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擔時代責任,企業健康扶貧在路上

剛剛過去的10月17日是我國第6個扶貧日,同時也是第27個國際消除貧困日。以往,很多人對扶貧的印象,只停留在“捐錢”上,但其實“提供高質量的醫療服務”更不可或缺。

在我國貧困地區,醫療資源相對不足,患者對於疾病的認知度和診療率較城市人口低很多,甚至出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情況。

秉承將醫者仁心、愛心、關心傳遞到基層、落實到實處的初衷,11月2日上午,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醫療專家黨建扶貧義診活動走進山西省五寨縣。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吳宗貴,副主任委員林謙、秘書長梁春,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心衰專業組副組長馬麗紅出診,同時中新藥業也為此次義診活動送上許多老百姓長期需要的藥品,如速效救心丸、舒腦欣滴丸等。

勇擔時代責任,企業健康扶貧在路上

攜手送醫送藥,助力健康扶貧

貧困群眾普遍缺乏健康素養和主動就醫意識,很多患者實在“扛不住”了才去治療。在此背景下,送藥上門、健康指導成為健康脫貧最“接地氣”的方式。耐心解答患者疑問,對患者進行病情分析和健康評估,開展康復治療建議和指導用藥……在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的教授們為患者提供高質量醫療幫助的同時,中新藥業也一同走進五寨縣助力健康扶貧,此舉無疑是初冬裡的一縷暖陽。

而義診在解決身體疾病的同時,教授們還要注意患者的精神“疾病”。

一位71歲的老奶奶每晚最多能睡兩個小時,一度認為自己心臟出了問題。但實際原因是子女在外地打工,老人在家種地,體力跟不上,加上丈夫過世對她的精神打擊很大,沒有人說話的孤獨,造成身心焦灼,從而誤認為是心臟疾病。

精神焦慮在醫療資源發達的地區,本不是什麼“難題”,但對於貧困地區的老百姓來說,“心理暗示”所帶來的精神焦慮由於沒有正規的醫生進行疏導,始終無法排解,最終演化為身體疾病的事例也不在少數。

“我們義診不僅要了解農村貧困地區老人的醫療需求,還有精神需求,他們需要安慰,需要家人和親情。我們希望帶來醫療服務、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精神層面上的溝通。”正是出於這樣的原因,讓吳宗貴教授堅信,健康扶貧,遠遠超出了醫療本身的意義。

勇擔時代責任,企業健康扶貧在路上

從此次義診活動的火熱程度也不難看出,老百姓就醫意識和積極性有所提高,對於優質醫療資源的渴望也與日俱增。健康扶貧在逐步縮小優質醫療與貧困縣的距離,但長途跋涉等現實因素在實現過程中仍是不可迴避的問題。增強群眾疾病防病、自我健康管理意識;幫助培養基層人才、提升當地醫療水平,成為接下來健康扶貧工作所要走的路。

因此,貧困地區更需要的是自我“造血”能力。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林謙認為,健康扶貧的長久發展在於“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覺得這兒的醫生可以有一些綠色通道到大城市的醫院進修學習,像中醫可以有以師帶徒的方式,應該給他們更多更新知識的機會。” 人才引進、醫院建設,有助於當地醫療水平提升、具備“造血”功能的扶貧項目,才是構建健康扶貧的重要一環。

勇擔時代責任,企業健康扶貧在路上

回應民生期盼,把握時代脈搏

從以往的“哪些政府部門做了哪些工作”“某某黨員幹部進駐某某村”,到現如今諸多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積極參與到了新時代的扶貧工作中。

2019年9月29日,新華社報道稱,我國數量眾多的非公有制企業積極參與“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截止到今年6月底,我國共有8.81萬家民營企業進入精準扶貧臺賬,精準幫扶10.27萬個村,其中建檔立卡的貧困村5.53萬個,幫扶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163萬人。在浩瀚的扶貧攻堅中,企業儼然成為那條重要的紐帶。

在追求創新、發展自身業務的同時,企業深入基層,向下紮根,不僅是回應民生之期盼,更是緊緊把握住了時代的脈搏,力爭向上蓬勃發展。

健康扶貧攻堅戰役中,企業應該摒棄“直接撒錢”的行為和“完成任務”的心態,將自身優勢與貧困地區資源稟賦結合起來,讓貧困群眾真正享受到醫療幫扶的實惠,把“護佑眾生”的雨露灑向華夏大地,這才是企業扶貧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續性的關鍵。

作為一傢俱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中新藥業始終在為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求作貢獻,持續開展健康扶貧公益項目。此次義診行動只是中新藥業助力健康扶貧的“冰山一角”,早在今年年初,中新藥業就與山西壺關縣達成合作,針對壺關縣生態環境適宜、中藥材品種豐富、中藥材種植面積大且有一定的產業基礎等特點,助力中藥材採購長效機制的建立,為全縣廣大黨參種植戶帶來了脫貧的希望。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從《“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制定,到《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的實施,一幅健康中國的嶄新圖景正在一步步繪就。

在更好承擔社會責任,打通健康扶貧道路上,企業肩負重任。也正是如此,我們還需要更多像中新藥業這樣有責任心的企業加入進來,攜手並進,決勝小康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