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吊打蘇軾,《把酒問月》裡的人情世故,看懂了幾分

讀過杜甫《望嶽》的朋友相信都記得那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說是爬過了泰山,天底下其他的山都入不了眼了。

一代情聖元稹也說過"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是寫給他死去老婆的情書,說的是老婆啊,我曾經愛過你那麼優秀的女子,我今生今世不可能再愛上別的女人了。

以上,是我說今天李白這首詩並不出彩的理由之一。

李白吊打蘇軾,《把酒問月》裡的人情世故,看懂了幾分

因為,對大多數讀者而言,在讀到這首詩之前,或多或少都讀過蘇軾那首著名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不得不說,跟蘇軾的詞比起來,李白這首《把酒問月》確實是"渣渣"。

本質區別是:我們今天讀李白這首詩,很難有情感上的共鳴;而蘇軾的詞,卻極有可能淚流滿面。

但這首《把酒問月》並不是一無是處,它包含的一些人情世故,很值得我們深思。

那麼,我們到底能從《把酒問月》這首詩裡面讀出些什麼呢?

我們先來讀一讀這首詩。

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唐代:李白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惟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

坦白講,初讀這首詩,給我的感覺就是雲裡霧裡,不知所云。我一度懷疑,這TM是李白的詩?

我轉念想,不會是15歲以前寫的吧?但是一查才發現,這是人家44歲寫的,那時候的李白,寫詩水平早已爐火純青了。

但是為什麼會寫出這樣"凌亂不堪"的詩呢?

於是,我懷著狐疑的心態重新讀了很多遍,真的是很多遍,抄了很多遍,想了很多天,還專門在大冬天的晚上看了很多天月亮。

最後,可能李大仙人看到我凍得抖成篩子的份上,託夢告訴我他是怎麼想的。

李白吊打蘇軾,《把酒問月》裡的人情世故,看懂了幾分

其實這首詩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複雜。

簡單是說,其實他一首詩,繞來繞去就一個問題:為什麼月亮常在,而人無常。言下之意,月亮歐巴,你為什麼那麼高冷?你拽什麼拽?

說它複雜呢,是說李白在千年以前就代表人類思考了人類和宇宙的關係問題——即宇宙和人生的存在性問題。

所以,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理解,其實李白這首詩,是吊打蘇軾的《水調歌頭》的。畢竟蘇軾的《水調歌頭》只是簡單地寫了表象——月的陰晴圓缺和人的悲歡離合做類比。

李白吊打蘇軾,《把酒問月》裡的人情世故,看懂了幾分

言歸正傳,李白上來就劈頭蓋臉來了一句:"青天有月來幾時?"

喂,天上的月亮歐巴,你啥時候出現的啊?我嘞個去,這可真是天問啊,試問今天的咱們,能回答得了這個問題嗎?反正我是回答不了。

接著李白又問"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注意哦,這句詩,雖然沒有用問號作結,但是他卻是實實在在的疑問,甚至是質問。

翻譯過來就是:"為(憑)什麼人類一直想飛昇到月亮上,跟月亮一樣長生不老,卻不可能實現,而月亮卻可以跟隨人類的步伐運行呢?"

憑什麼呀?我也想問問。你可千萬別告訴我月亮沒有生命,而人類有生命啊,這種答案我可不接受,李白也不可能接受。

接著李白稍微平復了一下內心的激動,描寫了一下月光浸染大地的情形。

他說,"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

丹闕,就是指宮殿。丹就是紅色,闕就是皇宮裡面的暸望塔。我們看電影,土匪寨子門口,總能看到有個看守拿個望遠鏡在那裡看啊看的,闕的功能就是那個暸望塔,只不過它長在皇宮裡面。

清輝,說的就是冷冷清清的月光。清就是說月光是冷的。輝,我們玩《英雄聯盟》裡面有個光輝女郎,就是"代表月亮消滅你"那個意思。

所以,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月亮像一面飛鏡掛在天上,映照著宮殿,等夜晚的雲霧消散開了,月亮的光輝就撒向了人間。

你以為李白再給你描寫風景畫呢?不是,人家這是在給自己的下一個發問做鋪墊呢。

可能他前面氣勢洶洶地連續發問,問累了。這不,剛喘了口氣,立刻又問了。

你天天晚上一聲不響地出現,早上剛睜開眼睛又一聲不吭地消失了——“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有沒有一種,天天大半夜回家睡個覺,早上睜開眼,就不見了人,你當我這裡是旅館啊的既視感?哈哈哈。

這還沒完,他還沒問夠,還要問。他說"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白兔天天就知道搗藥,嫦娥一個人孤苦伶仃的,誰跟他作伴呀?

