲

985大學裁撤醫學類專業 醫生困境出路何方?

在政策背景下,醫生群體的自我“救贖”步入坦途,而行業創新仍需要平臺的支持,隨著互聯網+醫療,人工智能等領域的進步,打破時間空間限制的雲端資源成為醫療行業的紅海。如傳統中醫診所不僅能夠接診附近區域的患者,還可以通過互聯網+雲平臺擴大個人品牌及服務範圍,經營比重發生變化。

基層醫生通過基於雲端技術的遠程會診搭建患者與專家的橋樑,彌補專業技能的不足;對於資深專家,不僅能夠跨地區進行遠程會診,為各地患者提供診療服務,還可以推廣個人品牌,有償分享醫術經方。

互聯網+搭臺,不僅解決醫生群體的就業機會、收入問題,同時也成為分級診療的配套體系,讓更多患者能夠與專家名醫線上面對面,讓掛號難、排隊慢的傳統難題得以根治,保證醫療資源的合理分配。

共享中醫平臺宣御醫目前是該模式的先行者,通過APP及配套技術,將基層醫生、個人診所、年輕醫生與行業專家、名醫進行橋接,不同於傳統醫療互聯網項目線下轉線上的單向引導,宣御醫共享模式將線下線下資源優勢互補,致力於打造醫療行業共贏生態。

醫學類專業的冷遇不應成為醫生行業走低的錨點,我們應給與這個神聖職業應有的認可和尊重。社會健康需求的提升,也需要醫生群體通過多點執業等機遇,充分發揮個人價值,共建和諧的醫療服務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