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縣保護與傳承“龍舟賽”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現狀與發展探析


——以沅陵縣保護與傳承“龍舟賽”藝術為例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我市很流行,它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會末期。現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賽龍舟將成為2010年廣州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國家文化部於5 月18 日將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向社會進行了公示。湖南省沅陵縣的賽龍舟和芷江侗族自治縣的芷江孽龍( 擴展項目) 兩個項目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公示名單。屆時將由國務院批准命名。

一.“龍舟賽”生存現狀與特徵分析

沅陵是中國傳統龍舟之鄉。據史料記載,沅陵龍舟賽早在屈原之前就已存在,是為紀念當地苗族先祖盤瓠而設。沅陵傳統龍舟賽歷經上下幾千年,已形成“偷料”、“關頭”、“賞紅”、“搶紅”、“砸船”、“兩大觀點”、“三大流派”等一部厚厚的“沅陵龍舟經”,構成了博大精深的湘西傳統龍舟文化。

沅陵縣也曾成功承辦過三屆全國傳統龍舟賽及五屆全省傳統龍舟賽,成為全省最大的傳統龍舟競賽基地。三年一度的傳統龍舟盛會,對推動該縣龍舟運動發展,增進與外界的友好交流,提高沅陵旅遊知名度,豐富和活躍人民群眾的體育生活具有重要意義。

沅陵傳統龍舟賽的形成歷史悠久、規模宏大、文化內涵博大精深。據歷史文獻記載,早在屈原懷沙自沉汨羅江之後,沅陵一帶就有劃龍船的習俗。沅陵溪流縱橫交錯,人稱山國水都,有水就有船,有船就有競爭這些競爭長期與當地的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沅水文化相結合,就形成了沅陵特有的傳統龍舟賽和傳統龍舟文化。其特徵是:橫水競渡,賽船多、劃手多、觀眾多、賽時長。既有各自的特點,又有相同的共性。有的跪式劃,有的坐式劃,有的坐式立式並用;有的雙槌催船,有的單艄掌舵,有的雙艄齊下將“偷料”、“關頭”、“繞河”、“繞廟”、“賞紅”、“搶紅”、“衝灘”等獨具風格的民間民俗與體育競技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了多網絡、多樣式、多流域的以沅陵為核心的中國湖南傳統龍舟。

沅陵人對龍舟有著狂熱的痴迷,除了水上龍舟,他們還劃旱龍船,小孩子還玩紙龍船。龍舟是沅陵人的生命之舟,素有“寧願荒廢一年田,不願輸掉一年船”之說。沅陵人對龍舟的情感是生命的情感,就憑著這份情感,沅陵歷代人民端午節都要舉行盛大的龍舟賽事活動,哪怕改朝換代,江山易主,戰亂蒞臨,或疫病流行,沅陵人的熱情從不改變。且時間之長,參賽龍舟之多,觀眾之眾,天下稱奇。龍舟賽不僅是打破平庸的一種激動人心的方式,也是沅陵人祖先崇拜意識還保留在節慶民俗中的舊時姿容。在沅陵,龍舟賽這一古老的民俗事象已被高度聖化,湘西龍舟競渡,已形成一種民族傳統,濃縮成一個文化符號。它是民族之魂!它是沅陵人生命的節日!它是民族高度團結所達到的絕妙境界!人家劃龍船,只學得其皮毛,是拼耗體力的體育活動,而沅陵人劃龍船,才真正悟其精神。且聽下面的《龍騰百字文》:“火之血,酒之氣,山之屑,水之魂,五月辰河看龍騰。方識沅陵人。鼓如雷,煙似雲,動橈霧氣生,吼聲破山門,三千載浪裡爭雄,九萬年不老鄉情,勝亦贏,敗亦贏,帥旗滿江橫。了了!神乃吾民,吾民皆神,心高則山矮,協力灘亦平,望子孫駕苦舟拼搏奮進,眾手託金盆!”凌雲壯志,叫人肅然起敬。

對沅陵這一民俗奇觀,劉禹錫傾倒過,王陽明感動過,林則徐驚呆過,張學良震撼過,賀龍參與過。即使戰火不斷的抗戰時期,沅陵人仍冒著被敵機轟炸的生命危險,舉行龍舟大賽,以鼓舞全國人民的抗戰士氣。一大批流亡沅陵的文化名人如周立波、歐陽山、草明、吳冠中、翦伯贊、廖沫沙等親眼觀看過龍舟大賽。

