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馬斯·沃爾夫120週年誕辰:電影《天才捕手》帶來的感動,只是這位作家人生的一小段縮影

文學探照燈 | 今日熱點(點擊查看)

李敬澤:別忘記那些從書中得來的洞見 | 掌閱直播聯盟閱讀日碼洋近千萬 | 班宇:為了逃逸而書寫 | ......

托马斯·沃尔夫120周年诞辰:电影《天才捕手》带来的感动,只是这位作家人生的一小段缩影

究竟是無數知名作者,造就了神話一樣的編輯,還是慧眼的編輯一手發掘了這些文壇巨匠?這個問題就像雞與蛋的問題一樣,很難有一個確定的答案。可以肯定的是,若非遇到慧眼識珠的偉大編輯麥克斯韋爾·珀金斯,我們也許根本不會知道托馬斯·沃爾夫的名字,以及他流傳至今、儼然成為經典名篇的《天使望故鄉》《時間與河流》等作品。

2016年,講述這段編輯與作者之間傳奇故事的電影《天才捕手》上映。但正如讀者所評價,這部電影給人在喜悅和感動的同時,留下了深深的遺憾——大師的時代已經過去,再無第二位托馬斯·沃爾夫,也不再見珀金斯那樣的偉大編輯。

托马斯·沃尔夫120周年诞辰:电影《天才捕手》带来的感动,只是这位作家人生的一小段缩影

《天才捕手》劇照

今年,距離托馬斯·沃爾夫誕生已經過去了120年,作家的“出世”也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原有的途徑、樣貌。唯一不變的是,憑藉著對於文學的熱情,無論人生經歷多少曲折,總有人在孜孜不倦地寫;依靠對於才華的激賞,也總有人樂於身居“伯樂”一職,而這兩者的相遇,才是讀者的幸事。

托马斯·沃尔夫120周年诞辰:电影《天才捕手》带来的感动,只是这位作家人生的一小段缩影

托馬斯·沃爾夫

01

1926年秋,剛從哈佛大學畢業的托馬斯·沃爾夫孤身來到倫敦。那是他人生中最艱難的時刻,獨自蝸居在異國,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目標,他甚至根本不知道為何來到這裡。這種少年式的清愁和迷惘,在一個個寂靜失眠的夜晚積聚起來,誘使他懷念起遠在美國南方的故鄉。被心中那種巨大、空虛而無力的感情驅使著,他從床上爬起來,點上燈,打開本子,寫下心中的激情與懷想。這些文字最終凝結成中譯名為《天使望故鄉》的傳世之作。

托马斯·沃尔夫120周年诞辰:电影《天才捕手》带来的感动,只是这位作家人生的一小段缩影托马斯·沃尔夫120周年诞辰:电影《天才捕手》带来的感动,只是这位作家人生的一小段缩影
托马斯·沃尔夫120周年诞辰:电影《天才捕手》带来的感动,只是这位作家人生的一小段缩影

《天使望故鄉》部分中譯本封面書影

這本書,沃爾夫整整寫了近兩年。其時他寂寂無名,在文學界、出版界兩眼一抹黑。最後,通過一個朋友,他把35萬字的手稿試著拿給了一個出版商。幾天後,出版商回覆說,書稿過於稚嫩,自傳的氣息太過於濃厚,且缺乏熟練的小說技巧,根本不可能出版。受到打擊的沃爾夫只得暫時擱置了夢想,回到紐約在一所大學教書授業。等手稿再次引起出版商的注意,已經到了1929年初。他終於簽署了出版合同,並且生平第一次領取了500美元的支票稿酬。然而,他沒有感到欣喜,而是備感不安。於是找到那位編輯——因發掘出海明威、菲茨傑拉德等作家而知名,且因與沃爾夫之間的恩怨糾葛於2016年被導演邁克爾·格蘭達吉搬上銀幕的“天才捕手”麥克斯韋爾·珀金斯,問他能不能預言自己的書出版後會是個怎樣的結局。柏金斯給他的回答是:這本書一定會找到自己的出路。

托马斯·沃尔夫120周年诞辰:电影《天才捕手》带来的感动,只是这位作家人生的一小段缩影

《天才捕手》電影海報

珀金斯安撫沃爾夫心情的一句話,不折不扣成了預言。作為一個年輕作家的處女作,《天使望故鄉》於1929年出版當年即贏得可觀的銷量,《紐約時報》書評讚歎說:“以小城沉悶的生活題材,寫得如此生動有力,可以說是前無古人。”次年,美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辛克萊·劉易斯在受獎辭中盛讚《天使望故鄉》“堪與我們最佳的文學作品相媲美”。他甚至預言,如果沃爾夫保持他在這部作品中的水準,“有可能成為美國最偉大的作家”。自此,沃爾夫和他的這部《天使望故鄉》在世界文學界不脛而走,並且成為貫穿美國整個1930年代的現象級暢銷書。

