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油價和車市

轉自君強汽車諮詢

今天是2020年4月23日,距離武漢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封城”正好三個月。僅僅三個月,世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佈的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4月22日6時30分左右,全球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2553853例,累計死亡176323例。

美東時間4月20日,將於4月21日到期的紐約商品交易所的5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下跌55.9%,收於每桶-37.63元,跌幅為305.97%。

北京時間4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今年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為20650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6.8%。

北京時間4月10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3月份和一季度汽車產銷信息,一季度的累計銷量為367.2萬輛,同比下降42.4%。

上述歷史性的數據意味著歷史性的大變局正在發生。它將對汽車行業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汽車企業要如何應對,汽車人又如何應對,值得深思。

第一部分:疫情肆虐,車市腰斬。

2020年1月22日24時,我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達571例,1月23日,湖北武漢開始“封城”;隨後,湖北、全國其它省份的城市陸續跟進。4月8日,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之後,武漢開始“解封”。

根據百度疫情大數據顯示,截止4月22日22時,國內累計確診病例84294,累計治癒78104人,死亡4642例,現有確診僅剩下1548例。

疫情、油价和车市

與此同時,國際形勢則不容樂觀,確診病例增長的拐點還遙遙無期。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佈的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4月22日6時30分左右,全球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2553853例,累計死亡176323例。

其中,美國的確診病例就接近100萬例,而治癒不到10萬例;西班牙、意大利、法國、德國、英國等國的確診病例均超過10萬。

新冠肺炎不僅影響人類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安全,更影響了包括汽車生產和銷售在內的商業活動,世界各國都在保護生命安全和恢復經濟發展之間作兩難選擇。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消息,2020年一季度的累計銷量為367.2萬輛,同比下降42.4%;其中,1月,2月,3月的汽車銷量分別為193萬輛,31萬輛,143萬輛,同比增長率分別為:-18.7%,-79.1%,-43.3%。

疫情、油价和车市

同時,該協會還指出,在生產端,企業復工復產情況明顯好轉,據掌握的23家企業集團最新復工復產調查情況統計,整車生產基地全面復工,員工返崗率86%,復產情況達到去年平均水平的75%。

但是,在供給側,形勢並不樂觀,因為我國尚有若干關鍵零部件需要進口,而主要目標國均受到疫情影響,陸續停工停產,短期內面臨斷供風險。

根據天風證券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2017年我國汽車零部件進口金額為388億美元,前三名德國、日本和韓國;其中來自日本和韓國的金額為136億美元,佔比達35.3%;中國從日本、韓國進口的汽車零部件中,最重要的就是變速器,佔從日本進口的比重高達67.9%,其次是車身附件和轉身裝置等。

在消費側,報復性消費會來嗎?恆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表示,當前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強烈的報復性消費需求和口袋裡沒錢之間的矛盾。

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遠沒有結束,廣大消費者的收入必將受到巨大的影響。彭博社4月發文指出,“經濟模型測算得出美國經濟衰退率為100%, 美國曆時最長的經濟擴張週期已經結束”,“美國此次面臨的是幾代人中最為嚴重的一次經濟衰退”。

而中國的情況也不容樂觀,國家統計局近日發表的數據表明,中國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中金近日將國內2020年GDP增長率下調至2.6%。這意味著一大批企業將倒閉,很多人將失業,買車的意願和經濟能力均將下降。

車市下行了,救市的呼聲越來越強烈。《董揚汽車觀點》預計如果不採取措施,今年汽車市場的增長可能是-10%;如果採取合理的舉措,有可能達到-5%,甚至追平;他提出了擴大限購指標、1.6L以下乘用車購置稅減半、鼓勵以舊換新等建議。

也有過去反對救市的市場派專家汪雲青,這次也開始旗幟鮮明的發文《為什麼這次一定要救汽車?》。

國家領導人也在喊話“擴大消費是對沖疫情影響的重要著力點之一”,一系列的政策也在陸續出臺,如4月22日財政部等三部門發文明後兩年新能源汽車免徵購置稅。效果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第二部分:油價狂跌,電動遲疑

金融市場是商品市場的放大器,也產生了“負油價”這樣的“活久見”。

美東時間4月20日,將於4月21日到期的紐約商品交易所的5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下跌55.9%,收於每桶-37.63美元,跌幅為305.97%。

疫情、油价和车市

主要原因是各國能裝油的地方基本上都已經裝滿了,而石油的運輸和存儲的成本也相當高,疊加了4月21日這個強制期貨交割的規則,形成了踩踏式擠兌,造就了歷史性的油價,被稱為“無處安放”的石油。

彭博分析師認為,油價下跌的核心原因是,隨著各種遏制新冠疫情大流行的措施出臺,石油消費暴跌,原油庫存猛增;並表示未來油價在10-15美元波動是一個大概率事件。

低油價有可能為中國經濟加速復甦提供了絕佳的機會,也有可能引發了發展電動汽車的力度和速度。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20.6萬輛,份額為4.7%,仍然是小眾市場;同比下降4%,核心原因是補貼退坡。

電動汽車的核心優勢為:一是經濟性,百公里耗電成本為燃油車的10%-20%;二是環保性,使用環節零排放或低排放;三是動力性,輸出線性,並且綠燈放行時一騎絕塵,還利於變革汽車結構。

對於中國而言,則有另外一個因素,那就是石油的運輸通道安全的問題,而發電則是相對過剩的。

在消費端,除了牌照因素之外,電動汽車的用戶中,也真有一些人出於省錢、環保、保護地球資源等因素而購買電動汽車,同時也遭受充電難、續航衰減、車輛不保值、易起火等陣痛。

一直以來,我們都被灌輸這樣一個理念:石油是有限的,用一滴就少一滴。當消費者發現這只是其中一部分,當石油目前真的是供過於求,油價真的可以降到比礦泉水還要便宜,這個殘酷的現實將對汽車消費文化,尤其是電動汽車的消費價值觀帶來巨大的、長遠的衝擊。

這些倡導電動汽車的人中,有多少是真的買了?