2002年12月10日,中國龍舟協會鄭重授予沅陵“中國傳統龍舟之鄉”的光榮稱號。

世界文化遺產專家鄧微說:“沅陵傳統龍舟十分有代表性,它擁有歷史最悠久、參賽規模最大、運動員最多、觀眾最多四個世界之最,將填補世界遺產項目空白。”

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上述事實告訴我們,雖然近年來沅陵縣在民俗文化保護的工作上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是存在的不足與問題也不少,如果不對這些不足與問題加以重視與研究,及時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與途徑,就會從根本上影響沅陵民俗文化保護事業的發

展,對今後沅陵民俗文化工作的深入與提高起到一定的阻礙作用。龍舟賽也面臨著極大的瀕臨危險。

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1、由於首次組織舉辦龍舟比賽,對相關規程規則和學習與理解還需提高。 2、還需進一步提高部門間團結協作的能力。 3、部分工作人員的執行率還需提高。

4、教練員、裁判員隊伍的整體素質還需提高。

其實傳統龍舟比賽有很多難以控制的問題存在,並且各地的特點和玩法都不同,那麼如何做好前期籌備和準備,並在比賽中按照合理、科學的方式來完成競賽、裁判工作,咱們不能再讓龍舟被別人認為是不上檔次、只是農民自發玩的民族項目了!

龍舟運動的發展,離不開各地政府的支持,離不開體育部門辛勤的付出,離不開裁判員負責的執法,更離不開廣大龍舟人的參與! 三.所採用的調查方法

1.瀏覽法:在相關的網站、資料庫、期刊、出版社等瀏覽最新的關於沅陵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情況及“龍舟賽”的研究動態。

2、追溯法:利用相關的資料連接查找到一些需要的資料並加以利用。

四.傳承與保護的建議、主要措施或展望

由此可見,當前沅陵雖然在民俗文化保護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也不容忽視。如何切實保護好、傳承好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好地發揮其在文化傳承創新、建設先進文化、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人們的文化素質、提升懷化文化軟實力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我們建議: (一)以政府為主導,紮實推進“非遺”的保護、傳承和利用工作。

我市各級政府要充分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珍貴价值,認識做好“非遺”保護、傳承和利用工作的重要性,把此項工作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項重要內容,採取有力措施,切實保護、傳承和利用好我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二)建立、完善管理和運作機制。

1、要加強市、區(縣)文化管理機構和隊伍建設,加快傳承基地和傳承點的建設,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授、培訓工作。

2、組織開展“非遺”理論研究,不斷豐富、提升其文化內涵,構建理論體系。“非遺”的保護傳承首先是人的保護傳承,藝以人傳,努力使“非遺”項目在民間有厚實的群眾基礎。

3、尊重、關懷傳承人。對獲得國家級重大獎項的“非遺”傳承人,應給予表彰並大力宣傳。

4、繼續抓好“非遺”的普查和申報工作,積極挖掘,建立名錄,並從中擇優報送,建立市、區、鎮多級“非遺”資料庫。 (三)合理開發利用,發展特色文化產業。

1、“非遺”的傳承要與發展旅遊業相結合。可以通過公司冠名資助某項“非遺”的形式,使之成為懷化遊的一處景點、內容或旅遊紀念品。保護“非遺”與發展旅遊業相得益彰。

2、培養一批文化經紀人。要更新觀念,開拓創新,通過培養一批文化經紀人,將傳播傳統文化與發展市場經濟結合起來,促使具特色的懷化文化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四)加大宣傳力度,增強人民群眾對“非遺”的保護意識。

1、報社、電視臺等新聞媒體要大力宣傳我市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保護“非遺”的重要意義,讓“保護懷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的精神家園”成為海內外懷化人的共識。

2、充實、辦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廳,致力將其打造成為一個可以瞭解汕頭懷化的文化歷史、民風民俗的宣傳窗口和旅遊觀光點,並免費對公眾開放。 3、建議設立民俗文化節或活動日。鄉村民眾在籌備民俗文化節的過程便自然傳承了某些項目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4、營造寬鬆、和諧的人文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