如小說一般被口口相傳的,還有珀金斯和沃爾夫之間惺惺相惜的深厚情誼。珀金斯第一次讀到這部小說的初稿,就認定沃爾夫是他要找的人,儘管沃爾夫瘋狂又自以為是,但珀金斯用父親般的愛包容了他,在珀金斯的建議下,小說定稿時刪了9萬字,儘管在對作品的刪減與修改中,他們有很多次針鋒相對,但沃爾夫最後只有服氣,他一再地表達對珀金斯的感謝:“在我的記憶裡,第一次有人告訴我,我寫的東西是有價值的。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人相信我能幹出點名堂,這個人就是珀金斯。” 沃爾夫在寫出第二部長篇小說《時間與河流》後,再度和珀金斯密切合作。對這部出版後厚達900多頁的小說,兩人共同修改長達9個月,期間幾乎天天吃住在一起。他們的親近以致引起了沃爾夫女友的嫉妒。這就能理解沃爾夫為何要把這部小說獻給珀金斯,並在扉頁上寫下這樣的獻詞:“這本書謹獻給珀金斯,一位偉大的編輯和一位勇敢而誠實的人。當作者陷入極度的失望和懷疑中時,他不吝於給予堅定的支持,不讓作者在絕望中輕易放棄”。

托马斯·沃尔夫120周年诞辰:电影《天才捕手》带来的感动,只是这位作家人生的一小段缩影

珀金斯本人(左)及由演員科林·費爾斯扮演的柏金斯

包括《天使望故鄉》《時間與河流》在內的長篇作品為沃爾夫贏得眾多的讚譽,他在美國文壇的崇高地位也已然無可撼動。但好景不長,在一次旅行途中,因染上肺炎,沃爾夫於1938年9月15日去世,年僅38歲。他給珀金斯留下了唯一的遺言,對這個能讓他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的人表示感謝。沃爾夫的英年早逝也給人們留下了無盡的懸想。威廉·福克納不由感慨:“《天使望故鄉》寫得那麼狠,彷彿寫的時候作者就知道自己命已不長。”他把沃爾夫列入當代美國作家的前茅,沃爾夫短短一生取得的文學成就也讓凱魯亞克仰慕不已,凱魯亞克等一批後起作家都視他為共同的文學偶像。耐人尋味的是,最初被出版商很不看好的缺點,結構鬆散,句式複雜,情節拖沓,太多景物描寫,太過沉迷於自我等等,日後卻成了襯托他作為一個同時具備一切優點和缺點的天才作家的真實存在。

02

沒有人知道《天使望故鄉》出版前,沃爾夫的不安是否包含了對其中反映的真實生活可能引發爭論的預感。小說發表後沒多久就在他的家鄉引起了軒然大波。有個老太太寫了八頁冒火的信,揚言要把這個“無恥的作家”打一頓。另有一些人信誓旦旦,書中人物他們完全知情,因為現實中有原型。有一個情節是:石匠把珍藏多年的大理石天使雕像,賣給一位聲名狼藉的婦女。不少人跳出來證明:當時交易的場景,自己完全記得,並且還是見證人!有意思的是,一家報館居然派了記者和攝影師,跑到小鎮上,在墓地照了一張巨大的神色凜然的天使像,說:這就是書名的由來。

托马斯·沃尔夫120周年诞辰:电影《天才捕手》带来的感动,只是这位作家人生的一小段缩影

沃爾夫本人《左》及由演員裘德·洛扮演的沃爾夫

爭議源於小說飽含的強烈的自傳色彩。沃爾夫將許多自己大學畢業以前的生平資料和經歷都融入了小說中,不僅他的家庭成員都一一在小說中出現,不少情節還直接取材於家鄉的真人真事。與小說主人公尤金·甘特一樣,沃爾夫也是在北卡羅來納州的山區小城阿什維爾長大,都有一個貪杯的、做雕刻匠的父親和一個貪財的、做地產投機的母親,都有目睹關係親密的哥哥去世的痛苦的經歷,都做過報童,都在諾福克船廠裡打過工。而書中涉及到的幾乎所有的人物也都能在他的家鄉找到原型。

正是這樣一種始料未及的怪異的反響,讓沃爾夫不得不嚴肅地思考這樣的問題:一位藝術家用來創作的素材究竟來自何處?如何才能算是正當地使用了那些素材?在小說後出的版本中,沃爾夫專門作了個序言對此做出解釋。他認為,一切嚴肅的作品說到底必然都是自傳性質的,而且一個人如果想要創造出任何一件具有真實價值的東西,他便必須使用他自己生活中的素材和經歷。在他看來,這些產生於他所有的觀察和感知的生活經歷,“觸及這個世界中的疼痛、恐懼、悲傷、血和汗、喜悅和歡笑,觸及這些與人類感情生活有關的東西。”基於沃爾夫這樣的認知,加之他的高度敏感,一些貌似無關緊要的事件,亦如《時間與河流》譯者顏學軍所說在他筆下獲得了非同凡響的意義,成了人類生存的根本問題。

