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才子和北大詩人,誰更會撩妹?

80、90年代的青春是什麼樣子呢?

大概就是,女生喜歡會踢球、打架、彈琴的男生,一堆人便開始穿上球鞋,天不亮就往足球場竄;或省吃儉用,向家裡死纏爛打,湊夠了買一把吉他的錢,從此踏上會彈吉他的騷年的不歸路。

高曉松就是其中一個,在新的一期的《曉年鑑》中,他講到了那個向父母要錢買樂器,彈吉他,組樂隊的1990年。

那時在清華大學校園歌手常常聚集的東操場,每個星期五都會有來自北京各校的學生,也不管操場上髒不髒,席地而坐的他們便開始炫技。


清華才子和北大詩人,誰更會撩妹?


當清華大學的校園民謠早已引得無數女孩尖叫時,對門的北大學子卻因女同學太多,早就把琴拋到一邊,抱起了美人。不過,雖然北大的男生們玩吉他沒玩出什麼名堂,但北大的詩人們可是出了名的討女孩子喜歡。

那時候,海子的詩歌,羅大佑、崔健的音樂卡帶,無論是詩歌還是吉他單音,混合著噴薄欲出的荷爾蒙,它們牢牢地抓住了姑娘們柔軟的目光。




01

宋柯一人“獨佔”清華九成姑娘資源


彈琴唱歌成為一種泡妞利器,其實清華大學的宋柯可以說是引領這股風潮的前輩之一了。

那時在清華校園內流行一本吉他教材,藍色封面,被大家稱為‘小藍本’,裡面全是中文和英文老歌。

翻過一頁一頁的小藍本,每天在宿舍樓道內苦練琴技,那個曾經懷疑自己五音不全的宋柯,沒想到自己竟然有一天也會能寫出歌來。

有次,他無意間看到了清華校刊上一首詩詞,或許是歌詞觸動了宋柯的創作靈感,宋柯便把它作為歌詞,創作出了人生第一首歌曲《日晷》。

沒想到,這哥們還挺厲害,第一首歌便收到了良好的反響,不少女生便開始在學校的各個角落裡堵著,只為偶遇校園男神。


清華才子和北大詩人,誰更會撩妹?


嚐到了創作歌曲的甜頭的宋柯,心裡便不再給自己打退堂鼓,也就更加堅定了自己寫歌的信念。大三時侯的他,一口氣又寫出了《一走了之》,風靡了整個校園。

後來,這首歌還作為畢業晚會的保留曲目,一屆一屆地傳唱了下來,風光程度堪比校歌。

那時,清華的女生喜歡又會唱歌,還會彈琴的男生。而宋柯是清華校隊的主力後衛,而且彈琴唱歌可是唱到中央電視臺去了。這無疑不讓宋柯在“狼多肉少”的校園裡快速收穫了愛情,同時也成為了眾多男生羨慕嫉妒的對象。

大批不甘落後的理工宅男在雄性荷爾蒙的鼓動下紛紛拿起吉他,走上了文藝青年的道路,學弟高曉松就是其中之一。後來,他評價宋柯在清華的桃花緣時,曾調侃道:“宋柯特別有範兒,他一人就佔據了清華姑娘資源的90%!


清華才子和北大詩人,誰更會撩妹?




02

北大詩人的撩妹技能就是“沒有技巧”

當清華的男生們因為女生太少,爭分奪秒地修煉自己只為抱得美人歸時,北大的少年們很早都不用這個小伎倆了。從來不缺女神的他們,即使毫無作為就有美人向前撲。

從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北大中文系一直是詩人窩。而這個“詩人窩”裡的北大詩人們也成了學校能說會道,自帶“撩妹”光環的風雲人物。

83級的北大詩人中,有個筆名叫“麥芒”的北大本科生,雖然在83級詩人中年齡最小,但卻最會撩妹,而他撩妹的技能就是“沒有技巧”。

據說麥芒平時讀書不用功,但卻能逢考必過;象棋、撲克無所不精,麥芒曾與同班孔氏慶東聯手,可以說是打遍北大,毫無對手。


清華才子和北大詩人,誰更會撩妹?


如果說,北大的詩人窩裡有品行端正的道德君子,也有傷春悲秋的憂鬱王子,那麥芒絕對是唯一一個詩人中的浪子。

麥芒起初迷戀舊詩,也寫舊詩,後來受臧棣感染,才把精力轉入新詩。他還自創了一個詩體,以首行的部分為題,在正文中將取作標題的部分以省略號代替,別有情致。

麥芒的詩自有一種浪子的風華和瀟灑,但在骨子裡的是一種無言的深情。這和他的為人基本沒差。從本科起,麥芒就留了一頭秀麗烏黑、令女生嫉妒的長髮。他那一甩頭的瀟灑,不知讓多少北大女生的眼中冒桃心。

“浪子”麥芒幾乎從不會為女生的攻城略地有絲毫動搖,按兵不動加無情拒絕是他對待妹子一貫使用的方式,也正是因為這樣,麥芒也才有了“北大校園裡最無情的少女殺手”之稱。


清華才子和北大詩人,誰更會撩妹?




