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抗疫情 “數字”引領新發展


科技賦能抗疫情 “數字”引領新發展


【企業抗擊疫情繫列談之六】

作者:宋志平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

科技賦能抗疫情 “數字”引領新發展

我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越來越多的企業復工復產達產,復商復市提速擴面,經濟活動的深度與廣度都有了明顯回升,產業循環、市場循環和經濟社會循環逐步打通。但新冠肺炎病毒的蔓延肆虐對全球的影響巨大,雖然一些國家和地區疫情出現緩和的狀況,但包括歐美很多國家在內的疫情形勢依舊十分嚴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最終戰勝疫情,關鍵要靠科技”,強調科學技術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有力武器,是堅定必勝信心的力量之源,是公共衛生安全的重要保障。將科技利器融入到疫情防控,這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強大有效的戰略武器。

疫情發生以來,包括中央企業、地方國有國企、上市公司及民營企業在內的我國廣大企業發揮科技優勢,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5G技術等助力抗疫取得的明顯成效。事實證明,我國企業在實現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兩手抓的過程中,以科技賦能、數字引領加快轉型升級,在新發展理念指導下實現新增長正在不斷邁出新步伐。

part.1

“硬核科技”支持廣大企業跨界協作、轉型升級,在精準抗疫中發揮重要作用

應對危機需要迅速的應對,同樣需要覆盤,防控疫情期間,在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下,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集合各界精兵強將、特別是我國企業的優勢力量,從常態組織迅速切換為“戰時”組織,大力協同、集中攻關,各項硬核科技成果及時有效服務於各方面抗疫需求,展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及攻克尖端科技難關的偉大創造力量。

科技賦能抗疫情 “數字”引領新發展

戰“疫”期間,醫療設備、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是必要的技術和物質保障,面對全國醫療物資緊缺的局面,我國企業率先承擔了保產保供、轉產擴產的重任,以自動化車間、智能工廠等智能製造體系為支撐,快速實現了關鍵醫療物資及裝備的產線搭建,積極紓困解難,在完成轉換、原材料斷供、產業鏈阻滯的過程中,實現了跨界緊急協作和救援。

航空工業集團應用製造殲-10、殲-20飛機的數字化技術,迅速研製出全自動口罩生產機,單臺機器可24小時連續工作,每分鐘可生產100只口罩。中國建材南京玻纖院膜材料公司火速提供大批量高效玻纖空氣過濾紙,支援武漢雷神山醫院、火神山醫院等工程。該濾紙對0.3微米顆粒的過濾效率達99.97%,對新冠病毒1-5微米氣溶膠顆粒的過濾效率更高。國機集團下屬合肥通用院研製的“除菌毒空氣淨化機”,填補了公共場所有限空間除菌毒空氣淨化機國內外空白。

大數據作為新一代技術中提供科學分析的重要依據,在抗疫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電科研發並上線了“一網暢行”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大數據系統,對全國11個重點省份和16個重點城市未來十天的確診病例進行預測,結果顯示提前三天的平均預測誤差僅為0.81%,提前五天的平均預測誤差僅為1.39%。全國“健康碼”跑出“中國速度”。自2月9日杭州餘杭區率先推出“健康碼”,再到2月16日,國務院辦公廳電子政務辦指導加速研發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疫情防控健康碼系統,只用了7天時間,到4月初山東與27個省實現互認。兩個月的時間內,健康通行碼被應用到了全國數百座城市,推廣非常迅速。

智能安防、無人機、機器人、人工智能、大數據、5G、雲計算等智慧產業的高科技,大範圍地落地應用,我國科技企業推出的硬核產品和服務,在社會公共事件、突發危機中迅速發揮作用,真正助力實現科學防疫、精準防疫,充分展示出“硬核科技”在科學化決策、專業化監測、精準化管控、高效化執行中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些作用同樣可以在更廣泛的社會經濟領域得到更多的出色發揮。