托马斯·沃尔夫120周年诞辰:电影《天才捕手》带来的感动,只是这位作家人生的一小段缩影

《時間與河流》

沃爾夫的家鄉人顯然不能理解,也難以認同他的這種寫作理念,對他在這種理念驅使下寫出的作品更是不能容忍。此後的幾年中,沃爾夫不斷收到一些詆譭和辱罵的匿名信,致使他有七年不敢回老家。悖謬的是,沃爾夫在他的家鄉被罵的原因,事實上也正是他成功的原因,因為作家感知到人物的真實,甚至融入其中,以至於模糊現實和虛構的界限,這恰恰是小說成功的秘密所在。

某種意義上也因為此,沃爾夫此後並沒有改變創作路向。1935年,《時間與河流》出版,故事承續《天使望故鄉》的結尾,尤金接受母親供給他一年的學費,來到哈佛大學學習戲劇創作,結識了一個名叫斯達威治的朋友。兩年後,他來到紐約大學任英語教員,去歐洲旅遊期間遇上斯達威治和他的女友安恩。尤金愛上了安恩,安恩卻鍾情於斯達威治,但斯達威治不愛安恩。在與斯達威治爭吵後,尤金回國在船上遇上了艾絲特·傑克並一見傾心。他滿懷喜悅地回到美國。小說的故事情節與沃爾夫自身的經歷可謂如出一轍。

03

恰如有評論所言,沃爾夫在寫作時,他的題材只是他自己。放眼當時的美國,除惠特曼之外,再也找不到一個作家像沃爾夫這樣宣揚自我,這樣強烈地感覺到自我的重要性。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福克納如是感慨:我敬佩沃爾夫,因為他竭盡全力把自己要說的話都說了,甚至情願把文體、連貫性以及所有精確的原則拋開,希望把人類心靈的一切感受,真切地集中到一個針尖上。

托马斯·沃尔夫120周年诞辰:电影《天才捕手》带来的感动,只是这位作家人生的一小段缩影托马斯·沃尔夫120周年诞辰:电影《天才捕手》带来的感动,只是这位作家人生的一小段缩影

沃爾夫的兩部遺作

沃爾夫去世後,他的另一個編輯阿斯韋爾從其遺稿中整理出兩部長篇,一部是《網與石》(1939),另一部是《你不能再回家》(1940)。這兩部小說同樣也是自傳性的,主人公則改名為喬治·威柏。前者開頭寫威柏的童年、家庭、大學生活和置身大城市的孤獨感。後來主要寫他與艾絲特·傑克的戀愛。如同現實中沃爾夫相戀的是艾琳娜·伯恩斯坦夫人——一個大他十七歲的道具服裝設計師,艾絲特的年齡比韋柏也要大得多,且是有夫之婦。瘋狂地相愛之後,即勞燕分飛。韋柏遠赴歐洲散心。他在一家德國人開的啤酒店被痛打一頓,躺在病床上想回家,但是感到“再也不可能回家”。這恰恰是後者要表達的主題。韋柏從歐洲回到紐約,他回到家鄉,發現家鄉已經不是他童年時代平靜的城鎮,而是爭奪買賣的場所,他感到一切已經不復存在,此時二戰的陰影開始籠罩……

托马斯·沃尔夫120周年诞辰:电影《天才捕手》带来的感动,只是这位作家人生的一小段缩影

《一位美國小說家的自傳》

從這時開始,沃爾夫認識到自己有必要從自我中跳出來,去理解這政治的、社會的和經濟的世界,和它交融,然後設法把它寫進自己的作品中去。這種思想生動體現在他去世前所做題為《一部小說的故事》和《寫作和生活》的兩篇演說稿中。演說稿最終被結集命名為《一個美國小說家的自傳》出版,成了這位擔心過早寫自傳,然所寫無非自己親身經歷和實際見聞的作家生命的絕響。

托马斯·沃尔夫120周年诞辰:电影《天才捕手》带来的感动,只是这位作家人生的一小段缩影托马斯·沃尔夫120周年诞辰:电影《天才捕手》带来的感动,只是这位作家人生的一小段缩影

新年文創季

托马斯·沃尔夫120周年诞辰:电影《天才捕手》带来的感动,只是这位作家人生的一小段缩影托马斯·沃尔夫120周年诞辰:电影《天才捕手》带来的感动,只是这位作家人生的一小段缩影

文學報新年文創 已上線微店

托马斯·沃尔夫120周年诞辰:电影《天才捕手》带来的感动,只是这位作家人生的一小段缩影托马斯·沃尔夫120周年诞辰:电影《天才捕手》带来的感动,只是这位作家人生的一小段缩影
托马斯·沃尔夫120周年诞辰:电影《天才捕手》带来的感动,只是这位作家人生的一小段缩影

公號:iwenxuebao

郵發:3-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