你看,這一上來,一連四個發問:你啥時候來的?為什麼你那麼高高在上?你把我這裡當旅館嗎?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為什麼一共就倆人,白兔和嫦娥還要各玩各的?

像不像情侶吵架?要分手的既視感?

沒錯,這便是人類和月亮的關係。

人類是熱情洋溢的追求者,而月亮則是高冷裝X的被追求者。

李白吊打蘇軾,《把酒問月》裡的人情世故,看懂了幾分

接著,李白終於發現了這段"戀愛關係"的不平等,他已經放棄治療了。他說"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今人故人如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這就是現實,多麼痛的領悟,多麼殘酷的現實。現實就是,無論是現任,還是前任,眼前的這個人都一如既往地高冷。

於是,你只能告訴自己——惟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活在當下,享受當下,不要對任何人苛求太多。

不過,如果你以為這就是李白想表達的,那你就太naive了。李白的詩怎麼可能這麼小家子氣呢?

李白吊打蘇軾,《把酒問月》裡的人情世故,看懂了幾分

我們回過頭來看這首詩:注意第二句"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然後再看第五句:"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看到沒有?李白不是提起褲子不認賬的人,他在前面發出了千年之問,後面又給你作答了。你不是喜歡長生不老嘛?什麼秦始皇,什麼漢武帝,不都喜歡煉仙丹嘛?雖然你們沒成功,可是嫦娥成功了呀?她不是偷了后羿的仙丹,飛到月亮上去了嘛?

那又怎麼樣呢?孤獨終老啊,兄弟們,嚇不嚇人?害不害怕?

所以,生而為人,不要想不該想的。

還有,還沒完。

他又說了,古人今人如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不管你是古人還是今人,也不管你是窮人,還是富人,你們看到的月亮都是一個樣子。

這說明什麼?

那些我們表面看上去冰冷無情的人和事物,或許才是最真誠,最真摯的。

難道不是嗎?

無論你是窮人還是富人,時間不會虧待你,只要你努力了,他們就會回報給你;

無論你是窮人還是富人,只要你用心觀察世界,你會發現,世界都給你們呈現了一樣的奼紫嫣紅;

所以,你還羨慕那些"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人嗎?

我想:比起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我更希望的是:我們先看看我們的周遭吧?

李白問月亮啥時候升起,啥時候落下。你是不是覺得非常可笑,非常無聊呢?

其實可笑的是我們自己。

仔細想想,我們有仔細看過月亮嗎?認真觀察過"月有陰晴圓缺"嗎?

我們知道何時該播種插秧,何時春暖花開嗎?

我們能發現我們身邊的同事胖了,或者瘦了,頭髮長了或者短了嗎?

她今天塗了新的口紅,噴了新的香水,他做頭髮了耶,你看到了嗎?誇讚了嗎?

李白吊打蘇軾,《把酒問月》裡的人情世故,看懂了幾分

給大家分享一個真實的小故事。

去年春節回家,每年回家都會說我胖了的媽媽,卻沒有像往常一樣說我胖了。

我很好奇。就問她:"媽,你覺得我胖了嗎?"

老媽居然驚訝地說"沒有"。但事實是,我實實在在地胖了10斤。

一開始,我真的有些生氣。我覺得母親居然都發現不了我胖了,這太不能原諒了。

可是,當我靜下心來仔細想想:這一年我回過家多少次呢?我跟媽媽視頻過幾次呢?我又過問過母親多少次呢?

哦,原來不是母親不關心我了,是我根本沒機會讓她關心我呀?是我根本沒在意她呀?

事實是,母親並沒有發生什麼變化呀?就像李白所說的,你看,或者不看,月亮都不接受任何的攀附,它就在那裡,時間到了就升起來,日子到了就降下去;母親也一樣啊,為了不"打擾"我們,他們只能靜靜地關心著我們,直到我們不給他們機會關心為止。但是,對他們而言,無論我們是呱呱墜地,還是年少輕狂,亦或老成持重,功成名就,她們對我們的愛,根本就沒有改變過。

你看,我們總責怪別人高冷寡情,其實不解風情的是我們自己啊。

唐詩枯燥,詩人高冷,大詩兄熱情又有趣,如果解讀,看著還開心,還能收穫些東西,歡迎你留言,認識彼此!

往期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