可以看到,在疫情的衝擊之下,高科技企業體現出更加強健的發展韌性,據統計,科技型企業憑藉著科技優勢和核心競爭力,在4月初就已經實現平均復工復產率超90%,復工復產態勢良好,起到了領頭羊作用。

part.2

我國“硬核科技”馳援海外,為推進疫情防控國際合作貢獻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我國政府始終本著公開、透明、負責任的態度向國際社會發布疫情信息、加強國際合作,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確定了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並分離得到病毒毒株,及時向全球公佈,彰顯了大國的擔當,在推進科技合作方面不斷作出努力。為了幫助更多國家有效應對疫情,我國科技企業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在援馳海外抗疫過程中貢獻了科技力量。

核酸檢測試劑、無人機、無接觸式測溫、人工智能、信息共享平臺……眾多中國“硬核科技”在我國戰“疫”過程中發揮重要支撐作用,而伴隨海外疫情不斷蔓延,這些科技產品在援馳全球阻擊疫情過程同樣作出突出貢獻。

華大基因的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是率先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應急審批、歐盟自由銷售證書(CE-IVD)、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緊急使用授權、日本PMDA認證的病毒檢測試劑盒產品,國際訂單覆蓋70個國家和地區。在提供核酸檢測試劑的同時,具有高通量檢測能力的“火眼”實驗室成為解決很多國家迫切需求的疫情解決方案之一。華大特別組織專家團隊海外支援疫情防控工作,4月20日,歐洲首座由華大全方位承建的“火眼”實驗室在塞爾維亞落成,檢測能力達每天3000份樣本,將該國檢測能力提升一倍。

科技賦能抗疫情 “數字”引領新發展

我國使用無人機進行科技抗疫的經驗已經複製到美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家,中國無人機制造商大疆公司向美國22個州的43個執法機構提供了無人機,憑藉其強大的技術優勢和安全性能,成為巡邏喊話、疏導人群、運送醫療物品的智能工具,為抗擊疫情提供了創新可行的方案。

大華、高德紅外、大立科技等企業推出的紅外測溫熱成像產品滿足了無接觸式測溫的需要,隨著疫情持續蔓延,紅外熱成像人體測溫技術相關的產品海外訂單數量出現持續增長,我國相關科技企業開足產能,在優先保障國內防疫需求的同時全力滿足國際市場需求。

百度、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公司也紛紛向海外捐贈物資、分享經驗,開放AI、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能力與解決方案,百度研究院向各基因檢測機構、防疫中心及全世界科學研究中心免費開放線性時間算法 LinearFold 以及世界上現有最快的RNA 結構預測網站,以提升新型冠狀病毒 RNA 空間結構預測速度,阿里巴巴緊急上線了全球新冠肺炎實戰共享平臺,方便全球的醫護工作者在線交流協作;騰訊上線了“Together We Can”全球戰“疫”信息平臺,為全球用戶提供從科普、自測到醫療建議服務,並面向國內外醫生推出疫情公開課。在國際互聯的網絡平臺中,“中國經驗”悉數公開,與全球科技界共享科學數據、技術成果,為全球科技戰“疫”貢獻中國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各國都面臨抗擊疫情的艱鉅任務,病毒沒有國界,疫情不分種族,救治無問西東,唯有團結協作、攜手應對,國際社會才能戰勝疫情,維護人類共同家園,我國科技企業以實際行動踐行國際戰“疫”的中國立場,為推進疫情防控國際合作貢獻出越來越大的力量。

part.3

科技賦能,數字引領,促進企業新發展

從全球範圍來看,科技在抗疫過程中發揮的作用不容小覷,在中國科技企業紛紛投身戰“疫”大軍時,微軟、蘋果等企業也及時推出防控疫情應用產品。臉書、谷歌、亞馬遜力推遠程辦公、會議、教育系統。戴森用了不到10天的時間,研究開發了一款名為CoVent的新款呼吸機,用於新冠肺炎治療,特斯拉研發出採用Model 3配件的呼吸機等,科技企業及時、高效轉型,成為各國遏制疫情的有力支持。

