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不是為了應付工作而做事時,我發現自己才真正的進入狀態

前言

當我不是為了應付工作而做事時,我發現自己才真正的進入狀態

工作真累

當我不是為了應付工作而做事時,我發現自己才真正的進入了一種心流的狀態。

為了應付,是不可能把事情做好的,因為狀態不對、用心程度不對,投入度不對,總之,一切的感覺都不對。人浮於事,人和事是分離的,沒有合二為一。

主人翁心態


當我不是為了應付工作而做事時,我發現自己才真正的進入狀態

主人翁心態

所謂的主人翁心態,聽起來感覺高大上,其實很下里巴人。

簡單的說,就是你有一棟房子,這棟房子是你的,你是這棟房子的主人。這棟房子不是租的,不是酒店,也不是親戚的房子。

那麼,對待自己的房子和別人家的房子,會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就我自己來說,我會經常這裡瞅瞅,那裡瞧瞧,看哪裡又髒了,是不是要掃了,然後再拖一下;抬頭看看天花板和牆角,是否又多了一些蜘蛛網,需要撣掉;家裡的熱水器用了7年了,會不會有什麼安全隱患,要不換一個新的吧;鞋子又到處亂放,“下次不要再這樣放了”,提醒爸爸媽媽注意;家裡的電視機是不是太小了,現在的大屏電視價格也不貴,給家裡添置一部吧;垃圾都堆了這麼多了,要拿出去了……

如果是租的房子,會操這麼多心嗎?可能就晚上下班後,去睡一下。地上髒了,過幾天再打掃吧;天花板,我去,眼睛都不會往上瞧的。酒店,不收費的絕對不會省著用,用過的毛巾想怎麼甩就怎麼甩,垃圾。

動手優化,著手改變。如果是我們自己的房子,就會眼裡有活,手上有行動,心態積極、陽光、不抱怨。如果不是自己的房子,就會看到事情卻視而不見,碰到一點事情就開始撂挑子、推卸責任,而且還一肚子怨氣。

當我不是為了應付工作而做事時,我發現自己擁有了這種主人翁心態,不是刻意的做作,可以感覺到那種很深的不一樣的感觸。

我們生活中的一切,都會和我們做的事情進行關聯

另外一點,就是我們在生活中碰到的一切,都會和我們做的事情進行關聯,想想有什麼是可以借鑑的。這個想法好在什麼地方,有什麼東西是能運用到自己的工作當中的;這個做法有什麼不妥的,我要吸取什麼教訓。

廢話不多說,我們上案例:

當我不是為了應付工作而做事時,我發現自己才真正的進入狀態

我們看看這個小程序:群接龍。打開小程序,就進入到這個界面。很自然,我們會點擊“我要接龍”,然後彈出一個toast“請先選擇商品”,到這一步都還中規中矩,可是,接下來,你知道要到哪裡點擊,才能選擇商品嗎?

很多人都只能是一臉懵逼,然後開始試,運氣好的,一下就撞上去了;運氣不好的,左瞅瞅、右瞄瞄,然後要點好幾下才能發現哪個按鈕是“選擇商品”。

我們再來看一個做得好的案例:

當我不是為了應付工作而做事時,我發現自己才真正的進入狀態

這個是微信的語音轉文字功能,我非常喜歡這個功能。很簡單,因為這個功能能大大節約我在手機上那個小鍵盤上打字的時間。還有,你看那個√,是不是很大,這也是遵循了設計原則的。搜圖、編輯這兩個不常用的功能放在下方,既不佔用用戶的注意力資源,又能在用戶確要使用的時候,可以很方便的使用。

回到主題上來,這就是將生活中用到的產品和自己的工作進行了關聯,在做產品設計的時候就可以學習經驗,規避教訓。

如果是為了應付,我想不大可能會用心去觀察、去總結,然後在生活和工作中運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