事情在向好發展。一是國家近期大力推進“新基建”,其中包括特高壓和充電設施建設;二是經歷了相當長時間的沉寂之後,電池領域終於出現了質變式的革新,比亞迪近期推出了“刀片式”電池這個“殺手鐧”,高密度,少熱量,3000次充放次數。

只是,在充電設施建好、更成熟產品推出之前,控制一個合理的節奏,對大家都有好處。

第三部分:體驗為王,智能加速

早在2月初,發改委等11部委聯合發佈了《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明確提出了“智能汽車強國”的目標,被業內解讀為政府、科研、產業界對堅定發展智能汽車已經形成了共識。

智能車輛是一個集環境感知、規劃決策、多等級輔助駕駛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系統,它集中運用了計算機、現代傳感、信息融合、通訊、人工智能及自動控制等技術,是典型的高新技術綜合體。

智能汽車的主要優勢:一是安全性,逐步通過機器來駕駛,代替容易犯錯的人類;二是高效節能環保,通過雲控系統提升交通的通暢程度,減少起停,還可保持經濟時速;三是交互性,可升級系統如天天開新車,易實現自定義始終保持舒適區,易聯接人、車、工作和生活。

智能汽車的用戶體驗,將是劃時代的。天風證券在去年年底就旗幟鮮明的表示:“Model 3標誌特斯拉進入 “iPhone 4”階段”。

疫情、油价和车市

也許你覺得目前這輛車像個老朋友,雖然有這樣那樣的不好,但已經用習慣了。那是因為沒有機會去試試不一樣的,當你在大悅城的地下四層停車場轉半個小時找不到停車位時,當你在東三環中路主路上被堵得紋絲不動時,當你在行駛中需要給客戶發一個文件時,當你在回老家的路上想跟父母視頻聊天時或想睡覺時,還有太多場景,等等,或許會有不一樣的體驗。

國信證券的報告中提到,2020年4月13日,馬斯克在推特上表示,特斯拉計劃在今年年底前生產100萬輛Robotaxi(無人駕駛出租車)的計劃仍在進行中,屆時將把電動汽車加入到共享汽車Tesla Network車隊中,特斯拉車主則可以將汽車加入到這項服務中。

自動駕駛是該計劃的前提條件,特斯拉的自動駕駛系統,不是由專門的試驗車為了測試而測試,而是廣大車主日常出行,數據量更大,更符合真實需求,優化完善的進程也將更快。如果未來能成行,那這輛車還可以用來賺錢,並且不用支付停車費。

當然,智能汽車也不是一步登天的,其智能化的程度也是不斷完善的過程,無論是採用內燃機系統,還是電池電機系統,還是二者的結合。

近日,我國宣佈將開啟幾十萬億規模的“新基建”,其中首當其衝的就是新一代的信息技術,包括5G,大數據,雲計算等,未來將萬物互聯,更利於智能汽車的發展。

馬雲在2015年第一屆數博會上就提到,未來最大的能源,不是石油,而是大數據。4月20日,阿里雲宣佈,未來3年再投2000億(相當於2個三峽工程),用於雲操作系統、服務器、芯片、網絡等重大核心技術研發攻堅和麵向未來的數據中心建設。

4月21日,吳曉波在“激盪2020新冠疫情特別演講”中提到,杭州市2年前引入城市大腦之後,拉近了交通攝像頭和紅綠燈之間的距離,將杭州的交流擁堵指數由全國第三名下降為第57名。如果都採用智能交通大腦的話,或許某些城市就不用再執行限購限行了。

結束語

當諾基亞的手機不再被需要時,諾基亞這家企業也將不好過。汽車行業也同理。

當汽車是智能的車,路是智能的路,城市是智慧的城市時,同樣也需要智慧的企業。

麥肯錫也在報告中提到,企業要“創新與敏捷轉型”,利用數字化和高級分析等先進工具勢在必行,以降本增效。吳曉波也預測,2020年將是企業服務軟件的元年。

所以,對企業而言,需要做的事很多,但數字化轉型將是其中的重點之一。

對個人而言,應開闊視野,加強學習,尤其是要擁抱數據,擁抱軟件!

最後,以吳曉波在4月21日特別演講中的一句話作為結束語:當巨石崩裂時,有人看見恐懼,有人看見光。

1、對話彭博經濟學家,全球經濟局勢:東邊日出西邊雨,彭博,20200411

2、多圖表明全球經濟扎入衰退深淵,彭博,20200413

3、麥肯錫中國汽車行業CEO季刊,制勝汽車行業下半場,麥肯錫,20191023

4、應用底線思維,共克時艱, 麥肯錫給車企的“抗炎”建議,麥肯錫,20200314

5、疫情對中國汽車產業的影響,董揚汽車觀點,20200321

6、特斯拉技術、產品、商業模式加速推進,推薦產業鏈,國信證券,20200418

7、疫情全球擴散 對汽車零部件影響幾何?,天風證券,20200301

免責聲明:本文系網絡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視頻、圖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第一時間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內容!本文內容為原作者觀點,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END

疫情、油价和车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