如同其它任何危機一樣,疫情本身就是“危”“機”並存,統計數據顯示,我國2020年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6.8%,疫情已經對我國經濟運營產生了較大影響,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因為疫情短期的衝擊就發生變化。一季度中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實現了逆勢增長:1-2月,以現代互聯網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新興服務業表現活躍,互聯網和相關服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10.1%、0.7%;一季度,網上零售增速加快,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比上年同期增長5.9%,比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高24.9個百分點,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為23.6%,比上年同期提高5.4個百分點;網上會議、線上交易、在線教育等促進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2%,實現快速增長。疫情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新挑戰的同時,也給我國加快科技發展、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帶來新機遇。

應對危機,觀望不如行動,面對產業佈局在急速調整的全球市場,廣大企業應充分利用好我國與其他國家應對疫情的時間差,抓住三方面的機遇,尋求在國際產業鏈、供應鏈中地位的提升。

01 以抗疫需求為切入點,加快“中國智造”國際化

疫情之下,世界經濟發展按下了暫停鍵,不可避免的產生了航班急劇縮減、信用規模顯著收縮、商貿大幅放緩、需求銳減等困境,國際市場有限的資金、運力等資源將向抗疫需求傾斜。目前,我國本土疫情已經基本得到控制,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復工復產、復商復市有序推進,我國在抗疫期間推出的科技產品、服務經過了疫情實戰檢驗,匹配抗疫需求,產品更加成熟。我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門類最全、配套最完備的製造業體系,在供應鏈以及物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優勢,我國企業,特別是迅速復甦的科技企業應積極把握時機,以“中國智造”的抗疫產品滿足國際抗疫需求,進一步拓展全球市場。

科技賦能抗疫情 “數字”引領新發展


02 在全球科技共享的環境下,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研發

科技強則國家強,科技創新在我國發展全局中居核心位置,企業是科技強國的重要主體,對於科技企業來說,此次疫情危機更是破局的重要戰略機遇。近年來,我國不斷取得世界級的科技突破,但整體的科技水平是在邁向中高端的攀登過程中,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仍是攻堅方向。疫情全球蔓延危局中,世界各國以科技為紐帶,共築全球合作抗疫新格局,這加速了國際間的科技交流合作,無疑是加快實現科技進步的良好契機。我國科技企業應充分把握全球科技交流帶來的機遇,進一步加強自主創新,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努力實現跨越式發展。

03 抓住疫情帶來窗口期,完善全球化業務佈局

疫情的嚴重影響使全球經濟持續低迷,大批企業步履維艱,股市震盪使得部分優質企業市值大幅下跌,對於部分資本充足、期望完善全球化佈局的我國企業而言,是進行海外優質資產併購、延伸產業鏈的大好時機。企業在全球業務佈局完善發展的需求下,可以更加自如的調配資源,發揮產業鏈協同優勢,積極應對風險。我國企業在推進全球化業務佈局時,應圍繞拓展國際市場、獲取核心技術、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加深本土化等合理展開,圍繞企業核心主業,在專業化基礎上適度開展關聯多元化發展,全面提升發展質量和經濟效益,不斷增強國際綜合競爭力。

科技賦能是雙向賦能,科技企業在實現快速發展的同時,引領了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變革。各種數字化的工作形式、生活方式並不是剛剛產生的新事物,但在推廣和應用中並非立竿見影,認知改變、學習成本和習慣依賴成為數字化推廣的障礙。此次疫情按下了中國數字化轉型的“快進鍵”,在原有途徑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的情況下,數字化的便捷性、高效性得到了突顯,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融合度越來越緊密,我國企業信息化、數字化變革與轉型將成為必然。

科技賦能抗疫情 “數字”引領新發展


春光明媚、萬物復甦。我國在為全球抗疫提供堅實科技支撐,共享“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的同時,沒有停下科技創新的腳步,新基建加快佈局、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新動能正在深刻改變生產生活方式,塑造我國發展新優勢,經過新冠肺炎疫情磨礪,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日益呈現出新的蓬勃生機與活力。在新發展理念的引領下,我國企業將依託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不斷注入活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為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作出更大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