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高配版”!北大清华生回湖南师大附属颐华学校任教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高配版”!北大清华生回湖南师大附属颐华学校任教

聘任仪式。

红网时刻4月26日讯(记者 贺卫玲 通讯员 温剑文)2016年5月8日,湖南师大附中丁一开获得第17届亚洲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四年之后,从北大毕业的他决定回报母校,成为湖南师大附属颐华学校一名老师,他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能成为“蔡九金”一样的竞赛教练。

4月26日,岳阳平江县新建的湖南师大附属颐华学校(简称“师大颐华”)迎来了首批加盟的骨干名师和知名院校优秀大学毕业生。这55名“颐华人”从1200多位应聘报名的教师中遴选而出,他们中有国际奥赛金牌教练、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校长等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达33%。这50多位新进教师,从校长彭荣宏手中接过了教师聘任书,成为这所新学校名副其实的“拓荒者”。

在众多“拓荒者”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彭荣宏校长经常提到的“青年三剑客”:北京大学本科毕业生丁一开、清华大学本科毕业生郭润慈、中国科学院博士毕业生周宁。

“师大附中是我梦开始的地方,高中三年,我的竞赛教练对我影响很大。了解到师大、师大附中联合社会力量开办颐华学校时,我就第一时间递交了求职信,我觉得这是我回报母校和恩师的大好机会。”

丁一开口里的“竞赛教练”是全国模范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蔡任湘老师。蔡老师曾指导学生拿下九块奥赛金牌,人称“蔡九金”。“蔡老师的教育让我受益终身。他以独特的教学方式,培养了我们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精神,指导我们养成自主学习和生活的好习惯,让所有人取得了不错的竞赛成绩。”丁一开说,他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能成为“蔡九金”一样的竞赛教练。

谈到自己的教育理想,丁一开表示要努力成为一名智慧型教师,“希望借助我的引导,帮助颐华学子在不断的思考和交流中,完成对高中物理乃至真实生活的抽象思考,站到比我当初更高的地方。”

“作为一个注定要从事艺术工作的人,我最在意的其实不是薪酬待遇,而是有没有人情味。”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郭润慈说,不管是学校、还是平江,都让她觉得人情味很浓。这里有着深厚的人文艺术传统,是“蓝墨水的上游”、湘楚文化源头之一;这里是“将军之乡”,走出了很多革命英雄;平江是“天然氧吧”,这里的山山水水都可以成为很好的写生素材。

中国科学院周宁即将博士毕业,他选择支援家乡湖南,投身基础教育,成为师大颐华STEAM科创中心的一名校外指导老师。

作为一名博士生,却当一名普通的中学老师,会不会觉得大材小用?面对记者的疑惑,周宁坚定地表示:“在中学也可以做科研,我更愿意跟孩子们待在一起!如果一份职业能帮助到孩子们,能通过自己的学识、见识、思维和视野引领他们领略科学的美,那我有什么理由不去选择它呢?”

“扶贫先扶智。平江县党政重教、社会兴教,刚刚脱贫摘帽、由贫转强的平江人民对优质教育资源尤其渴望,对家门口读名校热切期盼。”彭荣宏校长表示,会把省会长沙的智力支撑带到平江来、把全国各地的骨干名师请到革命老区来、把一流高校的青年才俊聚到将军之乡来,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很有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