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本富:2020年的春天是中國直播經濟的開端

新華網北京4月27日電(記者 陳聽雨)4月26日,“疫情之下:直播塑造的數字經濟新業態”論壇,國內首份《推動經濟新業態成為新常態——抖音直播助力經濟復甦白皮書》發佈會舉行。

吕本富:2020年的春天是中国直播经济的开端

圖為中國科學院大學網絡經濟與知識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經管學院教授呂本富

在論壇上,中國科學院大學網絡經濟與知識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經管學院教授呂本富,從場景重塑、直播要素、商業模式和直播經濟四個維度,剖析了直播經濟如何在這一場疫情中把握髮展機遇,搶佔風口,以及疫情過後,中國直播經濟將走向何方。他認為,“2020年的春天是中國直播經濟的開端,不僅是直播帶貨,而且是直播經濟的開端。”

直播是場景重塑的重要抓手

呂本富首先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正在改變生活,而人們對這種改變的瞭解才剛剛開始。在此背景下,場景重塑的一個重要抓手就是直播。“現在直播正處於風口,是催化劑,很多行業由此發生了化學反應。”呂本富說。

他舉例稱,比如,直播接續了產業鏈,在疫情衝擊,很多品牌產業鏈中斷了,通過直播把中斷的鏈條接起來;比如教學直播,銷售直播,助農直播等。

他認為,從學術研究角度來說,直播不僅僅是短視頻的延伸,短視頻是豐富的信息呈現,但直播,特別是帶貨的直播則重構了原來的短視頻。

主播人設是重要的直播要素

其次,關於直播的要素,呂本富稱,平臺企業是直播的底座,是直播的基礎性支撐。例如抖音、淘寶、拼多多等平臺都推出了直播工具。其中,抖音得益於強大的用戶黏性,發揮了流量超級集散地的功能。

MCN和主播,在整個直播過程中,MCN相當於明星的經紀機構,它發掘了網紅和主播,打造成了網紅群體,網紅群體在平臺上做主播,確定自己的人設就可以帶貨。主播的人設也很重要,通過人設的積累,主播現場要掌握節奏、掌握火候、塑造氛圍,為進直播室的聽眾或觀眾創造“緊迫感”,大家才能下單,這取決於主播的親和力、判斷力,

而對於商家來說,如想持續獲得收益,需要把獲得的用戶導入私域,所以大部分品牌都在做公域流量的私有化,或公域變現。大中型企業一般引流到自己的APP,中小微企業引流到自己的公眾號,以便二次開發上新和復購。他建議,以線下銷售為主的品牌,一定要考慮線上引流到線下。

得以沉澱的商業模式

第三,待疫情過後,上述直播業態是否還會保留下來?有哪些會變成永久性的商業模式?針對沉澱商業模式這一問題,呂本富分析認為,在電商平臺,實體店直播銷售將成為標配,成為消費者的一種生活方式。

塑造區域品牌同樣凸顯重要性。“縣長帶貨也不可能老帶,這不是常態,縣長帶貨將會轉型為縣域品牌塑造,成為對本地企業和產品展臺和背書,有利於塑造本地特產品牌,同時推動當地文旅、農旅產業發展,也拉動生產、直播、包裝、物流相關環節,創造就業環節,助力鄉村振興。”他認為,全國各地的知名人士都可以為家鄉代言,這也許將成為替代縣長們的更好的主播資源,具有發掘起價值。

教學+科普直播,以及房地產+汽車銷售直播等模式,都可以通過科技手段的加持得以沉澱保留並進一步發展。

此外,“網紅+工廠店”會成為新業態,主播將成為供應鏈中主導環節,產品和行業都會重構,在網紅的導購下,產品會從工廠直接到消費者,中間只有物流公司,沒有其他銷售環節。直播供應鏈作為供應鏈體系的新物種,現在有品牌合成模式,工程生產模式、競品組合模式多達10種模式。

直播帶貨將走向直播經濟

第四,呂本富認為,直播帶貨將進一步發展走向直播經濟,而從傳統供應鏈到直播供應鏈,意味著經濟運行體系的重大升級,意味著經濟運行形態的重大升級。

“我國供應鏈管理水平比較落後,大量無效庫存和物流佔據了巨大成本,如果國內的諸多行業都能升級到直播供應鏈,這意味著我國的供應鏈管理水平有望一躍成為世界領頭羊,從而實現高質量發展。”呂本富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