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大学裁撤医学类专业 医生困境出路何方?

985大学裁撤中医、护理专业,“状元不学医”?

985大学裁撤医学类专业 医生困境出路何方?

提起医生这个职业,无论是白衣天使的美誉,还是救死扶伤的崇高,都让许多人充满了向往,然而现实场景中医生的摇篮,重点大学中的医学类专业却频频遇冷。

近日,985大学三甲之一的浙江大学共有10个本科专业被撤销,除了“生化环材”就业环境差的“四大天坑”专业,中药学、护理学等医学类专业也赫然在列。

医学类专业遇冷不仅如此,早在去年,北京大学医学部、复旦大学医学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部医学类专业为吸引生源,采取降低录取分数线的政策,引发大家对于医学行业前景的唏嘘。

作为社会岗位的摇篮,大学专业的冷热是目前社会需求的缩影,也预示着未来五到十年的走向,我们不禁要发问:医学专业究竟怎么了?

医生群体深陷泥潭,“重点”不在路向何方

985大学裁撤医学类专业 医生困境出路何方?

如果重点大学都没有“重点”,那医学发展将走向何方?

透过现象看本质,还是医生行业近年来遭遇的“困境”,让许多大学生望而却步。

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所造成的“医闹医霸”事件迭出,随着事件发酵与舆论关注,医生群体俨然已成为“弱势群体”,光鲜亮丽职业光环的背后,有更多现实的困境:

执业环境变差,超负荷工作成常态。2018年发布的职业环境分析报告中,将医生列入“高危职业”群体,不但要面对医患关系潜在风险,更承担着超负荷工作的压力,作为健康的保卫者,医生自身的健康状况却令人堪忧,超时超量工作成常态。

医学应届生择业高不成低不就。挡在专业与就业之间的门槛,成为许多医学类应届生择业的“鸿沟”。三甲医院因为环境待遇与发展空间的优势,自然成为“香饽饽”,但上级医疗机构资源承载力有限,门槛要求较高,且扎堆效应凸显。省级医院基本只招博士、硕士,地市级医院至少要求硕士学位,部分硕士、本科毕业生去二甲医院,专科毕业生去县级以下的医院成为常态。许多无法进入二三甲医院的应届生只能选择药企医企岗位,甚至转行从业。

职业起步薪酬低,医路漫漫成才难。即使能够跻身公立医疗机构,也面临着时间的考验。许多医学毕业生在30岁之前,只能从事助理、学徒身份,无法真正接诊出诊,薪酬待遇偏低,生活压力加大。许多年轻医生不得不面临跳槽或继续“煎熬”的两难选择。

政策鼓春风 多点执业成出路

985大学裁撤医学类专业 医生困境出路何方?

面临行业及医生群体目前的困惑,国家及相关部委接连发声,在全力保障医生收入及安全的基础上,对医疗体制格局进行布局,主旨围绕一个口号“综合控制、专科发展”,如2020年即将全面落地的分级诊疗政策明确指出,未来三级医院政策定位就是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所以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方面,控制公立综合医院不合理增长,鼓励新增公立医院以专科医院为主。同时基层医疗资源的倾斜与培养,将为基层医生提供更好的就业环境与发展机遇。

对于受限于收入及发展困局的医生群体,多点执业已成为行业趋势,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明确指出个体诊所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多点执业最大受益者,出现在相对传统的中医行业,去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简化中医诊所开业流程:开办中医诊所只需备案、执业医师3年可开中医诊所、民间中医可以通过中医(专长)医师考核获得医师身份,这些无疑是对中医诊所的崛起起到了一个推进的作用。

2019年,大批民间中医或基层医生,甚至包括体制内尚未施展个人能力的年轻医生即将合法多点执业,百花齐放、多点开花的医疗局面即将呈现。

行业亟需创新,互联网+搭台唱戏

985大学裁撤医学类专业 医生困境出路何方?

在政策背景下,医生群体的自我“救赎”步入坦途,而行业创新仍需要平台的支持,随着互联网+医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进步,打破时间空间限制的云端资源成为医疗行业的红海。如传统中医诊所不仅能够接诊附近区域的患者,还可以通过互联网+云平台扩大个人品牌及服务范围,经营比重发生变化。

基层医生通过基于云端技术的远程会诊搭建患者与专家的桥梁,弥补专业技能的不足;对于资深专家,不仅能够跨地区进行远程会诊,为各地患者提供诊疗服务,还可以推广个人品牌,有偿分享医术经方。

互联网+搭台,不仅解决医生群体的就业机会、收入问题,同时也成为分级诊疗的配套体系,让更多患者能够与专家名医线上面对面,让挂号难、排队慢的传统难题得以根治,保证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共享中医平台宣御医目前是该模式的先行者,通过APP及配套技术,将基层医生、个人诊所、年轻医生与行业专家、名医进行桥接,不同于传统医疗互联网项目线下转线上的单向引导,宣御医共享模式将线下线下资源优势互补,致力于打造医疗行业共赢生态。

医学类专业的冷遇不应成为医生行业走低的锚点,我们应给与这个神圣职业应有的认可和尊重。社会健康需求的提升,也需要医生群体通过多点执业等机遇,充分发挥个人价值,共建和谐的医疗服务体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