03

海子:教室的角落裡突然傳出的表白

或者這就是詩人的世界,浪漫中夾雜著理想化,他們一定要遇上喜歡的人,才會放下那高高在上的驕傲。

而和麥芒相比,同樣也是北大詩人窩數一數二的知名人物的海子卻幸運很多。因為詩歌,他早早地就碰到了自己喜歡的初戀。

1979年9月份,揹著厚重的行李的15歲的海子,到北大法律系報到的路上,一眼瞥到書店內那醒目的標語“人,詩意地棲居”。那時的他,忘掉了從安徽到北京一路顛簸的疲憊,衝進了這家書店,貪婪地撿起了自己的文學夢想。


清華才子和北大詩人,誰更會撩妹?


在大學裡,海子展現了自己強大的閱讀能力,他經常泡在圖書館,小說、散文、詩歌、哲學,都是他閱讀的對象。當然,這也不可避免地為海子創作詩歌提供了文學基礎。

當時的北大有著濃重的詩歌創作氛圍,做什麼都比不上作詩。海子的室友劉廣安就是其中一個,他寫的詩被同學看到後在寢室朗讀,然後被品頭論足。自認為文筆不錯的海子,也想試試自己能不能寫詩。

結果,這一試卻打開了海子詩歌創作的大門,也讓海子成為了眾多女生默默關注的詩人。

1984年的秋天,那一年,剛從北大畢業的海子在中國政法大學教書,而整個大學期間的詩歌創作早就讓海子小有名氣。

一次常規的課堂讀詩環節後,海子問起了學生們喜歡的詩人。正當大家各抒己見,搬出了古今中外不計其數的大詩人後,教室的角落裡,突然傳來了一聲:“喜歡海子的詩”。


清華才子和北大詩人,誰更會撩妹?


就是這樣,海子因為詩歌迎來了並沒有天長地久的初戀。




04

以“鬥琴”為名的草坪大戰

89年,無疾而終的愛情成為了壓垮海子的最後一根稻草,年僅25歲的他,留下了五封真相不明的遺書,在山海關臥軌自殺,匆匆告別了人世。

北大的詩人們正弔唁著學長時,清華那堆搞音樂的文藝青年們,或許只是在閒暇之餘為偉大詩人的逝去偷偷嘆了一口氣,更多的時候,他們在鼓搗自己的音樂。

那一年,高曉松在足不出戶的日子裡終於創作了人生的第一首歌曲,這也更加堅定了他要做音樂的念頭。1990年,高曉松被追捧為最有才情的校園歌手。

據他回憶說,每逢週五,清華大學的東操場上總是聚滿了北京各校的學生們,包括琴技比拼,當然也包括想彈給女生聽。


清華才子和北大詩人,誰更會撩妹?


那時候,高曉松這些校園歌手稱這樣的聚會叫“查琴(鬥琴)”。東草坪在夏天熱鬧的時候有十幾撥人,那時誰能把女同學爭取來最多誰就最牛,這就不可避免容易引起“草坪大戰”。

查琴的文藝青年中,要是真的有兩個人對上了眼,小年輕們也不管盛夏的樹木下,深夜勞作的蚊蟲在大腿上叮了多少個包,甚至能整整鬥一晚上,你一首我一首地唱上一百多首歌,就看誰最後唱不出來。

作家洛兵在回憶他在北大的經歷時說:“其實去東草坪主要就是為了鬥氣,就是為了鬥出一個誰最強,打架鬥毆、爭風吃醋是經常的事。”

如今提到寫詩,提到彈唱,可能很多人會嗤之以鼻。


這是一個不再崇尚詩歌的年代,至少遠遠沒有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那般瘋狂。這個時代裡,一部分男女在社交軟件中憑藉著甜言蜜語收穫速食愛情,剝開了糖衣後,只剩下了空殼。

而那些白衣飄飄揹著吉他的少年,早已在校園裡蔚然成風,他們不再成為校園女生追逐的對象,取而代之的是那些出現在屏幕上唱跳俱佳的小鮮肉。


1990年,除了象牙塔裡的青春時代,這一年還發生了那些大事呢?快來收聽新一期的《曉年鑑》吧?

清華才子和北大詩人,誰更會撩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